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制菜发展存在哪些难题?

 食安时代 2022-02-25

撰文:铁兵

出品:

今年春节期间预制菜销量明显增长,在年夜饭餐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实际上,近两年预制菜的发展非常迅速,像预制菜企业注册量、预制菜概念股等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度。

不过现在的预制菜产品依旧面临一些发展痛点,主要表现在产品品质、价格、卖相等方面。再加上预制菜从餐厅走向餐桌,要进一步打开市场也存在难度。对于预制菜品牌来说,未来可能还是要更好地契合消费需求,在口味、品质、供应链等方面建立壁垒,以及做好预制菜市场的培育。

01

春节期间预制菜销售增长

近两年,预制菜的热度非常高,可以说是当下备受关注的一个市场。因为预制菜极大地简化了菜品的制作过程,通常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加热或烹饪就可以食用,对于“厨渣”“懒人”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依旧有不少消费者选择就地过年,在这部分消费者中就有不少人选择购买预制菜,帮助他们简单、顺利地制作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从刚刚过去的春节消费数据来看,今年预制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春节消费的新风尚。

叮咚买菜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高端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在7天时间内卖出了300万份预制菜,而且客单价同比增长1倍。盒马数据显示,盒马预制年菜销售同比2021年春节增长了345%。京东到家数据显示,平台半成品净菜同比增长2.6倍,寿司、炸薯条、烤肠、沙拉、热狗等西式口味也有同比3.5倍及以上增长。

可以看到,今年春节期间预制菜的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在饭桌上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

02

预制菜概念持续火爆

除了销量上的增长之外,预制菜概念同样火爆,主要表现在相关企业的注册量不断增长,以及预制菜品牌获得融资和上市方面。

企查查显示,2012年我国涉及预制菜肴加工的企业仅有1400家,而到2021年4月预制菜企业达到了7.19万家,仅2020年一年新注册预制菜相关企业就达到1.25万家。从注册量上来看,近两年预制菜市场发展迅速。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1月1日至1月17日,A股预制菜概念股指数上涨178.96%。多只预制菜概念股在1月持续上涨,比如得利斯连续收获7个涨停板、国联水产收获3个涨停板。可以看到,预制菜概念股持续走红、备受瞩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味知香”登陆A股成为国内“预制菜第一股”,后续又有鲜美来递交招股说明书,预备抢占水产预制菜赛道。而且在2021年预制菜市场中,有珍味小梅园、麦子妈、小牛凯西等9家预制菜品牌获得融资,整个预制菜市场无论在企业还是资本方面,火爆程度都可见一斑。

03

产品方面存在不足

不过在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之际,同样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对预制菜存有“不新鲜”“不安全”“不营养”的印象,再加上不同区域在口味上存在明显差异,预制菜的“标准化”比较难实现,而且也使得预制菜企业很难打破地域限制。

从这方面来看,预制菜的品质、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主要是目前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地方特色比较强,再加上缺乏统一的预制菜产品标准体系、操作规范流程等,导致预制菜在这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

除此之外,预制菜的价格、卖相等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选择。在淘宝上搜索预制菜时发现,比如像佛跳墙的价格在100-1000元之间不等,孰优孰劣消费者比较难判断。而且从网上对预制菜的评价来看,卖家图和买家图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些问题或许都可以归结到“标准化”上,从一些预制菜的生产标准上来看,采用的是《速冻调制食品》(SB/T 10379)行业标准,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

04

C端消费者占比较小

其实预制菜并非属于新生事物,只不过之前更多地常见于B端餐饮市场中,因为预制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今开始逐渐走向家庭餐桌,是因为对于很多年轻消费者来说,预制菜能够更简单、更快捷的解决做饭问题。

虽然说C端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可能是预制菜的主要受众群体,但是相比B端这部分人的占比还是比较小的。国海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预制菜C端占比仅20%。

而且预制菜在向C端推广时,也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比较明显的是个性化需求更加旺盛,还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现在预制菜产品正在不断丰富,但是相比线下餐饮可选择的范围还是要小一些。

再加上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接受预制菜,尤其是一些年长的消费者,还有就是预制菜的主要受众更多的还是在一二线市场,整个C端的市场教育尚未成熟,仍然需要进一步培育。

据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预制菜市场的两大痛点在于没有国标和消费端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认可度还不够高,虽然资本和企业对于预制菜的热情都很高,但是国内预制菜市场还没有进入“产销两旺”的局面。

05

预制菜需要建立壁垒

如今预制菜正在加速走进餐厅和餐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难点,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帮助预制菜市场更好地做大。

首先就是要征服“中国胃”,同质化的预制菜产品难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因为不同地区口味众多。对于企业来说,或许应该从建立产品壁垒的角度出发,做好口味上的突破和改进,消费者需要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产品。

其次更好地贴近消费者,预制菜对物流配送和冷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跨区域流通时要进一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时效性。选择与一些生鲜电商进行合作,能够推动预制菜的普及、触及更多消费者。

总的来说,预制菜市场虽然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当前同样存在一些市场难点。预制菜品牌要想成功从中突围,可能还是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壁垒。通过匹配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解决行业短板问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行业思考:预制菜在今年春节期间又成为了消费热点,销量明显提升。实际上近几年,预制菜市场越发火爆,有关于预制菜的企业和需求不断提升。不过随着预制菜从B端走向C端,产品问题也在逐渐显现,要进一步打开C端市场,可能还需要企业建立起竞争壁垒,更好地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