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鹞儿胡同5号院 燕子李三曾在此房顶被捉

 新用户8926AVU2 2022-02-25

在九湾胡同南边,紧挨着有一个鹞儿胡同,看似平淡无奇的小胡同也有传奇故事。乾隆爷钦赐的著名老字号“都一处”正是在这条胡同中得名。此外,解放前的三十多年里,警察机关的侦缉队总部一直设在这条胡同的5号院里,这个院子还与“燕子李三”有关联。

文章图片1

鹞儿胡同位于西城区东部,珠市口西南角,西至留学路,东接铺陈市胡同,全长足有400米,宽5米,东西走向。

明称要儿胡同,属正南坊。清后演变为鹞儿胡同,名称沿用至今,巷名来历不详。清末时建立警察制度,外城巡警厅设在5号。其前身为清代都察院中城正指挥衙门,民国时期为市警察局侦缉总队队址,解放后改为公安部门的家属宿舍。

文章图片2

巷内曾有平介、浮山、徽州诸会馆。其中平介会馆为山西省平遥、介休两县在京商人合建,占地颇广,建筑宏伟,曾有戏楼。今戏楼已拆除。巷内均为居民住宅。胡同内有燕子李三、京剧名伶童芷龄、阎世善,评剧名角小龄妹等名人。

01

山西人京城算卦开酒馆 获乾隆钦赐牌匾成就老字号

鹞儿胡同口路南,有一个建于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的会馆,叫浮山会馆。会馆有大小三个院子、20多间房,还有戏楼、罩棚、五圣殿什么的。是山西浮山县举子、商人来京城落脚儿的地方。

清朝时候,到北京做生意的山西人挺多,许多人发了财。浮山县北井村人有个叫王瑞福(还有一说姓李)的人,看到别人发财了,就也想到京城发财。他骑毛驴、搭脚车来到了北京,投宿到浮山会馆。

到了会馆之后,他就开始琢磨到底做什么生意可以发财。正巧,来了个同乡的算命先生,给他算了一卦,说他该在前门大街鲜鱼口搞个酒馆。他还真就信了,说干就干,他从路西一家酒铺要了个破葫芦作招牌,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用竹竿挑着破葫芦,“王记酒铺”开业了。凭借晋商会做生意的基因,酒铺开业后生意还挺好。赚了钱,又买了地皮、盖了房子。生意越来越大了。

相传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大年三十晚上,前门大街上的店铺都关板了,只有王瑞福的铺子还亮着灯。忽然,门帘一挑,进来三位客人,一看就是一主二仆。王瑞福赶忙殷勤招待。酒味浓香,小菜可口。酒足饭饱后,主人问王瑞福:“你们这个酒店叫什么名字?”王瑞福回答:”小店没有名字。”主人听着外面的鞭炮声,说道:“年关之时还开门营业的,京都恐怕只有你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王瑞福连声说好,其实并没有把这话往心里搁。

几天后,几个太监送来一块“都一处”的虎头匾,这才知道原来大年三十晚上来的就是乾隆爷。从此,“都一处”代替了“王记酒铺” 。

文章图片3

乾隆爷赐匾后,都一处的生意更加红火了。除了小酒、凉菜,还添了炒菜、烧麦、炸三角、饺子、馅饼等面食。“烧麦”二字在明代本来是“梢麦”,是指四五月间北方麦子麦梢上有一层白霜。而“烧麦”的收口处也有好似白霜的面粉,因而得名。到后来“梢麦”改为“烧麦”。现如今,都一处的烧麦,已经是著名的北京小吃了,这个老字号也得到传承。

02

北京便衣警察老家 曾关押“燕子李三”

提起前门外的鹞儿胡同,老北京人都是挺熟悉的。因为在解放前的三十多年里,警察机关的侦缉队总部一直设在这条胡同的5号院里,可以说这里是北京便衣警察的老家。

文章图片4

京师警察厅

下面大概介绍一下巡警部以及侦缉队的建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拟在京师陆续裁撤五城司坊各署,创立工巡局,仿外国警察制度,用警官、巡警,分段站岗,先在内城试办。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清廷以办有成效,加以推广,下旨:“巡警关系紧要,迭经渝令京师及各省一体举办,自应专设衙门,俾资统率,着即设立巡警部”,乃改工巡局为巡警部。

清政府按照内外城分治的传统(内八旗、外五城),设立内城、外城两个巡警总厅,彼此互不相统,也不属于地方最高行政机关顺天府衙门领导。内城巡警总厅下设左、中、右三厅,下边划分为26区,共设206个派出所,平均每平方公里设两个派出所。外城巡警总厅由原外城工巡局改置,隶于巡警部。设厅丞一人总领厅务。内部机构、职官设置与“内城巡警总厅”同。设在5号院。

到了民国初年,内外城巡警总厅合并为京师警察厅。在京师警察厅、京畿军政执法处、步军统领衙门都设有侦缉队,彼此都穿灰大褂。亦属于捕快性质。它们都穿着灰大褂,唯一不同的就是用料不同。

侦缉队的职责应是对付贼匪,但却以欺压老百姓为能事,令人切齿。侦缉队的任务是对特定的对象进行盯梢或捉拿归案。在固定的地点,如当铺、茶馆、鬼市蹲坑。因为过去常有盗贼将赃物拿到当铺典当、拿到晓市上卖掉,侦缉队在这些地方蹲坑,常能发现可疑的目标。侦缉队一般不直接负责政治案件侦查,而是以刑事犯为目标,主要是对付盗贼、土匪。侦缉队不仅捉拿盗贼、土匪,也通匪、吃匪,甚至借机敲诈普通市民的钱财。所以北京市民对于横行霸道、招摇过市的“灰大褂”是既恨又怕的。有经验的老北京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侦缉队。

那么侦缉队和“燕子李三”又有什么渊源呢?先来了解一下他这个人。

燕子李三在民间传说中有多个:一个是河北省保定市涿州的“燕子李三”,原名叫李景华,幼随叔父落户沧州由于他有时把偷来的东西分给穷人一些,算是个义盗;一个是山东禹城的李圣武,此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盗,后被枪决。但年代最早的是河北省沧州市的李云龙。李云龙1837年出生,在家排行老三,最早使用“燕子”的绰号。

所谓真实李三,也就是史学界公认的燕子李三,即李景华。1895年,李景华生于河北涿州,幼时随叔父流落到沧州。沧州习武之人众多,他也跟着拜师习武,爬墙上树易如反掌,非一般人所能比。十八九岁时,跟着沧州一个走江湖的班子到河南洛阳卖艺。在洛阳时,班子住所里丢了东西,人家怀疑他,就把他赶出去了。他在洛阳人地两生,没有着落,便靠偷盗生活。

文章图片5

他作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专偷豪门富户,从不骚扰贫苦百姓;二是作案后总要留点痕迹,如仿效小说中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或留下写有“燕子李三”字样的纸条,以表明明人不做暗事,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更使得他声名大噪,“燕子李三”的绰号由此得来。

李景华偷盗的都是高门大户,就连当时临时执政段祺瑞在北平吉兆胡同东口的宅第、国务总理潘复以及大军阀张宗昌、褚玉璞等人的财物,他都偷盗过。其所偷财物有时会分给穷人,但绝大部分被他吃喝嫖赌吸大烟挥霍掉了。

1934年8月的一个晚上,西单丽华绸缎庄的经理潘国英去哈尔飞剧场听戏,李景华在散场时,跟踪他坐的人力车到了西单横二条的住宅内,偷了不少高档绸缎和衣物。不久,史海山拿着一件李景华给他的高档毛背心去洗染店,店主发现这是潘宅丢的,马上报告了潘国英。原来,潘国英失窃后除告知警方外,还通知了有关的各家商铺,请他们务必留心。侦缉队将史海山和其他一些接受赃物的人抓起来,关在前门外鹞儿胡同的侦缉队总部审讯。李景华得知这个消息后躲在审讯大厅的屋顶上偷听,被侦缉队发现并捕获。

1935年1月,北平地方法院审理“燕子李三”盗窃一案。后来几经波折,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法院认定李景华有“强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李景华不服判决,提出上诉。时任北平律师工会副会长的蔡礼先生为李景华免费辩护时认为,“判12年徒刑过重”,“即使从重判处也不过8年”。可是,尚未等到最高法院回复,1936年1月9日,李景华因长期吸食鸦片造成的肺痨发作而病死在北平看守所,时年40岁。

文章图片6

一代名盗就此谢世。

如今的鹞儿胡同充满了市井气息,走在胡同里,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春节氛围,家家户户门口的对联都十分醒目,道路两旁停着住户的电动车和快递小车,不时有送餐小哥穿梭其中。站在门外,还能听见住户们在聊天,妥妥是一条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了。

参考文章:

【1】老北京胡同记忆——鹞儿胡同 ,鸡毛掸子

【2】这个山西人骑毛驴来京,算卦开起酒馆,成就这家老字号,日常视界

关于鹞儿胡同,您还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