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学生一起读王常亮教授的《我向学生“要”掌声》

 夏日茂树2015 2022-02-25

离开智贤中学已接近三个年头,回忆起在那片土地上辛勤工作的五个年头,心中有许多的激动。那五年,在困顿之中,我有了自己温暖的小家,有了可爱的女儿。我曾告诉那一届高三(9)班的学生,我不会忘记这个班级,因为这一年我结婚了;我曾告诉另一届高三(6)班的学生,我也不会忘记这个班级,因为这一年我的孩子出生了。那五年,我用自己的努力付出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五年,我遇到了两位特级教师,其中一位便是和我教同一学科的王常亮校长,这在我的从教之路上是何等的幸运!

离开智贤中学,我来到了偏远的山区,三年的山区从教经历一一印证了王教授当时的教诲。这大概是我的反思吧----耽于班主任工作经验而忽视教研,直到需要时却两手空空。老实说,过去的日子,我对学科论文和课题研究真的有些发怵,总认为太高大上,与我的能力严重不对称。也许是这个原因,那些时间里,我很少主动去写。我的写作是从接触到“好好先生”(王常亮)的博客开始的,后来开始写微信公众号,虽然只有少量的文章,但一直在坚持。

翻开《我向学生“要”掌声》,仔细读着“生态课堂”篇,这一章可以说是王教授的论文集。以前也听过王教授讲如何如何写论文,但印象不是很深,如今一篇一篇地读下去,朦朦胧胧有种感觉和冲动----我也可以写呀!获如此大奖的论文也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神秘、深奥。平实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合理的布局,彰显的是他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懈探索与追求。再结合最后“资源共享”篇来读,从论文的撰写到课题研究,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录,他用一个个真实的成果让我大开眼界,何止是望洋兴叹!我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智慧管理”篇和“逐梦智贤”篇,我是和班级的学生一起读的。我判断一本教育类书籍的好坏很简单,那就是能否师生共读。我的这一判断尽管很主观,但并不是没有依据。我读另外一些大家的书也有同样的感觉----亲切而平易近人。你看,他的博客名字就叫“好好先生”,他的书名为《我向学生“要”掌声》,可知平易近人也是一种境界。

我最欣赏王教授的“孩子气”。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般最怕见校长,智贤中学却是个例外。智贤中学的校长信箱是真实的。王校长常请学生到他办公室聊天,那些学生进去时愁眉不展,出来时却喜笑颜开。他喜欢凑学生的热闹,对学生的请求来者不拒。我的学生曾问我,为什么班主任老板着脸而王校长就不是,我回答说那是因为班主任长得太严肃,呵呵。

阅读这两个篇章,你会发现,王校不仅“孩子气”,他还是“故事大王”、“演讲家”呢。无论是学生会还是班主任会,他总能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引人深思;他面对师生侃侃而谈,激情满怀,激动处扬手踮脚。

作为一名参与过智贤中学四星级高中创建的班主任,我亲眼看到作为校长的他为工作晕倒在地的那一刻。孔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人应该有一份心甘情愿,有一份一往情深,这也许就是王校长对待教育的态度吧。这一份执着也一直激励着我,纵然到了山区也绝不放弃----“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所经历的山区中学的三届校长也都默默地改变着这所学校,这是希望。

我与学生一起读《我向学生“要”掌声》,学生却很少知道它的作者,我这一小篇文章但愿能勾勒出我心目中的王教授的形象来。至于书的精彩内容,读了才知道!我向你倾情推荐。

                                            2018.1.14 下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