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山理念铸桂峰文人辈出

 耕田的山里人 2022-03-01

西山理念铸桂峰文才辈出

耕田的山里人

2022年2月27日,在福州市易经协会副会长宜达的组织下,同剑哥、郑静等15个同好分乘3部小车前往桂峰,欣赏古村落之布局,探研蔡西山之阴阳宅布局之理念。

桂峰,是蔡襄第九代孙蔡长择居而建的古村落,其阴阳宅布局之理念应当是传承蔡西山(元定)理学风水理念,蔡西山父子阴阳宅作品造就了“蔡氏四代九儒”,可算史上极为成功的风水大师,其理学风水理念至今影响着闽及两广地区。

桂峰蔡氏祖庙、祠堂、祖坟的选址规划体现蔡西山的喝形拨砂、收水、出煞的理论,融形势派与理气派之一体,创造了“飞凤衔书”凤凰涅槃文化的奇迹。

在祖庙中的简介了解到:北宋端明殿学士、书法家蔡襄之后裔九世孙蔡长,于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带领儿孙披荆斩棘,在今祖庙处结庐而居,故祖庙成为蔡氏在桂峰的安居肇基之地。元代初年,桂峰其它族姓或外迁或消失,而蔡氏子孙经四代单传后却繁衍很快。图1:

一、祖庙丹凤衔书形理构成

(一)形理概况

桂峰村来龙于西北艮寅(祖山,土木席帽形),然后左向丙午、右向辛戌开帐而行。

左向丙午数节,束细小之气向西北庚酉行进,曲折行进于村之辰位喷起少祖(金水星形),少祖再分,一分西方庚酉继续行进形成村之青龙之护砂(至1-4世祖坟),一向北子束气再起铸就父母山(金水星形,文官龙阳必过峡),父母山又自东向北向西分枝五脉垂头下峰,向西、西北的三脉同青龙之护砂与祖山左向丙午之虎砂,形成“合围”,山水交媾于西北乾位,父母山随龙水交媾亦在西北乾位。图2:

父母山五分支之最西方枝以乙辰束气后“喷气”蛾眉凤头“凤冠”并余气下行同嘴。

祖山左向丙午之虎砂一路高昂起伏,亦似一凤凰,于子壬交界下垂成水土星,向上树屏风为“书”。

蔡氏族人饱受西山文化熏陶,娴熟应用蔡西山喝形理论,在考虑祖庙选址规划建设时,根据仿生原理,应用拨砂和收水出煞之法,做到形势派和理气派高度融合,形为体,理为用,构就了“丹凤衔书”。祖庙选在凤冠上,祖庙所在之山是一只飞凤,采用坐实向空原则,前有秀水、书案、近朝官帽,构成"飞凤衔书"之格局,桥头溪的另一侧山峦是一只凰,一对凤凰耳目传情,比翼双飞。凤凰双飞之势营造了桂峰盆地,形成鸟巢空间。

祖庙为二进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是蔡氏最早的肇基之地。祖庙背倚青山,面朝绿水,龙脉雄伟,案堂俊秀,祖庙的建设首先考虑保持原生态,原貌、原形、因此也就没有采取移山倒海式平整,而是采用阶梯式,顺着山势而建。

祖庙位置是村落中心,以山水合围水会天心确定太极点,以众山之秀气的凤冠为靠,过中点而衔书,壬丙来龙、艮寅来水、收先天位震卦坑头溪之真水,避小溪水流破后天,立丙山壬向兼午子,构成火局。来龙少祖官帽,前案朝为书案,催生“耕读传家,经史明世”

坐山卦位为离是离宅,开副城门丑。祖庙两边的虾须水汇聚明堂,后流入村中的桥头溪,经日、月、书、印,过石印桥经殿下溪出壬口消之。

坐山后来龙及虎砂紧压,用五台化台作法化煞为用,内两层天井放水助丁人煞,前后厅高落差以求祖牌见天见朝,退而就后以求规避虎强而只见朝山正三台,

充分考虑增加凤凰的形体活力,在第二进建成两层,和第一进结合就形成了三凤眼。整座建筑四周环有石砌走廊,屋后有五层花台。

凤冠上祖庙的建设,两口小水井的开挖,达到了形神的统一,但还要有韵,韵关系到神的品位,欲得气韵,充实精髓,不为外扰,虚无而生动,天地人合一,以达神韵和谐,天人合一,达到神似。图3:

其做法符合三元?三合?辅星?天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发展历程

从祖庙内宣传材料可以看到,祖庙始建于宋元时期,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六月廿二夜,周围民房失火,殃及祖庙,遂于次年在旧址上重新鼎建,现存建筑基本完整。

从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蔡氏子孙在此生活了543年,这543年间的家族愿望,如薪火燃烧,应验了“凤凰每500年自焚为灰烬,再从灰烬中浴火重生,循环不已,成为永生”。

浴火重生后桂峰,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例如:英公、号梅水,雍正拔贡,廷试一等,奉天府开原县令。以成、嘉庆壬戌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冕宁县、铜梁县知县;会理州、直隶州知州;四川考试,诰授奉政大夫。征藩、道光辛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历任江西道、陕西道、四川道监察御使、中宪大夫。钟铭、嘉庆己卯举人,乡进士,例授文林郎。拣选知县,掌教开山书院兼修县志。鸣凤、道光戊子举人。兄弟礼部会试,三次拣选知县正堂,掌教开山书院兼修县志。

几个世纪辛勤的耕耘创造,蔡氏子孙遵承“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祖训,历代儒风不衰,仅明清两代就中进士3名、中举人12名、中秀才412名。原本寂静的桂峰热闹起来了,人们争相敬慕,顶礼膜拜。

二、祖祠构建的形理构成

    蔡氏宗祠建造在祖庙的虎砂余气上,后方前半圆造型,其基本造法类似于祖庙。丙山壬向小空,来水艮寅,出水辛戍。

蔡长系蔡襄九世孙,肇居桂峰后,四代单传,人丁不旺。其五世孙蔡基,生于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年过弱冠,建造门首石桥,即印桥,并铺砌洋中及对面岭大道,“至今子孙颂德”。传下立、治、英、雄四子。此后桂峰蔡氏逐渐开枝散叶,枝荣叶茂。至九世,分阴阳两房。阴房癸七传五子,分乾、元、亨、利、贞五房;阳房癸十传七子,其四子兰清,传五男,分文、武、仁、勇、信五房。至此,桂峰蔡氏人丁兴旺,振兴端倪毕现。有许多族人又外迁古田、福州、南平等地发展。时至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7年),蔡氏在桂峰繁衍10代,开基100余年,彻底摆脱了肇居初期的困顿,进入全面振兴时期。曾几何时,桂峰蔡氏崛起为方圆几百里之内的名门望族。

三、1-4世祖坟的形理构成

1-4世祖坟,同祖庙祠堂同少祖,少祖一分西方庚酉继续行进形成村之祖庙祠堂青龙护砂。一路几经驳换,以水星串珠行龙顺时针向村环抱(经同剑哥一起步龙,其束气、起顶没有祖庙祠堂来得有力、明显),最后以坤气入穴,坐202度地盘未丁逢针,与祖庙祠堂同朝,右水倒左出乾之正养向,穴位后逼前陡,后胎化气有不净之感。从碑之“气色”来看,亦可看出化煞不净,怀疑圹内有潮湿之象。

四、考研心得

1、乡村祖庙祠堂布局之理念

乡村、祖庙和祠堂选择及布局符合蔡西山之《穴情赋》理论,四势环抱,四水归堂,以形为主,以理为证的择地四要:

龙要有夹从,夹从龙身重。穴要有包裹,包裹穴无破。

砂要有情意,有意则尊贵。水要有湾曲,湾曲大发福。

龙要有正星,穴要有正名,砂要有正形,水要有正城,

龙要有宗祖,然后看子孙,穴要有情意,然后看来去。

其做法符合三元、三合、辅星、天星……各说纷纷,蔡西山长于易象、天文、地理、星象、河络,三氏之说无所不通。因桂峰三面环山,村位中腹,内水交媾于壬,外水出辛。

本人以简单的三合理论来论——

祖庙丙山壬,天井左水倒右水出壬,外右水倒左交媾于壬,以三合为论,为胎向胎流,需龙真穴的且百步转栏不见去水方为真。

祠堂左右水类祖庙,交媾后即转出辛。

蔡长肇居桂峰后,四代单传,人丁不旺。其五世孙蔡基,建造门首石桥,即印桥,方传下立、治、英、雄四子,此后桂峰蔡氏逐渐开枝散叶,枝荣叶茂。至九世,分阴阳两房。是否为证?

2、祖庙祠堂内设之理数

沿祖庙中轴线前行,依次为正堂、天井、下堂。正堂为三层建筑,迭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粗梁大柱,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面阔五间,明间高大宽敞,厅头设有神龛,置历代祖宗之神位,供后裔春秋祭祀。从祖庙的建筑结构看,从翘角飞檐到燕尾脊,屋脊成鞍形,两端脊头起翘,尾部开双叉或三叉,形似飞燕尾巴。这种造型使原本生硬古板的屋形显得飘逸,洒脱而富有韵律;还有那五间厢以天井为中心组成院落,在天井四周和天井与天井之间,均以廊道相通,左右为厢房,两边走廊各置九级如意踏跺。沿11级垂带踏跺而下,便是天井,地面全部用青石板铺砌而成,两旁设花架、置盆景。下堂建筑简单大方,屋面正脊彩绘各种花卉图案,色彩艳丽,栩栩如生。门厅两侧分置二个圆形花窗,次间各置二扇大门。天井具有采光通风和排水功能,顺堂前11级垂带而下,是3个前埕,埕前立有照墙。踏跺之数分别为3、5、9、11,为生数、为天数、为吉数、合步步高升之意。祖庙的间数、层数、柱子数、踏跺数及所有的分类之数合生数或成数。

据祖庙建设之理数,当符合河络之数。图4:

3、祖庙祠堂化胎高低之形法

祖庙祠堂后龙逼急,祖庙虎砂亦逼急,均做了形上化煞,均符合《秘传造葬制煞作法》,以正五行为根,化形为主,兼顾河络之数。

正堂、天井、下堂踏跺之数分别为3、5、9、11,其高低均以现场神位能看到前朝三台为据(神位见天见朝为上,见天不见朝为权,不见天不见朝为下),同时也规避了虎砂高逼之煞气。

外水左水倒右,天井用右水倒左,疑为化解胎向胎流难收长生之水考虑。

埕前立有照墙形上完善了“丹凤衔书”之格局,其用意还在于规避无案且朝山之反弓之煞(虽不明显,但在朝山上可以看出来有反弓之意)。

4、是否有《凤凰涅槃》之魔咒

从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蔡氏子孙在此生活了543年,这543年间的家族愿望,如薪火燃烧。

引用郭沫若先生的《凤凰涅槃》“凤凰每500年自焚为灰烬,再从灰烬中浴火重生,循环不已,成为永生”。引申的寓意: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练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浴火重生后桂峰,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例如:英公、号梅水,雍正拔贡,廷试一等,奉天府开原县令。以成、嘉庆壬戌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冕宁县、铜梁县知县;会理州、直隶州知州;四川考试,诰授奉政大夫。征藩、道光辛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历任江西道、陕西道、四川道监察御使、中宪大夫。钟铭、嘉庆己卯举人,乡进士,例授文林郎。拣选知县,掌教开山书院兼修县志。鸣凤、道光戊子举人。兄弟礼部会试,三次拣选知县正堂,掌教开山书院兼修县志。图5:

龙主宫贵凤主文,巽辛六秀亦主文,加上后天之“书”,故桂峰文才辈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