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是灭掉商朝,建立周朝的历史大事件。明代的小说家根据这段史实,创作了一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更让这段历史家喻户晓。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历史学家对于武王伐纣到底发生在哪一年而争论不休。这个问题到了近代都没有一个统一答案。毕竟公元前发生的历史大事,受制于史料有限,的确很难弄得明白。 后来有个聪明的学者,他想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很早之前,古人就开始记录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规律性运动。并且古人比较迷信,往往把历史大事记和天象变化一起记录。比如,甲骨文中出现过“羽”字,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和羽毛无关,更像是一种天象变化。于是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携起手来,一同研究这个问题。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武王伐纣的时候,天空上出现过一颗彗星。《尚书》中记载,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岁在鹑火”。岁是指木星,鹑火是“朱鸟七宿”中的三颗星。岁星运行一周天的时间是12年,将这12年进行均分,就可以计算出“鹑火”具体是指哪一年。讲过天文学家的计算,“鹑火”应该是公元前1046——1047年。由此,武王伐纣的时间有了定论。天文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淮南子》中提到的彗星,有没有就是现代人常说的“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发现者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颗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76年多一点,也就是说每隔76年这颗彗星就会光临地球。《春秋》中有记载,鲁文公14年秋,彗星入北斗。鲁文公14年是公元前613年。由此可以推测出,《淮南子》中提到的武王伐纣时天空出现的彗星,没有可能是哈雷彗星。具体当时天空出现的是彗星还是流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历史学家研究很久的问题,竟然在天文学家的帮助下解决了。是不是听上去很有意思。在1975年,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青铜器“西周利簋”,这件青铜器上有4行铭文,共计33个字。学者释读了这些文字,发现竟然是关于武王伐纣的记载。铭文上写着,“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武王伐纣的时间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星当空。由此可以证明《尚书》中的记载是正确的,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元前1046——1047年。 当然了,关于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比如有些专家根据同样的证据,推算出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元前1057年。不过,多种学科协同研究,给历史学家找到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