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芈叔课最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2-27
文章图片1

原文

楚使芈叔为尹①,课②上最,楚王大悦,绳③诸朝。孙叔敖仰天大笑,三噎而三顿。

楚王不怿④曰:“令尹⑤有不足于寡人与?盍⑥教之,而廷耻寡人,窃⑦为令尹不取也。”

孙叔敖对曰:“臣之里人⑧有洿池⑨以为利者,吴行人过楚,见其鱼鳖之牣⑩也,谓之曰:'我善渔。’

臣之里人喜,为之具罔罟⑪、舟楫,资其行,则趋而之其池,曰:'我于是乎渔。’

臣之里人蹙然曰:'吾惟子能取江湖之鱼以益我也,若是,则吾固有之矣,而焉用子为哉?’

今楚国之民莫非王民矣,芈叔之尹申也,不闻有令政以来邻国之民,而多取诸王之固有以最其课,是剜王之股以啖王也。

则王之左右皆能之矣,不惟是夫⑫也。今王朝群臣而绳之,群臣不佞⑬,繇是⑭而度王心,则相率而慕效⑮之,以为敌国驱,是社稷之忧也。”

楚王曰:“善哉。”乃黜⑯芈叔,下令国中曰:“下邑之大夫,有效芈叔剥吾民以最课者,服上刑⑰。”

楚人大悦,三年而伯⑱诸侯。

注释

  1. :古代官名。
  2. :赋税。
  3. :称赞。
  4. 怿(yì):喜悦。
  5. 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6. :文言兼词,相当于“何不”。
  7. :谦辞,称自己。
  8. 里人:同乡。
  9. 洿(wū)池:水塘。
  10. 牣(rèn):充满。
  11. 罔罟(wǎng gǔ):渔猎的网具。
  12. 是夫:这个人,指芈叔。是,代词,此、这。
  13. 不佞(nìng):没有才智。
  14. 繇(yóu)是:从此。繇,同“由”。
  15. 慕效:羡慕仿效。
  16. 黜(chù):罢免。
  17. 上刑:重刑,极刑。
  18. :同“霸”,称霸。
文章图片2

译文

楚王派芈叔担任地方官,他征收的赋税最多,楚王非常高兴,在朝廷上称赞他。孙叔敖仰天大笑,三次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楚王不高兴地说:“令尹认为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为什么不指教我?反而在朝廷上羞辱我,我以为令尹不该这样做。”

孙叔敖回答说:“我有一个同乡靠鱼塘养鱼为生,吴国的一个使者路过楚国,看到他的鱼塘里充满了鱼和鳖,对他说:'我善于捕鱼。’

我的同乡很高兴,就给他准备了渔网、渔船,资助他去打渔。而这个使者却跑到鱼塘边,说:'我在这里捕鱼。’

我的同乡皱着眉头说:'我以为你能获得江湖中的鱼来增加我的收益,如果在这里捕鱼,这些鱼本来就是我的,怎么还用你来捕呢?’

如今楚国的百姓都是你的臣民,芈叔治理申这个地方,没听说他管理得有多么好,可以吸引来邻国的百姓,却从大王本来就拥有的赋税中多加搜刮,以此来显示他征收的赋税最多,这是挖大王大腿上的肉来给大王吃啊!

这大王的左右都能做得到,不只是这个芈叔才可以。现在大王在朝廷上对着群臣称赞他,群臣就算没有才智,从此也会揣摩大王的心思,就会相继地因为羡慕而仿效他,这样就会把百姓赶到别的国家去,这就是国家的忧患啊!”

楚王说:“说得好啊!”于是罢免了芈叔,对全国颁布命令说:“各地的官员,如果有仿效芈叔那样剥削我的百姓,从而征收最多的赋税,就处以重刑。”

楚国的百姓非常高兴,三年后楚国称霸于诸侯。

文章图片3

文言知识

文章图片4

说“盍”:“盍”的本义是“覆盖”。

“盍”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何,为何”。如《庄子·盗跖》:“盍不为行?”又如,《管子》:“盍不当言”。
  • 指“何不,为什么不”,相当于疑问代词“何”+否定副词“不”。如上文中的“盍教之”。又如,《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出处

明·刘基《郁离子》

启发与借鉴

文章图片5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相,他不但善于治水,也善于治国。孙叔敖以民生为重,止戈休武,休养生息,辅佐楚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孟子·告子下》中写到的“孙叔敖举于海”,指的就是他。司马迁将孙叔敖列为《史记·循吏列传》的第一位。

从古至今,无数的先贤都指出民为国之本,民富则国强,民穷则国危。如,

《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都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说明人民是国家的坚实根基,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定和强大。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