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文灿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2-02-27

六、育阴平肝熄风法治愈震颤麻痹一例

赵某,男,49岁。

初诊1977813日。

主诉及病史∶上肢及头部不自主震颤一年余。患者于一年前偶然因情绪激动出现上肢震颤及不自主摇头,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震颤麻痹。给予西药治疗(药名不详),稍好转。近两个月来呈逐渐加重趋势转入我科。

诊查∶双手及头部不自主震颤,齘齿,口唇抽搐,坐立不稳,舌强语赛,小便失禁。舌红少苔,脉象弦细。

辨证∶肝肾阴虚,经脉失养,虚风内动。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处方∶生地黄15g元参15g麦冬15g山药12g全蝎6g钩藤20g生牡蛎15g石菖蒲10g远志10g茯苓10g杜仲12g益母草10g4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817日。齘齿、口唇抽搐、手颤减轻,但激动时仍然不能控制手颤。上方加生龟版15g、生鳖甲15g4剂。

三诊821日。震颤较前减轻,但时有多汗,心悸。上方加浮小麦15g、珍珠母15g15剂。

四诊94日。震颤基本控制,时有小便失禁。上方加山萸肉12g、石斛10g,以养肾阴。连服药两个月后病人痊愈。

【按语】震颤麻痹属于中医内风的范畴,多由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所致。《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喜条达,恶抑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在五行属木,它又赖肾水的滋养。本例震颤麻痹是因肾水不足、肝木失所养、肝阳亢盛、虚风内动。肝主筋,筋经失于肝阴之濡养故抽搐震颤。所以用生地、元参、麦冬滋水涵木,以养真阴;生牡蛎、全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镇痉;石菖蒲、茯苓、远志化痰醒神;杜仲、山药固肾关以调小便失禁;益母草行血通络,共奏滋肾水、镇肝潜阳熄风之效。

七、消痞汤治愈疣状胃炎、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一例

王某,男,60岁。

初诊198855日。

主诉及病史∶上腹部痞胀、疼痛,伴烧心、反酸两年余。患者于两年前因饮食不慎,出现烧心反酸,上腹部不适,未引起重视。近半年来上腹部痞胀、疼痛加重,并伴有烧心、反酸、纳食不佳,而到当地医院就诊,经做胃镜提示∶慢性疣状胃炎、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给予猴菇菌片、维酶素等药物治疗不效,住我院治疗。

诊查∶面色萎黄;心下痞满、疼痛,按之濡,喜暖、喜按;时时口吐清水。舌胖,有齿痕,舌苔薄白有津,脉象沉迟。

辨证∶脾胃虚寒,水饮停蓄。

治法∶温中散寒,逐饮降逆,和胃止呕。

处方∶党参15g半夏12g生姜9g吴茱萸6g元胡12g川厚朴12g枳实12g甘草10g黄芩9g4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59日。心下痞满、疼痛减轻,时有口干苦,此为津不上承之故。上方加白芍15g,平肝润燥,再服药4剂。

三诊512日。呕哕清水已止,时有饮食后腹胀。上方加砂仁6g,醒脾理气。继服药4剂。

四诊516日。口干苦瘥,惟下肢腿胫部微肿。前方去生姜、甘草,加五加皮12g;以渗湿消肿。连服药20剂。

五诊69日。诸症皆消。胃镜检查,胃炎明显减轻,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已愈合,留有淡红色瘢痕,不久痊愈出院。

【按语】《伤寒论》第154;"伤寒五六日。······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此例病人心下痞满、疼痛等症与结胸相类同也但病机则异;结胸为邪热内陷,与水饮互结,气机阻滞不通,故心下硬满疼痛,但痛则拒按;而此病例虽然有心下痞满、疼痛,但喜暖、喜按,病机为脾胃虚寒、水饮停蓄。《伤寒论》用陷胸汤治疗水热互结陷胸证,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不痛的寒热错杂致痞证。而本病例所有的消症汤实为半夏泻心汤、吴茱萸汤加减化裁而来,具有温中散寒、逐饮降逆、和胃止呕的功效。方中用半夏、吴茱萸、生姜温中散寒、逐饮降逆、和胃止呕;党参、甘草健脾和胃;元胡、枳实、厚朴通达气机、止痛和胃;黄芩为佐以防热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