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想实现阶层跨越,除了“乐此不疲”地奋斗,没有第二条路

 东瓜聊成语 2022-02-24

  

光武帝刘秀的成功非常艰难,他只带了少量人马,从无险可守的河北出发,用了两年时间攻占“两京”,又用了两年时间称雄东部,逐渐站稳脚跟,再用了七年时间才统一全国。

实现了从普通人到皇帝的逆袭,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普通人要实现阶层的跨越,除了不“乐此不疲”地努力,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乐此不疲”这个成语典故讲的就是他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意思是:“乐于此道,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些事物特别爱好,沉迷其中,不知疲倦。

东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由于汉朝推行“推恩令”,实行“列侯递降”的原则,到了刘秀的父亲刘钦这一辈,已经降成了济阳县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更可怜的是,他九岁这一年,他的父亲死于南顿县县令任上,他就这样成了孤儿,由叔父刘良把他抚养长大,他成年后身高七尺三寸,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就是嘴巴有点大,还喜欢种庄稼而且种得很好。

从小种庄稼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不怕辛苦的性格,还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为以后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9115日,王莽篡汉自立,推行“王莽改制”。

  

公元22年(地皇三年)十月,刘秀与李通等人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从宛城起兵,正式开启了他的逆袭之路。

公元23年,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到河北招抚,到了河北后,刘秀礼贤下士,积聚力量,实力不断壮大。

公元25年,刘秀公开与王莽政权决裂,在河北鄗县南面的千秋亭称帝,由于他打着“恢复汉制”的旗号,取得了一些官僚、地主阶级的支持,力量迅速壮大,经过长达十二年的统一战争,终于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东汉王朝。

刘秀当了皇帝后,并没有急于享乐,多年的军旅生涯,他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饱受战争之苦。

  

所以,他当政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功夫改革,废除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的制度;精简官吏机构,打击贪官污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偃武修文,抑制豪强地主的势力,创造安定的社会秩序,创造了“光武中兴”的盛世。

刘秀六十多岁了还勤于政事,天不亮就上朝,直到太阳落山了才回宫,一般不讨论军事,却乐于和大臣们讨论经史义理。不但自己潜心研究,而且常常召集公卿大臣高谈阔论,直到深夜仍然兴致不减。

  

太子见父皇如此勤勉,便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生之道,希望父皇保重身体、颐养精神。”

刘秀听后摇摇头说道:“我很高兴这样,我对于感兴趣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并不会感到疲惫,这也是我成功的秘诀。”

除此以外,刘秀还继续采用汉武帝的政策,设置“五经博士”的官职,专门研究传授儒家经典学问。

我们的伟大领袖也盛赞光武帝刘秀是“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明君。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词典》《中华成语典故》《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历史风云人物·光武帝刘秀》

声明:配图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