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云裳:穿过雪夜的琴声

 阿拉善文学 2022-02-25

原创作者:云 裳内蒙古阿拉善盟

散文



穿过雪夜的琴声

飘雪了。

路灯下的雪花似柳絮似鹅毛轻盈飘曳,落地无声。
夜早已笼罩了小镇,远远天边还泛着桔黄的光。小区里安安静静的,只有脚下的瑟瑟声。
目光越过隔壁小区灰色的隔墙,突然想起了隔壁小区的琴声,驻足细想,好像已有些时日不曾听到了,心里竟然有了些空落落的。
和隔壁小区拉琴的人从未谋面,拉琴者也浑然不知隔墙还有个不曾谋面的聆听者。拉琴者何人?可否安好?为何许久没有拉琴?是事务繁多耽搁了拉琴?还是去了四季如春的南方过冬?
第一次听到隔壁小区的琴声也是一个安静的,飘着雪花的冬夜。时间不算晚,傍晚七点多,只是隆冬的这个时间,天色已暗。开着车,缓缓驶进小区,下车,锁门,朝单元楼走去。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清扬的乐韵,仔细听辨,是手风琴声,闻声寻去,琴声来自一墙之隔的中行小区。琴声从小区的隔墙飘了过来,跳着舞和雪花一同纷飞,打破了这雪夜的寂静。我没有立马上楼,而是站在路灯下,听着琴声。雪花无声地飘落在头发上脸上身上,落在地上,感觉好美。
打那以后,我常常有意无意间听到这琴声,准确的说,是被这琴声所吸引。每隔几日,在某个黄昏七八点钟,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寞的橘红涂满天际,隔壁小区的琴声便响起了。拉的不是很娴熟,甚至偶尔有点趔趔趄趄,像是婴儿学步的节奏,算不上优美,却也悦耳,一板一眼,中规中矩。时间长了,我便猜想拉琴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女是男?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男女不能判断,不过从曲风来看,应是位长者;从熟练程度来看,应是位业余爱好者。《北京的金山上》《敖包相会》《打靶归来》《我和我的祖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等,一曲曲一遍遍,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的红色歌曲或草原歌曲,带着时代印记,听的多了,便大致猜出拉琴者的喜好和岁数。
于是,我就想像着一个画面:这位拉琴人端端正正地坐着,轻按黑白相间的琴键,手起,琴声应出。如流水,似蓝天,像草原,若秋风。时而舒缓,时而欢快,跳动的音符,折叠的风页和饱满的情绪,任由琴声传递着:高昂的旗帜在心头飘扬,抒情的田野飘荡心田的自由,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时间在静静地流淌,季节在不断地挪动着脚步。墙那边是黑白键交织出的乐章,墙的这边,则是我行云流水般的空旷意境。
那些日子晚饭后闲适之时,听到手风琴徐徐响起,便特意打开窗户,让琴声飘进家中,我也就在琴声的伴奏下,煮茶,闲读,悠远的音乐,伴随霭霭的茶香,无隙地弥漫,自由地放松;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就临窗而立,安安静静地做个聆听者,少了急躁,多了平静,在纯粹的音乐中卸去一天的忙碌和疲惫。
每次拉琴约一个来小时,琴声落幕,从不困扰左邻右舍休息。常常,琴止,琴声依旧飘荡在空中,我依然放空心绪。意犹未尽时,会期待下一个黄昏的琴声。
于是,我又猜想,这一定是个有素养的人,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或老爷子,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眼角边深深浅浅的皱纹,显示出岁月的痕迹,退休后含饴弄孙,侍弄花卉,修剪盆景,悠闲惬意,最喜闲来拾起喜欢了一辈子的手风琴。当手风琴放在胸前的一瞬间,显得神采奕奕,缓缓地展开手风琴上那些折叠的风页,琴声由生涩到渐渐流畅,一拉一推一仰一合,优雅的演奏着心爱的曲子,沉醉其中,脸庞上始终带着平静的笑容。只因热爱,用心纯粹,不掺杂名利,丰富着生活,充实着日子,抒发生命的美好心灵的热望,为退休时光锦上添花,让这座小镇多了些温暖。
匆匆一年,今夜,又是一个飘雪的安静夜,却没有听到熟悉的琴声。
站在雪地里,我不知道熟悉的手风琴声还会不会再传出来,一遍遍,一曲曲,琴声干净,心中一片澄净。琴悠扬的琴声里,我的心纵横在山谷与草原,河流与大海,田野与天穹,历史与现实......去到辽阔的远方与长久的从前。
今夜,飘着雪,安安静静。

云裳,本名赵奋华,医务工作者,瀚海园读书会会员。每有闲暇,好览山水,且以凝神,且以沉醉。偶欣笔涂抹,借以抒怀,借以修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