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龙戏剧文化

 新用户91998270 2022-02-24

五龙至今尚有残蚀斑剥的古戏楼.如西蒋的牛王庙戏楼、牛家岗过厅戏楼、 碾上文王庙戏楼、阳和空神殿戏楼、理峪龙王庙戏楼等,且还有30多处古戏楼虽已被拆除,但其遗迹依然可寻,或仍有碑文、石柱等见证,如中石阵泰山庙戏楼廊前两根石柱仍存,上刻: “东西汉南北朝英雄备考,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可见戏剧在五龙历史悠久。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先辈,尽管衣食无保,灾难困苦,但再苦再累,歌,还是要唱的:舞,还是要跳的:戏,还是要看的。这些都是民间的精神食粮。

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所具备的以苦为乐的性格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五龙的戏剧,在五龙文化艺术长河中艰难跋涉、倔犟成长,一直在演进发展,从未中断。历史上不管是元刼明洗,日本鬼子扫荡,还是五龙翻身解放,改革开放后人民齐奔小康,都要唱。用戏剧寓教于乐的艺术功能,教化人们向善向美。

戏剧何时流传于五龙无法确凿考证,但依据理峪村龙王庙戏楼建于清康熙十九年( 1680)、西蒋村牛王庙戏楼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阳和村空神殿戏楼建 于清嘉庆3考究可知,清朝初期戏剧艺术在五龙民间已有频繁活动。春祈秋报要唱戏,大户人家请神迎祖要唱戏。庙会不但唱戏,尚有写几台唱对台戏之风。五龙洞庙会、灵泉观庙会、龙泉寺庙会、老爷顶庙会、玄阳山庙会、显圣山庙会、神帅顶庙会、薛家岗观音堂庙会、神山庙会、庙坡庙会、泽下金堂寺庙会、西蒋牛王庙会、石阵泰山庙庙会等,都要请剧团演大戏3- 5天,此习俗一 直延续至今。

戏剧艺术的发展,总是同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444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龙人民从几千年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新中国的主人,人们庆解放、贺翻身,五龙较大的村庄都办起了业余剧团,共有20余个。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文艺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为五龙戏剧艺术的繁荣、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庄、阳和、渔村合办的“上阳渔”剧团最为著名,198年曾转为专业的“林县钢铁豫剧团”。

新中国成立初,五龙曾流传两句顺口溜:“少喝一碗汤,瞧孙兰香;少喝一口水儿,瞧瞧张兰芹儿。”这两个坤角在五龙演出,传授豫剧技艺,使过去流行的怀调、落子腔等逐步被新兴的豫剧所替代。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戏剧艺术受到很大冲击.所有传统剧日被禁演,深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等,也被加上种种罪名赶下舞台,只能演《红灯记) (沙家浜)《智取威虎山) (《杜鹏山》等样板戏,农村业余剧团被迫解散,成立以歌舞、说唱为主服务政治中心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612月,林县豫剧团来五龙演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逼上梁山等,被禁锢10年之久的优秀传统剧目又重新回到舞台。

一时观众如潮, 万人空巷。农村业余剧团也得以恢复。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促使农村业余剧团不断发展提高。

来源于《五龙镇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