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资经销商转型服务靠什么?技术?产品?看他怎么说!

 北方农资传媒 2022-02-24

近几年,农资市场供大于求,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手段单一,农化服务落后,传统农资渠道的弊端愈发凸显。只靠卖农资为生的传统营销渠道如履薄冰,亟需转型,而农资技术服务商成为突破现状、杀出重围的上上之选。

农资经销商如何转型?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该如何破解?针对这些问题,2月21日,《北方农资》传媒记者采访了山东实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庆华,看他是如何完成转型之路的。

转型升级:实战技术是根本

经销商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既受到上游企业的限制,同时又向下游零售商供货,自然面临多重压力,这意味着经销商未来更好地生存下去,势必要转换传统思维模式。李庆华认为,大部分经销商转型跟风做产品,只会走入死胡同,做产品的经销商一定会向服务商转变。

李庆华
作为一名具有多年农资经验的肥料经销商,李庆华发现了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启发了他的思路。“我最早是从零售商做起,后来发现农资各个环节不接轨,企业生产只是基于自身考虑,产品并不能直接满足作物需求,也无法解决农民遇到的种植问题,需要将肥料与作物进行双向循环对接。”李庆华说。

作物生长是否良好与自然环境、土壤、水质等事项都有直接关系,因此,经销商要想转型服务,必然要了解作物特性、规律、优劣势等技术知识,实打实将产品效果落地生根。但是,仅仅有技术知识远远不够。李庆华表示,经销商一定要有过硬的实战技术,踏踏实实将产品的使用方法、使用量、使用时间等内容体现在作物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稀缺性资源,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

特肥推广:扎实服务是王道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由总量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优化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品质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消费升级的必然,是种植者突围的方向。在此背景下,特肥迎来发展机遇。但特肥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叫好不叫座”成为困扰农资人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个问题,李庆华认为,种植户之所以不认特肥,主要是因为盲目过量施肥的肥害还没有大规模出现。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和品质农业的要求,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逐步提高,特肥的销量也有明显提升。

由于我国小农现状,种植分散,小农经济缺乏信任感,给特肥的推广带来一定难度。对此,李庆华表示,特肥不上量的主要原因在于推广方法及产品,由于其技术复杂,“一个配方打天下”的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在推广过程中,销售人员摒弃不了传统大肥的营销思路,缺乏灵活性,很难得到用户认可。他指出,推广特肥,一定要以作物的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做出合适的产品或方案。

谈及他们的推广经验,李庆华告诉记者,“我们是基于作物需求来做产品的,田间地头是我们的主战场,遇到种植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团队就从下游开始,梳理产品、整合配方,寻找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服务来帮他们解决问题,效果说明一切,成交也就水到渠成。”

“特肥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多样化、有针对性、走套餐化道路,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保证中间环节畅通,所以服务一定要跟上。只有踏实做服务,切实解决问题,企业未来的发展才能更顺利。”谈到公司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李庆华这样说。


近年来,受到国际局势、大宗商品、环保等因素影响,农资市场变幻莫测,大力冲击着肥料行业,正加速重构洗牌。随着作物问题逐渐显现,特肥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逐渐变成行业“香饽饽”。在谈到对这次特肥会期望时,李庆华表示希望自己可以更了解特肥产业相关信息,做好各方面资源对接,进一步促进企业稳固发展。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特肥先行军,粮稳天下安!2022SFA特定功能肥大会来了!

【关注】老牌肥企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29年只专注一件事!她的成就感来自于农民的认可!

开春用肥高峰期,13种施肥“禁忌”要避免!

化肥“涨价王”,涨幅超90%,这些时间点还有“大涨”!

浸入式解读:这些关键点将成为今年农资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签约成功!根力多加速布局生物肥赛道!

央视聚焦:农资价格上涨,春耕能否保障?

作者/编辑:崔志欣 李倩

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