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丧葬习俗中,“坟、墓、冢、陵”都是什么意思?有何区别?

 fxiaog 2022-02-25

“坟、墓、冢、陵”这四个字,其实从字面意思来看都是人死后埋葬他的地方。但是在古代,将一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都容纳进了“五礼”之中,而“丧礼”作为“五礼”之一,就明确了等级制度。那么,这四个字,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坟

关于坟,《礼记》中记载:"土之高者为之坟。",也就是下葬时,高出地面隆起的圆锥形土堆,即可被称为坟。在古代,坟一般不要高过3英尺,因比较简陋,只需要将棺材下葬,再在上面覆盖土堆。所以古时候,只要是没有身份地位的老百姓死后,只能采用这种方式下葬。

墓,从字形上来看,由莫和土组成,前者代表"夕阳西下",后者代表"土地"。在古代,组合在一起,常代表"黄昏时刻下葬",寓意入土为安。

尽管从外形上,墓比较平,没有坟高,但是代表的尊卑等级却比坟高。具体可从三个方面体现:第一,古代的坟,一般是不能立碑的,而墓前可以立碑,说明下葬人的身份;第二,墓穴里面除了放置棺材之外,还可以放置陪葬品,规格比坟高;第三,墓的历史比坟早,主要是富人或者有名望的人的埋葬之地。

《说文》中这样说:"冢,高坟也",在古代,一般是王侯将相、达官显贵或者对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死后的埋葬之地。如此可看出,其尊卑等级比坟、墓的要高。至于"衣冠冢"的说法,往往指的是那些没有尸骨,将死者生前衣冠下葬,用以表达悼念尊重。

(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提起陵,人们会想到"明十三陵"、"秦始皇陵"、"乾陵"等。由此可看出,"陵",从根本上是古代帝王埋葬之地的统称,代表着崇高的尊卑地位,里面不仅陪葬品众多,而且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常常依山而建,彰显威严。如今,一般是只要对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都可以下葬的陵园,比如烈士陵园、中山陵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坟、墓、冢、陵这四种埋葬方式,均失去了它们原本的意义,但是对于研究历史的演变,依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