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心农场”社区幸福院护老行动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2-02-28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婉群、叶颖华、邓佩仪

    单位 | 佛山市南海区颐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社区概况 

洲村社区,近年来,随着“广佛同城”的加速发展、全区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洲村自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推进。洲村社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东部,是里水连接广州的东大门,也是广佛同城的桥头堡,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洲村社区由洲村、岗美两个自然村组成,洲村经济发展模式为一村一社。洲村辖区面积约 3.5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50户,户籍人口3200多人,外来人口约20000人。

60岁以上户籍人口668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20%,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长者年龄段分别是 60-69岁共326人,70-79岁共238人,80岁以上共104人,其中残疾、孤寡、重疾、独居 、高龄等弱势长者约115人,占户籍总人数3%。

案例主要内容以及特色

1、案例分析

(1)面临问题

当前社区中还有许多弱势长者。在生活上,弱势长者期望能够品尝的新鲜蔬果补充营养。但因健康情况的影响,并不能常常出门采购新鲜食材。因此他们期望每周都能够吃上一次新鲜蔬菜。

在社交上,这批长者较少参与社区活动,导致缺乏新的社会关系作为支持。

(2)现有资源

洲村社区居民对种植有浓厚兴趣。

历史上洲村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对种植瓜果、蔬菜富有经验。如今因为征地,社区内已经鲜有自留地,但居民仍保留有种植的习惯,常以自身住宅的阳台、天台作为种植园。

社区党员热心社区服务。

洲村社区党员人数共124人,其中洲一党支部35人,洲二党支部38人,岗美党支部26人,大学生党支部21人,综合党支部4人。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党员积极开展“户联系”、“为民办实事”活动。

社区幸福院有空置的服务场地,可以用于开辟“爱心种植园”。

社区幸福院旁有一个约40平方米空地。经向社区申请,社工可自主运用该地以满足长者服务的需要。

2、理论运用

(1)地区发展模式

地区发展是社区工作的介入模式之一,其目标在于建立社区自助的能力和社区的整合;采用的手法着重于推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界定本身的需要,采取行动去改善社区文体,从而改变社区。

(2)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指从服务对象自身优势出发,更好引导服务对象掌握和加强对自身优势的认知、发掘和运用方法,实现自助。做法包括有:

让服务对象树立健康乐观的生活心态;

鼓励服务对象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服务对象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2006);

— 引导服务对象关心社区和融入社区治理,增强服务对象与社区的互动,增强服务对象的有能感,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

(3)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人类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他人协助。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

3、服务计划

(1)总目标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带动社区基层群众参与,为社区中的弱势长者搭建社会支持网络,提升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2)具体目标

关注社区弱势群体需求,为其提供新鲜蔬果,改善其膳食状况;

发挥党群共融作用,培育爱心农场自助组织,共同建设社区公共空间;

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力,促进社区共融、共建、共治。

(3)计划步骤

第一步:党建引领·爱心农场建设行动

在社区幸福院中开辟爱心农场,并为此为平台动员党员、社区居民及社会热心人士,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爱心农场志愿服务队。

第二步:党建引领·志愿队伍培育计划

确定需要提供新鲜蔬菜的对象人数和健康情况。

邀请社区经验丰富的居民担任农场顾问,定期召集志愿者召开爱心农场恳谈会,形成爱心农场种植规划规划、值班制度、每日工作安排。

链接社会导师资源,为志愿队伍普及农业种植知识、种植技巧,提高服务队成员的种植水平。

第三步:党建引领·鲜菜到户长者支援计划

通过收获爱心农场农作物,为对象长者提供新鲜蔬果。

4、服务的组织和实施

(1)党建引领·爱心农场建设行动

社工结合社区特色、公益最大化要求,通过多方沟通会议,确定爱心农场的建设方案。在社区党委的资助下农场成功完成了搭建。爱心农场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为种植区、第二个区域为志愿者沟通交流休息区、第三个区域为志愿文化区(分享种植科普知识点、蔬果成长记录、志愿服务记录及农场志愿服务宣传)。

(2)党建引领·志愿队伍培育计划

社工通过前期走访,确定了10户结对的弱势长者。为保证这些长者每周均有一次机会吃上新鲜蔬菜,社工每月免费提供蔬菜及送菜上门2次,其余时间由长者亲属或长者本人自行购置。

洲村社区幸福院定期召开爱心农场座谈会,由志愿者共同商议爱心农场的发展规划及长者的关爱计划。座谈会选举出农场核心干部,各部门成员各司其职,认真做好爱心农场事务。爱心农场的部门包括管理部、技术部、组织部、卫生部及宣传部。

志愿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长者的身体特性和植物的生长周期,选取合适的菜种、瓜苗。做到春、秋、冬季节,可以保证每月三次收获,夏季每月二次。

(3) “党建引领,关爱银丝”长者支援计划

 社工通过收获爱心农场作物,为10户社区困境长者,满足其每周都能吃上一天新鲜蔬菜的愿望。

志愿者以富余的作物收获为基础自主制作农副产品(如菜干),通过公益义卖市集筹集专项服务资金,为社区困境长者采购生活物资,解决生活困难,让社区长者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支持。

服务评估以及成效

1、服务评估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在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

(1)半结构式访谈法

社工通过与参加爱心农场服务的长者直接交谈,了解其参与活动后的生理、心理、社会支持方面的变化,比如情绪的转变、与家人的关系变化、人际交往的发展、个人能力的锻炼等。

(2)观察法

社工通过在活动中观察长者的活动参与投入度、长者之间的交流频率及熟悉度、长者与家庭成员的交流频率等,了解参与长者对活动的满意度,与朋辈及家人的互动变化。

2、服务成效

(1)自农场投入使用半年以来,共为长者无偿提供超过720份新鲜蔬果,基本满足了弱势长者每周吃上一次新鲜蔬菜的诉求。

(2)充分发挥了社区有能长者的在能力、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活化了长者的种植经验,推动社区建立关注老人生活质量的氛围。

(3)在工作人员的培育下,社区志愿者发挥了主管能动性,拓展了“爱心农场”的服务形式,从单一提供新鲜蔬菜,到制作农副产品获得销售收益,为长者提供更广泛的物质支援。

(4)社工作为服务枢纽,带动社区党员、长者、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协同关注长者生活问题。发挥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多元参与社区长者服务的机制。

3、服务经验

(1)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是筹集建设资金、招募有能居民、推动服务落地的关键

社工积极联动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组建爱心农场志愿服务队伍,树典型、树先锋,党员带动基层群众参与公共服务,让社区居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回馈社区。

合理配置社区外来人力资源,调动外来人口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外来人口提供积分入户、积分入学的机会,帮助其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促进本地居民和外地人口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彼此间的隔阂,共同营造和睦相处、邻里共融的社区氛围。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架构是农场能够持续提供蔬果的重要因素

社工在开展爱心农场服务时,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架构,加强爱心农场规范化管理,让服务队有序完成各项工作,发挥爱心农场最大效益。社工邀请农场顾问定期对爱心农场进行指导,确保爱心农场在适应季节变化中,保持农作物旺盛生长,让社区弱能长者能够持续体验到爱心农场服务;定期开展爱心农场议事会,群策群力,做好爱心农场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等;设置人员轮值有序运营爱心农场,丰富轮值人员的种植知识,提高种植技能,让爱心农场管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

5、后续发展

(1)带动社区环境美化。以爱心农场为服务阵地,党员带动社区居民,开展系列特色主题活动,培育社区居民的种植兴趣,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美化行动。通过体验爱心农场的种植、维护、收成过程,让社区居民感受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向社区居民推广园艺疗法,共建绿色、宜居的社区环境。

(2)引导更多热心人士参与公益服务,支持长者生活改善。动员义工持续制作农副产品、手工作品参与社会公益义卖活动。呼吁社区内商家提供物资,从而筹集专项服务资金。社工走访更多的社区弱能长者,实现长者的微心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