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8. 私董会和剧本杀

 EmmaSong24 2022-03-02

以下为我对某友商近期推出的两款新产品的评论,我敢拿出来公开分享,就是因为下文满满褒义地赞扬,而非吐槽挖苦,我想借此表达我对于友商智慧的认可。

我先来解释一下这两款产品:

私董会,学商科的小伙伴都很熟悉,它是一种小型经验分享和头脑风暴的活动,一般10~15人,要求全部都是资深人士,并由一位同样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以精心设计的议事流程来逐渐推进。全场聚焦在场某位参与者提供的真实企业经营案例,每个人轮流贡献意见和方案,并连续多轮。私董会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不是大咖经验灌输,而是实打实资深从业者们的互帮互助,所以真实、实务、有收获感是普遍的反馈。就是对参与者和主持人的要求都极高。

剧本杀,这个不用解释了,估计都玩过,甚至很多年轻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种形式价值的核心就是沉浸式,现代人,尤其是从小就浸染在光电声环绕中的网络原住民,普通的灌输型、圆桌互动性、问答型教学模式都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深度沉浸才能引发年轻人的兴趣。稍微年纪大的人,把生活兴趣和工作职场区分得比较开,但年轻人则混杂在一起看,职场培训也要和生活娱乐一般好玩、有趣、印象深刻。

我这么一分析,你时不时也洞察出了这两款新产品的价值点:

1、小规模、互动强、私密性高;

2、深度沉浸、实务案例的亲身经历;

3、和平行的同行学习,而非抬头向大咖学习;

4、跨界模式的参考,借鉴商学院学习模式,引入公共娱乐新方式;

5、前者占据7年资以上人士市场,后者占据7年资以下人士市场;

当然,为啥主流培训市场上,这些创新模式很少,因为运营难度大且成本高。

我请一个大咖讲课,虽然大咖收费不低,但是培训效果预期是可以预见和管理的,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现在大咖也不会傻傻地只是单向输出,而是穿插着案例演练互动问答,所以也可以蹭互动的概念。

以上两种模式,不需要大咖,看似成本降低了,但不是谁都有资格来扮演主持人的角色的,也不是谁都有能力规划出设计玄妙的剧本的,对标现在高品质剧本杀剧本的稀缺性,你就会发现这活,可能出钱也找不到人来干。

说回法律培训的市场,我认为友商的这种尝试特别棒,已经有不少客户被这种形式吸引,而向我们提出是不是会搞类似的形式。

这种“内卷”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它在倒逼不多的几个玩家也开始探讨尝试这些新创意,让原本枯燥的法律培训产品有趣起来,丰满实务起来。

还有就是对人才的优化,过去讲课的都是法律界大咖,做法律培训业务只不过是邀请大咖来授课而已,无论怎么渲染需求调研和内容规划,从业者的价值体验感是不足的,除非直接上台讲,不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可替代的角色。

但对于这样的新模式,从业者很多时候就是剧本设计者和主持人,专业价值陡增,当然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尤其当自身没有相关实务经验,要能扮演好这两个角色,就困难的多。

不过,就像很多爱情片剧作家甚至都没谈过恋爱,写侦探小说的也不都是犯罪过的,有一些技巧和专业方法可以弥补自身经验上的缺失,比如访谈、调研、洞察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