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学生的回信》:从心而起,至诚而止

 周听陈说 2022-02-25

愿我们可以

和喜欢的人 做喜欢的事

来信简述:

       这是开设“互信”信箱以来收到的第一封学生来信,征求其意见后进行分享。他来信想知道该如何写好信,现代社交软件是不是比传统社交方式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后他困惑着在大学里能做知心朋友的人太少,该怎么办?

       我不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是情感答疑家,更不是专业文学者,我只是他们的辅导员,一个想和学生教学相长、亦友相处的老师,至诚而为,尽心而复!

致某某

         见信如面

       收到你的来信无比开心,我的信箱终于等来了它的的第一封学生的书信。你说这是你第一次给老师写信,同样这也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收到学生的来信。

      上回你在教师节送给我的贺卡,我收藏了起来,你的用心和有爱使我幸福,这次也不例外。

      此时的我,独坐在阳台的书桌旁给你回信,阳光洒满在信纸上,甚是温暖,如你一般。如何写信?其实很简单:从心而起,至诚而止。

       好的书信不在于行文的优美,而在于情感的真挚。我们的来信不需要刻意遵循那千篇一律的格式,只需要将自己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就是最好的内容。

       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时代里,有很多事物慢慢被大家所淡忘,比如书信,现代便捷而多元的社交媒体遍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否认,它们的确打破了时空的桎梏,实现了即时联系。

       但无论何种方式,何等智能,吾窃以为,它们代替不了书信的作用,写信不仅是一种与他人真诚交流的方式,更是与自己平静对话的一种行为。

       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需要心与心的互动,不走心,玩套路,即使再便捷智能,也无法实现。现代社交软件确实方便了我们的交流,但我们不能随便了彼此的情谊。

       与朋友相处亦是如此。你说你的知心朋友屈指可数,私以为,这不应该困惑,而应感到幸福。鲁迅先生曾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于此,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老师的建议是,好好珍惜眼前人,他们只能陪伴我们走过人生中的某一段,无法陪伴我们全程。

       趁现在,好好去爱,或许到了未来,当彼此奔走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上,相逢的次数也会变得屈指可数。

      好了,到了饭点,我该去做饭了。信已至此,情谊绵长,愿以后常续。最后加上一句,我是你的老师,在你需要的时候,也是你的朋友。

                                                 ——你的老师

                                             2021年12月5日

《言而有信》

栏目简介

不必回到车马邮件都很慢的从前

文字依旧可以饱含力量触及内心

写信是与他人的真诚交流

也是和自己的平静对话

期待你的来信  诚复我的回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