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年代》 船的女儿(下)第一章(1)

 文学顾事 2022-02-28

《红色年代》

船的女儿(下)

王安中

第一章

1

话说陈国运没抓到船老大和夏桂花父女,心中纳闷。

他找来儿子,细细盘问:“启担,你去抓人时,中途遇见过谁?”

“没有。我和刑警队长一同到了夏家村,船老大的房子是空的,也找不到夏桂花。”陈启担说。

“你想过没有,为什么?”陈国运问。

“没有。”陈启担说。

启担,去之前,你见过谁?”陈国运问。

没有!”陈启担斩钉截铁地回答。一会,他突然想起老婆婆曾问过“老爷为什么请王家银吃饭”的事来,胆怯地说,“老保姆问过,为什么请王家银吃饭。”

啪!”陈国运怒火烧心,气得暴跳如雷。他抬手打儿子一个耳光。恼怒地说:“让那老婆娘滚!”

陈启担摸着发烧的脸,担惊受怕地退出客厅,朝厨房走。他一分钟也不敢耽误。他看老婆婆正在洗菜,怒声怒气责怪她说:“你是否走漏消息了?害我挨打!我爸让你滚!”

“滚?”刘玲一听,心里一惊。传递消息的事情难道老爷知道了?她想船老大和桂花已安然无恙,“滚”也划得来。我在他家干了十来年,辞退的话竟是一个“滚”?她心里也有些酸苦。

如果离开这里,她何去何从,今后干什么?

她顾虑这些,可没吭声。她洒干手上的水,用围巾揩了揩手。她离开厨房,走进房间,捡拾好衣物,捆好包裹,挽在左手,头也没回地走了。

   老婆娘是刘婷香的姑姑,叫刘玲,是个读书人,五十三四岁。一九二六年秋,她陪同丈夫赴日本留学。

她丈夫姓洪单名一个“民”字,是广信府“洪记织布厂”的大公子。“洪记织布厂”的织布机由日本进口。洪民赴日本留学是学习日本的纺织工业技术,回来后更好地经营管理“洪记织布厂”

洪民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没有回家,他而是把所学告诉了弟弟,让弟弟管理厂房;他奔赴东北,在共产党组织领导下的抗联工作他,负责组织领导当地民众与日本特务及其走狗汉奸进行斗争。

刘玲跟随丈夫洪民在日本生活五六年,学会了日语,会讲一口流利的日本话,也学会书写日文。回国后跟随丈夫一同在抗联做事,主要替抗联翻译日文资料。

一九三三年,洪民从上海回东北,带回一份秘密文件。火车从上海车站开出后,洪民在火车上发现一张熟悉的脸孔。那是谁呢?洪民一下想不起来。他看那张熟悉脸孔的身后还随同两个陌生人。洪民立刻明白“他们在跟踪自己”。

洪民知道,那张熟悉脸孔跟随他的目的是想拿到秘密文件。他靠在座椅上,假装瞌睡,静心观察他们的行动。好长时间后,洪民从座位下的皮箱里拿出那份秘密文件藏在身上,悄悄离开座位。

洪民走进厕所,锁上厕所门。他把那份文件撕得粉碎,一点点塞进便池里,用水冲走;又一点点塞进便池里,用水冲走……文件毁后,他走出厕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发现座位下的皮箱不见了。

车子快到杭州时,许多旅客站起来,整理自己的行,车厢里乱哄哄起来。突然一声枪响,洪民牺牲倒下了。两个人撕开他的衣服,里里外外的口袋被搜查了一遍。

他们没找到需要的东西,立即离开洪民,随着旅客下车了。

那张熟悉的脸孔是叛徒,他出卖了洪民,让日本特务暗杀了洪民。

在抗联的掩护下,刘玲带着儿子离开东北,回到丈夫家乡广信府。当时,广信府民众正在抵制日货。“洪记织布厂”因使用日本机器生产布匹,遭到群众抵制而倒闭。洪民的父母也回到农村种田了。

刘玲害怕自己的身份连累公公一家,增添公公一家人的麻烦,她把儿子放在公公家就离开了洪家。

刘玲在广信府无家可归。为了生活,为了逃避敌人搜捕,她只好在国民政府广信府民运局局长陈国运家做保姆,一干十来年。

眼下,她被陈国运赶了出来。她想,是留在广信府再找工作还是回老家河口,她心中犹豫不决。

她想她身体还硬朗,还能单独做几年。姨妈也劝她离开广信府,离儿子远点。她听了姨妈的话,让姨妈转告公公和儿子,便独自返回河口老家了。

刘玲回到弟弟刘光祥家生活了几天,觉得寄居在弟弟家也不是长久之计,便向弟弟提出“想找份工作”的事情来。

她姐弟俩商量了半天,还是他弟弟刘老板,做生意的人有做生意的头脑。他弟弟认为姐姐在陈国运家做饭炒菜十来年,总有个手艺,开个小吃店还是行的。

他告诉姐姐刘玲,如果要开店,本钱没问题,他答应经济上帮助她:亏了就算他的,赚了就归还老本。

刘玲想,论“炒菜”,酸辣咸淡她能把握好,大小官员,人人吃了他烧的饭菜,全说合口,会夸她几句。她认为弟弟的主意好,也适合她的能力,便决定开家菜馆。

她从一堡头走到三堡尾,想找家好店铺。她找了好几天,最后看上了“五福弄”那家店铺合适。

她想,店面对着贵溪码头,上有金家弄码头、付源丰码头、五福弄码头,下有新弄口码头、浮桥头码头、小桥弄码头,水上客人往来多;加之“吉生祥”生意大,街面热闹,客人来往不少。

她将“五福弄”口的店铺租下来,取名“兴隆饭店”,经过简单的筹备,准备择日开张。

为了吸引顾客,她写了一副对联。开张那天,刘玲将对联贴在店铺门口。

上联:“猜拳喝酒吃喝玩乐不闹无趣,”下联,“说东道西莫谈国事莫谈无事”,横批是“生意兴隆”。

过往人看了说,对联写的通俗易懂,饶有趣味,老少皆宜。说刘老板“有些水平”,道出了人生“吃喝玩乐”的真谛。看了对联,有酒瘾的会邀上几个朋友,喝几杯,划几拳,看淡人生;嘴馋的听说老板对联写得好,炒菜手艺好,也想来尝尝鲜。

一传十,十传百,那些好吃好喝的客人,愈来愈多,“兴隆饭店”的生意,一日比一日兴隆。

“兴隆饭店”老板刘玲,她是夏桂花的姑妈。“福字号”在河口装货、卸货时,夏桂花、林大春,张鲁他们师兄弟一伙都来“兴隆饭店”吃饭,喝酒,住宿,玩牌,逍遥自在几天。

在外人看来,夏桂花、林大春,张鲁她们来“兴隆饭店”是消费,是找乐;在店内伙计看来,她们是为女老板打杂,帮工。然而,局外人谁知道,“新四军手枪运输团联络点”就设在“兴隆饭店”二楼。夏桂花、林大春,张鲁她们是在办公。

……

江莹牺牲一个多月后,船老大的枪伤也已经痊愈。伤心之余,他常常想起和江莹一块生活的情景。

婚后,船老大想替江莹买首饰,买珠宝,给她压箱底的钱。可是,不管怎么说,江莹一点也不要。她说,农民虽然有了土地,可是生活水平还很低,你有钱应该想方设法救济农民;日本鬼子侵略东北三省,抗日重任还挑在肩上,你有钱应该捐献给党,捐献给党的抗日事业,为党的解放事业多出力,现在不是共产党员享受的时刻。再则,共产党员只讲革命,不讲享受。你知道吗?

……

他想起江莹的话,国共第二次合作,队伍即将走上抗日前线,革命形势也会发生变化,你设法给手枪运输团成立一个“击手班”,培养一批狙击手十分重要……

眼下,江莹已经走了,留下许多工作未做。他想,活着的人应该努力去实现她的遗愿,让她在九泉之下安宁。

他想,“福字号”已经装好货。眼前天气好,好行船,明日扬帆起航。这趟去汉口一定要兼办好这件事。

第二天,船老大驾驶“福字号”朝汉口行驶。没几天就到了汉口。他让林大春负责卸货,自己找到老主顾,花了二百两银票,悄悄买了十支“击枪”。

“狙击枪”装上船后,他的心踏实了一半,算是为实现江莹遗愿走了第一步。他想,回去后把任务交给桂花,让她去落实“阻击枪班”培训的事,让江莹的遗愿全部落实。

江莹牺牲后,船老大一想起江莹,便沉浸在悲伤、忧虑中,便沉浸在痛苦中。他整天不说话。纵使有时说话,那声音也低沉得让人听不清……

眼下,船老大想到“阻狙击手班”即将落实,手枪运输团即将有自己的狙击手,想到江莹的遗愿将要实现,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为实现了江莹一个愿望,心里安慰了许多。

这天,“福字号”装载一船布匹、药材、面粉……从汉口起航,乘着西风,十来天时间回到河口。

夏桂花听说“福字号”回来了,她高兴得跳起来。她从姑妈家一口气跑到浮桥头,踩着跳板,上了“福字号”。

“爹,”夏桂花抱着船老大的腰身,亲切地说,“想死你了!”

“爹也想你。”船老大热情地说,“你猜,爹给你带了什么来。”

“汉口的衣服漂亮,你一定给我买了花衣服。”桂花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松开爹的腰,撒起娇来说,“我不要!”

“你不要,真的?”父女俩走进船舱。船老大从船舱底部拿出一个长木盒打开,拿出枪管,枪托、瞄准器,熟练组合成一支狙击枪。船老大拿着狙击枪,朝桂花晃晃,笑着说:“要不,这个东西,你不要?”

“谁说不要?”夏桂花眼睛一亮,双手抢过来,端在手上仔细看了看,说,“这是什么枪,还装个望远镜,要它干什么?”

“那不是望远镜,”船老大告诉桂花说,“那是瞄准镜。可以瞄准几里路外的目标,精准把敌人杀死,还没有声音。这是击枪。”

“什么?!”桂花大吃一惊说,“狙击枪?哇,能精准打几里路外的目标!哇,这么好的狙击枪,爹,多买几支就好了。”

“买了十支,”船老大说,“江莹阿姨生前说过'我们要有个狙击手班才好’,因为我在养伤,没法去实现。”

“十支?谢谢江阿姨。”夏桂花双手合十,朝天拜了几拜。她心有灵犀,满有信心地说,“爹,我知道了,这个狙击枪班的任务,你一定会交给我。爹,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船老大从货仓底部拿出十个盒子,让桂花一个个打开,查看了每把击枪。一把把狙击枪,全是崭新的货色。

“不错吧,十支。”船老大看桂花一脸乐意的情绪把枪支全部装点好,他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本书,慎重地说,“这是教材,全交给你了,你好好学习,按照教材的要求,把培训班办好。战斗时,让狙击枪发挥作用,多消灭几个日本鬼子。”

“是的,”夏桂花向她爹船老大敬个军礼,说,“我们培养三几十个狙击手,每个排分配一个;我身边留个狙击手。爹,保证完成任务!”

(待续)

作者简介

王安中,江西省铅山县人,铅山一中退休教师。1962年分配铅山县电影院工作,主编《铅山电影报》,1978年,短篇小说《豆》发表于《信江文艺》,2003年论文《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理论研究》发表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五期。

1998年主编《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第一册、第二册),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主编《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与课例精选》,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