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陈辞令关注我哦~ 关于陈辞令 定位:聚焦认知提升,升级人生模式 3个原则: 1、聚焦:聚焦学习力、思维力等五大底层能力的全面升级。 2、深度:拒绝人云亦云,不写未经深度思考的文章。 3、实战:拒绝鸡汤,文中方法论均可直接落地。 这是《陈辞令》公众号的第181篇原创文章 标签:成长洞察 最近发现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 很多人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处境不满意,比如,觉得自己书看少了,觉得自己不会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觉得自己的能力跟不上公司的变化……人们一边想改变,一边又很挣扎,被巨大的惯性拉回,进一退一,甚至进一退三。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左磕右碰,始终无法突破。 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窘境,本质上是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做得不够,这件事叫做“消除模糊”。 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之旅,旅行的尽头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如何才能做到“消除模糊”? 我总结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心态、策略、执行,我称之为个人成长三部曲。 本文为三部曲第一部分:心态。 — 1 — 心态是什么 我把它心态定义为: 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心态解决的是方向和选择的问题。 比如: 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我们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直面并解决它? 被老板批评,我们是选择勇敢承担责任,正视自己的问题,还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面对挫折,是接受事实、快速调整,还是一蹶不振? 不同选择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心态。 一种心态是积极的、是正面的,与之对应的心态是消极的、负面的。 有了积极正面的心态,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把事情做成,但若没有积极正面的心态,我们就自己给自己关闭了尝试的大门。 这是杰出和平庸的第一道门槛:有些人,输在心态层,过早地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未战先输。 记住,永远不要被自己的认知遮蔽,而应该选择难而正确的事情,迎难而上、知难而进。 如何消除心态层的模糊? 答案是练就成长型心态。 与成长型心态相对应的是固定型心态,关于这两种心态,本文不赘述,只摘录两种心态的对比,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去读一本书《终身成长》, (成长型思维VS固定型思维) — 2 — 如何练就成长型心态? 如何练就成长型心态? 我总结为12个字:一个策略、两个习惯、三个步骤。
①一个策略:刻意练习 大部分技能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习得,成长型心态也不例外。 在遇到问题时,刻意用成长型心态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时间足够长,我们的默认模式将逐步调整为成长型心态。 ②两个习惯:冥想+批判性思维。 这两者一静一动,但都是对自己的观察、觉知。 这两个习惯是基本功的修炼,通俗一点,也可以理解为“建模”。 所谓建模,就是在大脑里提前建立一套规则,让大脑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默认按照这个规则运行。 固定型心态背后的默认假设是:我们认为自己没有选择,只能放弃抵抗、消极应对。 而冥想和批判性思维,正是为了帮助我们从这种情形中解脱,让我们在面临困境时多一个睿智的帮手,这个帮手就是我们的元认知。 ③三个步骤:先觉知,再对标,再改进,持续循环。 比如,被领导批评了,心理自然会不好受,有的人还会否定自我。 这时候: 先觉知、分辨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是觉得没面子、尴尬、不被理解还是埋怨、嫉妒? 再对标,我这种心态符合成长型心态的要求吗?如果是成长型思维,我该怎么去理解和看待? 最后,改进。我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我该如何行动?我该如何从挫折中成长而不是止步不前、一蹶不振? 此为消除心态层面的模糊。 - To Be Continued - 陈辞令主理人陈后圣介绍:前世界500强职业经理人 、MBA智库&前瞻网&商业新知等知名平台签约作者、个人成长教练、目标管理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