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人类文明被粗略划分为所谓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者之间看起来似乎千差万别,但实际上也有很多一样的东西。比如,西方人爱玩一种叫作“拐骨”的游戏,而这种游戏我们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究竟“拐骨”是什么游戏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众所周知,大英博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累计收藏了800多万件各个地区,各个文明,各个时期的珍惜文物,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比如,大英博物馆有一件小型雕塑,高约21厘米,出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古城遗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该雕塑塑造了两个女子,她们蹲在地上,手里还拿着什么东西,后来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女子手里的东西是动物的关节骨,说明了她们正在玩一种游戏,即“拐骨”游戏。专家们表示,“拐骨”游戏历史悠久,最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十分流行,而且也曾出土过一些“拐骨”。 其实,“拐骨”就是动物关节骨,通常羊的关节骨居多,其他还有少量的野猪和野鹿的关节骨。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现在也还流行“拐骨”游戏,不过在东北方言中叫作嘎啦哈,既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个人玩,具体的玩法也有好几种,比如抓单或抓双,羊羔拉把把和大姑娘摸嘴唇,等等,玩过的人肯定都比小编还熟悉。由此可见,“拐骨”游戏在东西方都有广泛的受众,并且在西方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用嘎啦哈欺骗孩子,用誓言欺骗成人”,也说明了孩子喜欢玩“拐骨”游戏,但此外它还有三个游戏外的功能: 功能一:作为信物。在西方文化中,每个人都要遵守契约精神,不管是做生意的商人,还是两小无猜的玩伴,都要受到契约精神的约束,但契约精神不是空口一句话,它也需要一些东西化抽象为具象,于是信物就应运而生。在不同的时期,信物的种类各不相同,而动物关节骨就曾作为信物,比如将其一刀两半,双方一个人一半,就如同我们中国历史上曾出现的虎符一样。 功能二:作为媒介。在地中海一带的遗址中,专家们曾多次发现一些动物关节骨,它们都经过了打磨和焚烧,甚至有的还刻上了神秘符号。比如,在克里特岛的洞穴中,专家们发现了2000多个动物的关节骨,有的上面还有文字,就如同我们历史上的殷墟甲骨一样。因此,专家们认为古人用动物关节能沟通神灵,于是就用其进行占卜或祈福,但可惜直到现在都未解析文字的内容。 功能三:作为脏器。专家们认为,动物关节骨能作为一种随葬品,彰显墓主人的身份。在意大利中部有佤仑讷古墓群,距今约2000多年,专家们发现有些墓葬有动物关节骨,但有的墓葬没有,其中最多的一处墓葬出土了100多个动物关节骨。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墓葬等级越高,关节骨就越多,并且还认为关节骨作为葬器能守护死者安息,在地下世界不受侵扰。 总而言之,关节骨在西方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那在东方文化中有价值呢?这一问题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因为我国古代先民玩关节骨的历史比西方还要早几百年。1936年,考古专家们发现殷墟不久,有一次在清理过程中就发现了几个牛的关节骨,根据上面篆刻的甲骨可知,这是商王的赏赐。考古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在商代时期动物关节骨被称之为距骨,不仅是一种游戏的道具,还有商王和其他人的一种联络方式,因此具有通讯作用。商朝之后,距骨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其他的民族继承,最终成为了共同的游戏。 “拐骨”游戏历史悠久,从3000多年前一直到今天,在某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还依然存在,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如今,虽然各种新奇的游戏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数字化游戏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拐骨”游戏依然还有一定生存空间,也说明这种游戏本身的魅力,或者说这是刻在人类基因中抹不掉的一种爱好。 参考资料: 《殷墟》作者:陈志达,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