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减”背景下 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功随 2022-02-25

“双减”当下已成为覆盖全国的行动,很多人就“双减”谈“双减”,对落实“双减”政策的初衷及“双减”行动后的思考,并没有同步跟进或落地。因为“减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减负而减负,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把减负与教育目的、与教育改革的初衷联系起来,才能聚焦问题,有的放矢,通过扎实有效的“双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首先,教育高质量意味着教育对于国家发展与人的发展有高质量贡献,能够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高质量的各项,能够为培养出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的现代人做出高质量的贡献。

其次,教育高质量意味着学校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的高质量,除教育教学质量等结果外,还包括教育过程、教育条件保障、教育管理的质量,过程涉及课程、教法、评价质量,保障涉及教师、经费、技术的质量等。

二、对“双减”政策现实意义的理解

可以说,当前,只有“双减”,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机械作业、重复作业、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纸上功夫及唯分数、唯升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水平,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水平,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才能为社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双减”政策的逻辑起点,绝不仅仅是减轻课业负担,而是实现国家发展与人的健康发展,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与根本利益,是学生个体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只是看到了学生“一时”的利益,只关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以解决升学问题,而没有看到学生“一生”的利益,没有关注学生终身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素养,比如“找工作”时“会表达”的能力,职场晋升中所需的“创新与合作”能力等。只看一时,不看一世,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因此,“双减”政策与教育的高质量不是矛盾和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教育高质量,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重点培养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素养。比如,会学习、会表达、会合作、会创新、会质疑、会做事等核心能力和素养,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同步的,兼容的。

三、如何实现“双减”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

1.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双减”政策对教师的能力、动力、体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创造条件,引领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同步发展自己、成就自身,与学生共成长。

2.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教育部已经就中小学教育评价出台了相关政策标准,学校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操行评定、知识技能的测验考试等评价,导向是否正确、评价是否科学,应该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导向及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成长等现代教育理念和标准相一致。

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文件和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或导向,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双减”政策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步协调,相向而行。

3.建设高质量的课程。课程建设是学生成长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程内容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这些内容与培养目标是不是具有一致性。课程设置不能借着“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的名义摊大饼,更不能把课后服务变成学科教学的加长版。

学校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双减”新要求,科学合理设置校本课程,夯实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总之,“双减”背景下,对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思考,不能为减负而减负,要明确减负的目的,减负的具体内容,明确减负不是减质量,不是降低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而是为了提升质量。

让教育“减负”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联系起来,做到“减负”增效,“减负”提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