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30日,是元朝“神仙中人”赵孟頫逝世700年的纪念日。远在浙江湖州的作家沈文泉兄问我:“知道赵孟頫有没有登过泰山吗?泰山离济南那么近,赵孟頫在济南任职两年有余,他应该有过攀登泰山的经历吧?”听文泉兄此问,我的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自己平时对赵孟頫关注较多,怎么脑子里没有留下关于他游览泰山的记忆呢? 济南是有幸的,赵孟頫于1292年11月7日到任济南路总管府事一职,成为济南路的主要管理者之一。此年,元朝已经改号21年,南宋已经灭国13年,在忽必烈的谋略宏图下,大元帝国趋于平稳,只有南方的福建行省因为南海岛国爪哇不肯归顺而积极备战,其他诸省正在恢复生产休养生息。 赵孟頫作为由南宋入元的皇室后裔,虽然自家老祖也是“黄袍加身”巧取别人天下,但深受儒学熏陶的作为年轻士子赵孟頫还是很长时间难于接受为蒙元臣民的既定事实,在南宋灭亡后的7年时间里,他对蒙元大臣的举荐采取了抵制态度,如程钜夫1282年的举荐、夹谷之奇1283年的举荐、张孔孙1285年的举荐。到1286年,已经34岁的赵孟頫解开了国为民非为君的心结,满怀治国安民的儒士情怀,在姐夫张伯淳的劝说下,他们二十四位江南才子随行台治书侍御史程钜夫进京面见皇帝忽必烈,才再次开启了入仕为官的人生历程。在京城大都的几年中,意气风发的赵孟頫或参与币制改革,或外出治理河患,或在京城参与文士雅集,逐渐成为朝廷幕属的有为一员。 最有幸的的是,赵孟頫于1288年春回江南娶才女管道昇为妻,36岁的新郎得配27岁的才女,一段神仙伴侣之佳话即此拉开序幕,虽然他们的婚姻属于晚婚一类,但共同的书画文学爱好成为他们婚姻的粘合剂,把他们的两颗尚情之心结为一体,谱写了一段世间比翼传奇。 作为归属最晚倍受歧视的江南官员,政治上逐渐成熟的赵孟頫一直尽力弥合和蒙古贵族及江北文士的团体暗痕,在个人利益面前采取隐忍的退避态度,只有遇到有关国计民生的方向问题时,他才不计安危在朝廷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比如权臣桑哥于1287年以尚书平章政事的身份逐渐独揽朝廷大权,他为满足忽必烈的攻伐和赏赐需要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冒着受到迫害打击甚至沙头的危险,赵孟頫还是和刘敏中、申屠致远等年轻文士一起勇敢站出来对桑哥的税收政策予以反驳和抵制。 ![]() 1292年春天,由于忽必烈近臣也里审班、彻里、也先帖木儿等人群起控告桑哥奸贪误国害民之事,忽必烈为安抚群臣只好斩杀桑哥及亲信。看到年近八十的大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铁腕手段,在背冒凉气的战战兢兢里赵孟頫上书朝廷要求外任避开旋涡,得到新职安排后他拖家带口十余人通过大运河匆匆到济南走马赴任。 在济南总管府的权力圈子里,赵孟頫的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一职是个十分微妙的官职。按照蒙元朝廷规定,在路级行政职务中,最高者为路达鲁花赤,此职由蒙古人担任,行使监督和决策权力,品级为正三品;路总管兼府尹由北方汉人担任,品级也为正三品;路同知作为路达鲁花赤和总管的助手,一般由回回人或南人担任,在品级要比两位长官低一些,比如赵孟頫就是以从四品的朝列大夫品级前来济南任职的。 很让赵孟頫意外的是,此时的蒙古“济南王” 也只里作为有监守之责的达鲁花赤经常率军出征,根本无暇顾及济南路总管府的人日常事务,而总管人选此时出现空缺,这或许是朝廷接到赵孟頫申请外放请求后很快安排他到济南任职的原因。人少事繁,前来任职的赵孟頫虽然自己喜欢游山玩水,同时还有喜欢游玩的童子季克兆,但他总是披星戴月地忙于公务,根本没有时间到稍远的名胜一游。泰山离济南有百余华里,纵然骑马来回加上登山也要三四日时间,再加上赵孟頫官俸微薄,承担一家十口的日常花费常常捉襟见肘,因此赵孟頫虽然对东岳泰山仰慕已久,但是任职期间没有乘兴一游,留下人生之憾事和泰山之遗憾。 赵孟頫在济南任职的两年多里,除了早起晚睡地上班,偶有闲时就是在附近的区域走走,一方面是考察风土人情,一方面是研究兴农治水之策。早在1287年,赵孟頫在兵部的同事刘敏中就因为反对桑哥称病返回济南下辖的章丘,此次赵孟頫到济南任职,为了得知治理要旨,自然忘不了找老友寻访问策,于是他们的诗文记下这段开心时光,赵孟頫写给刘敏中的诗文今不见,但刘敏中的《中庵集》里,存有《书赵子昂写老杜骢马行卷后》《跋赵子昂画马图》《次韵答赵子昂同知二首》《次韵答赵子昂见识二首》《又和子昂三绝句》《谢赵子昂惠胡椒》等多篇诗文,可见他们在济南唱和很多,只不过没有留下赵子昂所写篇目而已。 欣赏刘敏中的数篇诗文,可见《书赵子昂写老杜骢马行卷后》记载了刘敏中求赵子昂画一幅马图,但赵子昂不愿花费时间画费时费力的马图,于是写了杜甫的《骢马行》长诗应付,刘敏中自嘲看到赵子昂的书法这么好,透过精气神也仿佛看到了东晋名士支遁所赞扬的“神骏之性”之龙马精神;赵子昂虽然嫌画马浪费时间和财力,但有时为了一试手笔,也偶尔在朋友面前一展妙笔,《跋赵子昂画马图》就是记载的1317年再次欣赏赵孟頫早年的赠画,才更坚信画出神采是绘画的最高境界。 此时65岁的赵孟頫位居从一品的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而75岁的刘敏中于6年前从翰林学士承旨职位上退休归养,可见他们二人的友谊长达三十余年;《次韵答赵子昂同知二首》《次韵答赵子昂见识二首》《又和子昂三绝句》均为赵孟頫、刘敏中的唱和之作,第一次和诗介绍赵孟頫初到济南,就写诗询问刘敏中的病况和百姓疾苦,由这样尽心的高德之人治理济南,相信这里的百姓会过上安乐的生活;第二次和诗主要写为官不易,如果不能造福百姓就需要早日归隐保住节操,看来赵孟頫在写给刘敏中的一诗中慨叹了官途艰难;最有有趣的是《谢赵子昂惠胡椒》一诗,用32句五言长诗赞美了赵孟頫赠给自己胡椒治病之事,虽然这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广的民间验方,但通过刘敏中的叙写可知赵孟頫在力所能及的限度内给予朋友的倾力关怀。就如刘敏中赞美的那样,赵孟頫在济南的两年多时间,重视民生,兴办教育,疏通河道,发展农桑,成为在此为官者的典范与榜样。 赵孟頫一心为民,轻徭薄赋,让急于为朝廷敛财和自贪的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很是仇恨,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构陷这位廉洁的下属。1295年继位不久的元成宗铁穆耳准备修撰《世祖实录》,于是在铁穆耳近臣李谦、杨文郁、阎复等翰林官员的推荐下,赵孟頫得以调回京城参与编写《世祖实录》。看有关史料,比赵孟頫年长一岁的李谦弟子李之绍也是此时被老师推荐参与《世祖实录》编撰工作,而李之绍的另一位恩师铁穆耳近臣马绍此时在浙江行省任右丞相,因此举荐李之绍的工作应该是李谦出力为多;鉴于“东平学派”大佬之一的商挺之子商琦和赵孟頫私交甚密,商氏家族又是东平府学师生在京城的连接人物,或许在赵孟頫调职京城的过程中商琦曾联略李谦也未可知。 赵孟頫离开济南后,就更没有了游历泰山的机缘。重新回京后,看到新君铁穆耳嗜酒荒政,朝廷内部争斗愈演愈烈,为求自保的赵孟頫以病为借口退居江南湖州。1296年到1310年十多年间,赵孟頫主要在杭州担任江浙儒学提举一闲职,主要以在江南办学和参与文事绘事为主;1311年,年近六十的赵孟頫在国史院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开始成为元仁宗的书画讲师,到1316年升为从一品的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成为翰林院的掌门人之一,此时赵孟頫已经63岁,是他去世的前6年。已经病弱的身子骨根本不允许他再攀高远行,因此游览泰山成为赵孟頫永远的幻梦。 赵孟頫行踪主要在运河两岸,济南作为他的宦居地之一,一直融进他的诗文和绘画,成为不朽的流传珍品。1295年12月,还是在吴兴归养期间,祖籍济南的文士周密与赵孟頫谈起老家齐州,已经63岁且无意仕途的周密自知不可能实现故土一游的宏愿,于是恳求在济南为官的赵孟頫画出一幅济南山水图慰藉思想之情,惺惺相惜下,赵孟頫以借古开今之法绘制了《鹊华秋色图》,这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佳作就成为他们二人友谊的见证和美术史上的里程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