分享

头肌

 我爱解剖学 2022-02-23

头肌

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面 肌

面肌(facial muscle)为扁薄的皮肌,位置表浅,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头面部的皮肤。面肌主要分布于面部的口、眼、鼻等孔裂周围,可分为环行肌和辐射肌两种,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可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面肌又称为表情肌。人耳周围的肌已明显退化。

颅顶肌

颅顶肌(epicranius)薄而宽阔,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腫膜(galea aponeurodca)构成。前方的肌腹位于额部的皮下称额腹(frontal helly),后方的肌腹位于枕部的皮下称枕腹(occipital belly),与颅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共同组成头皮,与其深部的颅骨骨膜借疏松结缔组织相隔。枕腹起自枕骨,额腹止于眉部皮肤。枕腹收缩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额腹收缩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

①颅顶组织包括5层:皮肤、浅筋膜、颅顶肌与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 外膜。前3层为头皮,由于彼此紧密连接,一般头皮的炎症不易扩散。外伤时如不累及颅     顶肌与帽状腱膜,伤口不会裂开。由于组织致密,阻碍血管收缩,故头皮外伤时出血较多。

 ②由于额部的皮纹横行,而深面的颅顶肌与帽状腱膜的纤维纵行(矢状),故在手术时应根据手术的不同要求慎重选择切口,以避免造成颅面部瘢痕。

眼轮匝肌

眼轮匝肌

颅内面观

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围绕睑裂的周围,为椭圆形扁肌,分眶部、睑部和泪囊部。睑部纤维可眨眼,与眶部纤维共同收缩可使睑裂闭合。泪囊部纤维可扩大泪囊,使囊内产生负压,以利于泪液的引流。

口周围肌

由于人类语言功能较为发达,口周围的肌在结构上高度分化,形成辐射状肌和环形肌。辐射状肌分别位于口唇的上、下方,能上提上唇、降下唇或拉口角向上、向下或向外侧。在面颊的深部有颊肌(buccinator),此肌紧贴于口腔的侧壁,可以拉口角向外侧,并使唇、颊紧贴牙齿,以帮 助吸吮和咀嚼。当与口轮匝肌共同作用时,能做吹口哨的动作。环绕口裂的环形肌称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收缩时可闭口,并使上、下唇与牙紧贴。

鼻肌

鼻肌不发达,为几块扁薄小肌,分布在鼻孔的周围,有开大或缩小鼻孔的作用。

咀嚼肌

阻嚼肌(masticatorymuscles)有4对,配布于颗下领关节的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咬肌

咬肌(masseter)为长方形扁肌,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纤维斜行向后下并于咬肌粗隆,其作用为上提下颂骨。

颞肌

颞肌(temporalis)自颞窝,肌束呈扇形向下会聚(前部纤维呈垂直位,后部纤维呈水平 位),通过颧弓的深面,于下颌骨的冠突,收缩时可上提上颂骨,后部纤维可向后拉下颂骨。

翼内肌

翼内肌(medial pterygoid)自翼突窝,纤维方向同咬肌,于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收缩时上提下颌骨,并使其向前运动。

翼外肌

翼外肌(lateral pterygoid)在颞下窝内,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向后外于下颌颈。两侧同时收缩,可使下颌头和关节盘向前至关节结节的下方,作张口运动。一侧翼外肌收缩可使下颌移向对侧。

由于闭口肌的力量大于张口肌,因此颞下颌关节的自然姿势是闭口。当肌肉痉挛或下颌神经受刺激时,出现牙关紧闭或张口困难。

咀嚼运动:是下颌骨的上提、下降、前后、侧向 运动的整合。

在咀嚼时,咬肌、颞肌、翼内肌上提下 颁,使上、下额磨牙互相咬合。

张口运动一般是舌骨上肌群的作用,张大口时翼外肌收缩,舌骨下肌群参与固定舌骨,协助舌骨上肌群的张口运动。下颌骨的前伸运动由两侧翼外肌和翼内肌共同作用, 使下颌切牙移至上颌切牙之前。颞肌的后部纤维的作用则相反,使下颌骨后退。下颌骨的侧向运动是一侧翼外肌、翼内肌的共同作用结果,翼外肌拉下颌关节盘及下颌头向前,翼内肌使下领骨移向对侧,而对侧的下颂骨在原位绕垂直轴轻度旋 转。在两侧翼内肌、翼外肌的交替作用下,形成下颌骨的侧向运动,即研磨运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