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龙骨牡蛎汤 文|敏敏 传统中医认为男子主精,肾藏精,女子主血,肝藏血;因此男人容易肾精亏虚,女人容易肝血不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该方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各3两组成,有调和阴阳、调和营卫、潜镇摄纳、潜阳固阴的功效。主治虚劳少腹弦急,阴部寒冷,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遗溺,脉虚大芤迟,或芤动微紧。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男科虚劳第一良方,在符合桂枝汤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灵活掌握和广泛运用。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随证加减 1.气虚明显者,加人参、黄芪、以益气补虚; 2.血虚明显者,加当归、熟地、以滋补阴血; 3肾虚者,加何首乌、补骨脂、以滋补肾精; 4.遗精早泄明显者,加山萸肉、金樱子、以收敛固涩; 5.虚汗盗汗严重者,加浮小麦、麦冬、五味子、以敛汗养阴; 6.尿频明显者,加益智仁、山药、乌药、温阳缩尿; 7.手足烦热者加黄芩、生地、苦参等,清热除烦。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山萸肉30g,杜仲炭18g,菟丝子30g,贯仲炭30g,治疗“功血”,证属阴阳两虚,冲任不固。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配炒枣仁30g,五味子10g,夜交藤30g,治疗神经衰弱,证属阴阳两虚者。 ●心房纤颤,系心营血虚,阴损及阳,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配丹参30g,人参12g,琥珀8g,枣仁30g,五味子9g。 ●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以本方加人参10g,制附子6g,龙齿15g,磁石20g,炒枣仁30g,当归15g,生地15g。 ●阳痿遗精,证属肾阴虚,损及肾阳,以桂枝加龙牡汤配金樱子20g,莲子15g,芡实15g,锁阳12g,熟地15g。 ●月经量过多,营卫失和,气血不荣,面色枯白,寒热时作时而汗出,头晕心悸,腰痛膝酸。以本方加寄生15g,杜仲炭30g,当归18g,白芍20g,山萸肉18g。 方解: 桂枝汤和营以调气血, 牡蛎为海中精灵,补先天肾中之精, 龙骨乃石中神兽,土中万年之物,敛后天脾中之精; 加龙骨牡蛎震动悸而敛浮越 凡遗精白浊带下之证,则重用龙骨,而小便失禁汗多口水多等,则重用牡蛎。 辩证: 桂枝汤证兼见津液虚,惊悸不安者 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自汗、盗汗。 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娄绍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腹证“少腹弦急”在临床诊察时可能分别存在两种腹证: 脐下或者脐旁沿着腹壁皮下可触及铅笔芯样的东西。清代张振鉴在《厘正按摩要术》中明确地说:“脐之上下任脉见者,胀大如箸,为脾肾虚。” 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在《汉方诊疗三十年》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腹证,“在脐旁的皮下可触到长约二公分左右而好像铅笔芯的坚硬的东西。这种腹证,会时常出现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此外,日本的龙野一雄在《中医临证处方入门》中也指出:“腹证中少腹弦急也指下腹部腹直肌紧张,但弦急的紧张程度更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等有此紧张之感。” 临床应用 1. 以心胸动悸感,惊恐不安,失眠多梦为主证的疾病:如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炎、功能性早搏、甲亢、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失眠等。 原文: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8条 “夫失精家,少腹弦意,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牡汤主之”。 医案: 不射精案 吴某某,男,36岁,干部,初诊日期:1982年11月28日 患者婚后五年未生育,缘由同房不能射精,但夜间时有梦遗,每月约1~2次,有时大便时亦有精液并出,自觉近年来性欲降低,偶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余无特殊,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濡。 症属阴阳失乖,拟桂枝龙牡汤主之,以调理阴阳。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生甘草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服上药16剂后,同房已能射精,并能达到性欲髙潮,自觉精神振奋,诸症均好。 原方续服数剂而巩固。以后曾作精液常规检査均属正常,不久妻子怀孕。一年后随访,已得贵子。 按:不射精症临床并非少见,常因此而不育。前人对此早已认识。《诸病源候论·虚劳无子候》云: “丈夫无子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铁,皆为无子之候,又泄精,精不射出,但聚于阴头,亦无子,无此之候,皆有子……。” 阳萎案 俞某某,男,50岁,干部,患者于1957年行输精管结扎手术,术后因精神抑郁,思想紧张,遂致阳萎不举,嗣后胡须亦完全脱落,为此于1971年行输精管接通手术,虽胡须长出,但阳萎未见好转,至今已有20余年,经数家医院中西药及针灸多方治疗罔效。由我院泌尿科转来。 症见:阳萎不举,头晕目眩,神情忧郁。愁容满面,头发花白,体倦乏力,记忆力减退,舌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沉。 恐惧伤肾,阳气不舒。以桂枝龙牡汤主之,以镇静安神,调和阴阳。 处方:桂枝5克、白芍10克、生姜5克、甘草3克、大枣2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服上方10剂后,阳萎症状即好转,并能进行同房,但举阳时间尚短,约2~3分钟,患者精神颇爽朗,情绪振奋,舌苔薄白,脉细。 上方桂枝改为10克,复诊数次,至今未复发。 按:阳萎证临床颇为多见,该同志因结扎输精管后,思想紧张不释而致。曾用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未效。张景岳云: “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曰恐伤肾,即此谓也。” 以本方治之,甚为合拍,谨服10剂药便见起色。 漏精案 汪某某,男,32岁,工人,初诊日期:1982年8月29日 漏精史已有十四年之久,小溲后每日有精液漏出,量多质稠,且有滑精之症,见美色、闻淫事尤甚,欲心一动,精随念出,日久头晕目眩、四肢倦怠,动则气急,心悸怔忡,惶惶不可终日,夜间虚汗淋漓,舌苔薄白,舌质红,脉濡而数。 心肾两虚,不能制精,以桂枝龙牡汤,镇心制肾。 处方:桂枝5克、白芍15克、生姜5克、炙甘草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服上方14剂后,漏精及滑精症状已减半,漏出精液亦较前少而稀薄,盗汗已止,自觉情绪安定。 原方又服十四剂,漏精及滑精症已基本痊愈,余症以已十去八九,续诊两次,诸症均愈,一年半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漏精症是指不伴有性的观念精液从尿道漏出而言, 《仁斋直指方》曰: “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藏制在肾。凡人酒色过度,思虑过情,心肾气虚,不能管摄,往往小便频数,漏浊之所因生也。因小便而出者曰尿精,因见闻而出者曰漏精……。” 该患者初诊时,精神萎顿,夜间盗汗,阴虚症较明显,故用药时热性药量较少。服本方14剂后,漏精症遂痊愈。 早泄案 颜某某,男,38岁,工程师,初诊:1982年5月11日 婚后十年,近两年来出现早泄,同房时未交先泄或乍交即泄,滑浏不禁,以致夫妇关系颇为紧张,曾用知柏地黄汤类药治疗未效,颇感痛苦,情绪抑郁,神疲力乏,腰酸膝软,舌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 精之藏在肾,其制在心,心肾不足,不得藏制,以桂枝龙牡汤主之。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5克、甘草5克、大枣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服上方7剂后,早泄好转,举阳时间延长,原方续服后,复诊数次而收全功,一年半后随访,一切正常。 按:《医学纲目》云: “肾气衰,则-身之精气无所管摄,故妄行而出不时也”。 早泄一症,初多心火不宁,久则相火擅权,虽不交会,而精已离其位。治宜养心益肾,调理阴阳,用本方果然见效。 魏如恢医案(小儿肺炎) 患儿2岁,使用抗生素及氨茶碱后,汗出不止,曾注射阿托品,当时汗虽止,药效消失后又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咳嗽气喘,汗出淋漓,四肢欠温,消瘦神倦,舌淡而嫩。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重用龙骨牡蛎,另加紫菀、川贝母。服三剂后诸症消失 胡义保医案(小儿睡眠多汗症) 治疗少儿睡眠多汗症,56例,病程最长6年,最短3个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昧,随证加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白术、麻黄根。痊愈38例,好转11例,无效5例 对男科病的治疗,也常用到本方。如《张氏医通》载治少腹急痛,便溺失精,溲出白液者。治一位男性青年患者,素质孱弱,是个白面书生。患者列腺炎,睾丸疼痛、遗精,多梦、盗汗,专科屡投清热活血剂不效,视其形瘦目睛精采外露,舌嫩红苔少,脉大无力,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五味子、芡实、莲须,三剂即寐安、汗止,续服30余剂痊愈。 徐伯伦医案(梦交症) 一女,34岁。入夜每与人交,天明始去,已四五年,误为“狐仙”,羞愧难言。初则不以为然,久则心悸胆怯,延期失治,病情日重。避卧于邻家,仍纠缠不散。形体消瘦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带下多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用桂枝18g、白芍、龙骨各20g,甘草、生姜各9g、生牡蛎30g、红枣7枚。5剂后,渚证消除(徐伯伦,浙江中医杂志,1984;1:)。
蒲某,男,43岁,酒店供职,2000年3月21日初诊。其妻陪同代说:患者近4年无间断性夜间入睡后突然起床,不言不语,摸黑穿衣,下床活动,犹如白昼,或扫地、或抹桌、或洗碗,甚则开门外出,妻子呼之不应。活动时轻手轻脚,从不张扬声响,犹如鬼魅,一般20~30分钟后复上床睡眠。 次日询问,否认夜间一切活动! 曾于医院做全面体检,未发现异常,经他医院确诊为梦游症,经中西药治疗未效,近半年来发作频繁,近1周每晚睡后1~3小时即起床活动,恐出意外,遂来诊治。 刻下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眩晕耳鸣,倦怠乏力,善太息,纳食不香,易感冒,大便不实,目视昏花,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兼滑。辨证属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虚阳上浮,治当养血安神,化痰祛湿,佐以敛阳,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9g,白芍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远志 8g,菖蒲9g,川芎15g,炒枣仁20g,柏子仁10g,茯神20g。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7剂后复诊,诸症减轻,仅发作1次梦游,时间约15分钟。继服10剂,精神好转,乏力、纳差等消失,未发生梦游。守原方按症状稍行增减,服药1个月,诸症消失,一如常人。停药观察,未发,随访2年未再发。 梦游症多责之于心肝血虚,久则及肾,或阴损及阳,致阴阳俱虚。阳无阴不附,气无血不留,肝藏血内含阳气是谓魂,魂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 本案病久体弱,肝血不足累及心脾,心气虚则神不藏,肝血不足、肾精暗耗则虚阳浮越,“阳入于阴则寐”,今阳不内潜,肝魂受扰,魂神失守,发为夜游。 方用桂枝汤调营卫、补气血,佐龙骨、牡蛎涵敛浮阳,菖蒲、远志醒脑开窍,柏子仁、茯神、枣仁、白芍、甘草养血安神,诸药合用,调补阴阳气血,肝血得补,阳气可平,阴阳协调则心神守、肝魂藏而愈。 患者女,50岁,2018-2-4号来诊,因眼上皮抽动伴头皮不适一月余来诊。 刻诊:右眼上皮抽动,头皮不舒,睡眠差,脸稍浮肿、双颧色红,触之局部肤冷,无口干、无口苦,大小便可,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沉缓。 患者诉:自己还有一个不好意思说的病,看过不少医生,也做过不少检查,吃过不少药,一直没有缓解。 我说:你说说看。 患者说:阴道内总感觉有风在吹,两年了,平时手足麻痹。 此时我脑海浮出一条条文,《金匮要略》血虚血痹篇中第八条: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条文讲的是因为津液亏虚之人出现的病症,细思此患者自觉阴道内有风在吹,但不作响,风吹的感觉不就是凉凉的吗?这不就是条文中讲的阴头寒吗?眼上皮抽动与头皮不适与条文中的眼眶发落就是同一部位,还加上双颧冻疮,患者已前二年行子宫切除术,现年上50岁,现脉沉缓,舌偏红。从上可分析出患者津液亏虚夹寒为主要病机,再加上外受风寒湿入侵,而合成出现当下之病症,遂取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处方如下:桂枝15g 白芍15g 龙牡各20g 炙甘草10g 荆芥10g 防风10g 羌活5g 川芎10g 天麻20g 白术15g 全蝎3g 生姜15g 大枣15g 七剂 当时已是农历12月年底,余未作回访。直至今天3月12号,患者另带一人来就诊,此患者也是眼皮抽动、嘴角抽动,此患者为中风后遗症的患者。 我问:你自己的病好了吗? 她说服了三剂症状就消失了,后来因过年停服了中药,余下的药至今才吃完。特来巩固一下,以防复发。 余欣喜之余,叹中医之精妙、古人之伟大!特记下此医案,供大家参阅。 王自立医案 自汗 患者,女,71岁,初诊: 汗多6个月余。现症:汗出甚,白天略动即大汗淋漓,晚上睡觉汗出湿被,舌淡红、体胖,苔薄,脉沉缓,纳眠可,大便不成形。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断:自汗,证属气阴两虚、卫阳不固。给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桂枝10g,白芍10g,制附片10g(先煎30min),甘草10g,生龙骨、牡蛎各30g(先煎30min),黄芪15g,炒麦芽15g,大枣6枚,生姜3片。14剂,1d1剂,水煎服。7月4日,复诊,自述出汗明显减少,唯大便仍不成形,在原方的基础上将生姜加至5片。10剂后,家人代述,患者汗出基本正常。 按: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素问》言:“阳加于阴为之汗。”指出自汗的病机属阴阳失调,腠理开合失常,营卫失和。王老常说:“桂枝汤为天下第一方,其作用就是调理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故治疗汗证用桂枝汤调理阴阳、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潜阳敛汗,作为治疗汗证的基础方。临床上自汗以虚证居多,常合并气血、阴阳的虚损,根据虚损的情况加减变化。气虚者,加黄芪、白术;血虚者,加当归;阴虚者,加五味子、麦冬;阳虚者,加制附片。标本兼治,治疗多种汗证疗效显著。 脱发 患者,女,41岁,初诊:头发易脱落3个月。现症:畏寒、神疲乏力。查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无力。患者素体虚弱,易出汗,3个月前因双手骨质增生,行熏蒸治疗后,汗出即多,继而头发大量脱落,曾服用首乌片、养血生发胶囊及外用各种生发水,效果不佳。西医诊断:神经性脱发。中医诊断:脱发,证属卫阳虚弱,发失温养。治宜温卫固发,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桂枝10g,白芍10g、制附子10g(先煎30min),黄芪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先煎30min),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12枚。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5剂,精神好转,睡眠安,毛发脱落明显较前减少。守上方加当归、何首乌继服2个月,脱发减少, 头发数量基本正常。 按:肺主皮毛,头发的脱落与肺气的虚弱密切相关,患者因行熏蒸治疗,致使腠理开合不固,风邪乘虚而入,营卫失和,汗多使得阳随汗脱;卫阳虚弱,发失温煦而脱落,故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卫固发,加附子、黄芪温养卫气,使卫气足,毛发固,脱发愈。 心悸 患者,男,45岁,初诊: 阵发性胸闷、心慌、气短1a。1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 现胸闷、心慌、气短,外院诊断为心律失常,此后间断发作,小腹胀痛,血脂偏高,既往饮酒多,纳可,大便时稀,1d2~3次,汗多,四末凉,夜间手时麻,焦虑,舌尖红,苔薄腻,脉沉弦。西医诊断:冠心病,窦性心律不齐。中医诊断:心悸,证属心阳不振。治宜温补心阳,给予桂枝、附子加龙骨牡蛎汤,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生龙骨、牡蛎各30g(先煎30 min),制附片10g(先煎30min),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6枚。服上方10剂后,患者复诊诉胸闷、心慌、气短症状减轻。效不更方,继续原方调服20余剂,复查心电图示:心律齐。 按:本例患者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致使痰瘀阻滞心脉,使心脉失养,病久心血耗伤,阳气不足,心阳浮越,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老师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方中桂枝调和阴阳、温通心阳;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补脾益气,滋养血脉,使阴津充而上奉以养神,则阳有所附,此为调和阴阳治本之法;牡蛎、龙骨育阴潜阳、宁心安神;附子增强温阳之力。诸药合用,则标本兼顾,使阳气复,阴阳平,悸自止,心自安,病症除。 荨麻疹 患者,男,26岁,初诊:患荨麻疹2年余。现症: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红色风团,皮肤划痕征(+ ),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患者每遇日晒、风吹,或饮酒即全身起淡红色风团。近2个月来,发作频繁,以双上肢明显,常持续1d左右的时间自行消退,伴汗出、恶风、头晕、心悸、四肢乏力。外院过敏检查示对鱼、车前草等过敏。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荨麻疹,证属卫气不固,营卫失和。治宜调和营卫、益气固表,给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生龙骨、牡蛎各30g(先煎30min),大枣6枚,生姜3片,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7剂,水煎服。2诊,服上药3剂,疹出减轻,瘙痒缓解,可入睡。继服6剂,皮疹消退。随访1个月,未新发。 按: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多种因素可诱发,常反复发作。中医学认为:此病是由于营卫不和,外感风邪,邪正相搏,发于肌表,而见风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时瘙痒难忍。风性善行而数变,故风团时起时无,患者伴汗出、恶风、头晕、心悸、四肢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沉,均为气虚、卫气不固、营卫失和之征。方中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协调阴阳,潜镇固阳固表;黄芪、白术、防风取玉屏风散的方意,益气固表。诸药合用,使得营卫调和、阴阳平、表卫固,风团自愈。 郁证 患者,女,68岁,初诊:疲乏、情绪低落、寐差、食欲减退半年余。现症:忧愁面容,表情淡漠,舌淡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弱。西医诊断:抑郁症。中医诊断:郁证,证属阴阳两虚。治宜调和阴阳,镇静安神,给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制附片5g,甘草10g,生龙骨、牡蛎各30g (先煎30 min),大枣6枚,生姜3片,黄芪10g,五味子10g。10剂,水煎 服,继续服西药。 二诊:精神好转,感觉身上有劲,大便通畅。继以上方加减服药50余剂,治疗期间据症状曾加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等药,诸症均减。到西医院评估,嘱西药可减量治疗。 按:根据患者疲乏,无欲状,查脉沉细弱,舌淡胖、有齿痕,辨为阴阳两虚,颇似虚劳病,气、血、阴阳具不足。老师用桂枝汤调阴阳,黄芪补气,制附片温阳,龙骨、牡蛎潜阳固涩、镇静安神,使阴阳平,阳气充,而症状减。 西湖虫二医案(自汗盗汗) 男,40岁,在柯桥上班。近十年,平素自汗盗汗甚多。1月前因关节脱位出院后,出现自汗盗汗加重。白天稍微走几步路,就会大汗淋漓,虽时值深秋,从门诊楼下走到楼上,亦是汗出不止。气温偏两,吃饭时亦是浑身大汗。夜间则汗出如雨,梦多易醒,严重影响睡眠。时间已达月余,汗出未有减少之势。 其疲倦乏力,四肢无力,为术后亏虚,卫气不固,口淡不渴,胃寒怕冷,非阴虚内热为患。 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6龙骨30牡蛎30黄芪50仙鹤草80生姜3片大枣3枚 7剂。自煎。日两服。 复诊,疲倦乏力及汗出基本消失,不影响基本生活,唯有饭后汗出,继续前方加仙鹤草100g调理。 西湖虫二按: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盗汗自汗,似乎并不多见,有识之士多用,我是从《经方实验录》中第一次看到,现录之如下:
历代医家多将本方用于失精,梦交等症,为虚弱性固涩药。 除此之外,我常用此方治疗遗尿、盗汗。若无阴虚火旺,偏虚者则多用之。
加黄芪50g,为桂枝加黄芪汤,黄芪为固表止汗第一药。重用仙鹤草80,此药又名脱力草,为收敛强壮止汗药,海内名家多重用之。因此人疲倦乏力明显,气虚不固,故用黄芪仙鹤草补益止汗。 本方虽然只用了七个药,但面面俱到,丝丝入扣,真如有千军万马之势,顿时汗止神清,直叹仲景经方之妙。 声明: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往期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