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河巷的灯影 阿迪 我们消受得盐河巷的灯影,当圆月朦胧的元宵之夜。 在盐河巷的美食摊上吃了两盒烤生蚝,一盒活珠子,便随着拥挤的人群移步至盐河桥上,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画舫里看你,桨声灯影的盐河波光潋滟,河畔吐苞的柳条轻传春讯。而今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灯笼览星河。其实,元宵节的盐河,但凡来者即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 踏进所谓“煮海为盐”的盐河巷,谁不品尝一下海味呢!灯火交辉的青石巷漂浮着清清的海鲜味,只要是海边长大的人,胃液分泌必定加快。外来的朋友闻之海味,味蕾也会被瞬间引燃。铁板鱿鱼、电烤生蚝、火烤大虾、麻辣蛤蜊······。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人,每双眼睛都盯着火上的美食,俨然忘记了手上还提着灯笼呢。 诚然,盐河巷的灯火更接近旧时的人间烟火。我们,风景旧曾谙,怎不忆陈年?提到陈年,心底还是隐隐的苦涩。盐河的水早已没有了咸味,盐河无盐,盐河却依然叫“盐河”。曾经的盐都就像这盐河水,昼夜不停地流入了大海。我是半个盐场人,没看到它的兴盛,而看到了它的衰落。就如盐河水上的灯儿们,灯火辉煌得把河水皴得五光十色,诱惑是必须有的,以至观者梭织地往来,陶醉以霓虹光影的夜的光华。可就怕天亮,没有黑暗便没有了灯火。盐河还有人记得,但盐场似乎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盐河巷里的煮盐锅灶、水车、推车等在灯影里更易勾起人们的记忆,淳朴、温暖。盐河巷也因此成了地方盐业民俗的一盏明灯。况且元宵此地,动荡着人间灯火的明姿。 我站在带有“盐河巷”字样的街灯下面,仰望着,轻晕着灯的光影,既朦胧又虚幻着,朦胧里显现了一个杰出的作家,让一条普普通通的盐河名扬天下。一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盐河旧事》无疑是盐河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他向世间的来者讲述着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民俗掌故、世事变迁。他是那样的旧,又是那样的新。读着《盐河旧事》,就如同在盐河边缓缓地走着,看着盐河景色,不经意间便成了盐河人,尽量享受着这些应得的苦和乐。这个作家的名字叫相裕亭。他的盐河比此盐河更长,更宽,更鲜活。 观灯的人越来越多了。肩并肩、手牵手的情侣嬉笑着,撒着“狗粮”;手挽手、膀挎膀的母女微笑着,享受着亲情。一大家子的老幼相亲,一小家子的欢声笑语。特别是那些孩子们,不管是抱在怀里的,还是扛在肩上的,还有拉着父母手的,他们的小手里都提着灯笼,莲花灯、鲤鱼灯、绣球灯、兔子灯、小宫灯······,灯笼的光芒闪耀着孩子的好奇和幻想,孩子的笑脸是那样的丰富的单纯。梦想,乃是不可多得的幸福的初心。孩子是今晚盐河长天上的璀璨群星,眼里有光,星辰大海。 盐河巷的巷口摆放着高大的关公灯和戏曲脸谱灯,巷尾则是西游记人物的群灯。生活着实不易,能自然地简易地生活,为生存而活着,诚难抵挡风雨;能像神仙一般活着的,非富即贵,或阿Q式人物;能为生活而活着,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努力地能动地活着。而这种生活的艺术在于微妙地混合取与舍二者而已。盐河巷的灯火在明示我们要活出本我。 特殊时期的盐河巷并不冷清,凉风夹着小雪花,雪花在元宵的灯影里快乐地飞舞着,我仰起脸等待着雪花的驻足·······,慢慢地走远了盐河巷,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还有一盏灯明亮着,哦,一定是那个志愿者手中的灯笼。 |
|
来自: 新用户0965Jot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