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研究】FOF投资行为白皮书

 耐心是金 2022-02-23

来源:广发微管家

1月13日,由广发基金出品的《FOF投资行为白皮书》(以下简称《FOF白皮书》)正式发布。这是业内首次对FOF基金客群的投资心理与行为开展深入调研,旨在为基金管理机构提供参考借鉴,共同绘制未来FOF发展蓝图,让科学的资产管理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延续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产品存量已达到9152只。如何在众多的基金中选择出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对投资者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FOF(基金中的基金),作为基金一键式配置方案,逐步获得了基民的认可。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公募FOF产品存量已达到195只,总规模超过1884.6亿元。短短4年规模增长超14倍,其中2021年新增规模超过974亿元,相比2020年而言相当于是翻倍增长。FOF受到了哪些投资者的认同?有哪些因素促成了FOF投资?

《FOF白皮书》的调研结果显示,23-44岁人群为FOF投资主力军,58.1%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有72.3%的金融资产达15万元人民币以上。在投资者眼中,投资FOF最看中的优势主要是可以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在“茫茫基海”中优中选优,其占比达58.7%。与此同时,大部分投资者是将FOF作为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替代品,偏好中低风险型产品,所预期的年化收益区间为5%-10%。

图片

图片
在投资过程中,FOF投资者能较为积极地践行科学的投资理念,比如大部分投资者倾向于在回报达到预期时“止盈”而不是在回报未达到预期时“止损”,在市场震荡或下跌时选择稳健型基金产品谨慎加仓,而不是冲动抛售或抄底。
图片
图片
《FOF白皮书》显示,每天查看基金业绩表现的投资者中,焦虑阈值低于5%的比例为30.27%。且年龄越小,越容易焦虑:当基金亏损5%以内时,45周岁以上人群中产生焦虑情绪的比例为1.7%;23-44周岁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7.6%;22周岁以内人群中,这一比例激增到40.8%。

当面对亏损,大部分FOF投资者认为原因在于“市场变化太快,追风口太难”以及“自身对交易纪律的执行不足”。
图片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FOF白皮书》提出,在我国,FOF基金相较于公募基金20余年的发展历史来说,仍属于新生事物。要扩大FOF在投资者的接受度,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一方面让投资者能清楚了解FOF的产品形态、投资策略、适用场景,另一方面则帮助基民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把FOF作为养老及理财的长期工具。

最后,《FOF白皮书》指出,虽然FOF基金的产品设计有望帮助解决投资者配置难、择时难、选基难等一系列问题,但客观来看,不同类型、不同权益中枢、不同基金管理人管理的FOF,业绩表现也会有明显差异。因此,投资者在选择FOF时需要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同时,《FOF白皮书》建议基民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FOF的业绩表现,从投资收益、最大回撤、波动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广发基金

FOF投资行为洞察报告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