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石涛绘画美学看油画创作的主体意识!

 泊木沐 2022-03-03

〔摘要〕石涛绘画美学理论在时隔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彰显出其巨大的艺术价值。从审美认知、革新传统以及吸收时代赋予新的元素有重大建树,本文论述石涛绘画美学特征及石涛画学体系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意识以及西方油画创作的主体作用和石涛画学体系的天然结合,突显时代精神。

〔关键词〕石涛; 绘画美学; 油画; 主体

石涛绘画美学中提出“一画”的概念,是从哲学的角度去阐述绘画。从研究他的史料来看,石涛绘画美学和道家哲学一样具有辩证统一性,如《一画章》谈到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1] 所以他谈的是艺术的道。

一、石涛绘画的美学特征

石涛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他是明清时期最有创造性的画家之一。他在传统中国画学领域贡献很大,他撰写的《苦瓜和尚画语录》是非常杰出的艺术体验,对后世绘画创作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近年来,从石涛绘画美学的角度去看油画创作的研究成果不多见,但石涛绘画美学在当今文化发展中有非常重要价值。他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的画学范畴去表达他的思想,以有机整体论的思维方法建构其画学理论,隐藏着深刻的哲学观。对石涛《画语录》细读 , 研究石涛绘画美学的体系特色,把宇宙本体论、艺术本体论和艺术个性论结合起来,用中国式的运思方式表现中国审美,应用于油画创作中,如“一画”等至今仍显出了巨大的魅力。[2]

这个体系把中国千年的绘画传统与明清时期突显个性的时代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许可以对我们现在的油画创作以及审美有新的启示。处在社会文化大发展的今天,结合现在的审美观和自己的油画创作体会 , 学习石涛绘画美学重新审视他的创作构思和创作意图 , 体会他的创作过程和思路。这不仅仅是学习国画的人需要 , 而且每一位当代艺术家都应该熟知他的艺术理论 , 理解他的创作思想 , 体会他的创作意识。书中很多论点都非常值得推崇 , 为当代艺术家学习和创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时隔三百多年的石涛在艺术创作中以我有我法,结合自己对客观的理解创立新法,并第一次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有重要的启示。在油画创作中,我们更应该去深刻体会解读传统,学习石涛画语录 , 体会石涛在绘画创作中的主体意识,重新梳理石涛绘画美学理论 , 挖掘具有普遍意义、进步意义的部分和能够体现主体意识的内容 , 将其与当代油画创作相衔接 , 并认识接受中国本土审美,积极借鉴石涛形而上的绘画美学思想。以一种开阔的视野把握“我自用我法”思想,是真正理解石涛艺术和理论。

二、石涛富有新意的理论体系

石涛的“一画”是在实践中创造的哲学体系,探索绘画艺术与现实的统一关系,这种绘画美学贯通现实生活的规律,概括出创作的方式,表现天地自然规律的哲学内涵。石涛在其理论体系中提出如“一画” 这样的重要论断,揭示了石涛艺术的核心,他要表达的实质是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创造出具有自我感受和认识的画法。他之所以提出“一画”是因为在以往的图式及画法中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非一种固定的画法。他是在强调主体的感受和主体创作意识,如 : 石涛提出“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这种对客观物象的思维方式具有鲜明主观性,所以在石涛看来,艺术并不是简单的视觉再现,而是用心构建的视觉形式,以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思。

既有形而上的思考又有形而下的运作,他把绘画创作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的不同活动过程。他认为,山水画讲究气势贯通完整,在咫尺之内尽显千里之遥,方寸之间见天地乾坤,以小见大,活了局部也就活了整体,他认为整体不是局部随意的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结构关系组成的体系 :“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 ;疏密深远,山川之凝神也 ;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4] 石涛的感受来自大自然,他长期生活在山川之间,水墨丹青 观察天地自然,巧妙准确地表现其艺术形态。“笔墨当随时代”是石涛绘画美学的灵魂,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创作,在当时这种审视绘画的方式是一种革新,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对美术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要求艺术家担任起对这个时代的精神写照和美术创作的先导。

三、画家在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主体是艺术家自身,在艺术创作或者描绘对象时,画家以造型,用笔,构图等技法和形式来体现艺术主体思想和艺术创作本身的客观存在,有画面构成的形式语言,以及画面形式语言背后要传达的精神思想,这两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德国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艺术家天才的创造物,哲学家尼采更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5]

这样的观点虽然带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作用,但同时,在艺术创作方面和石涛绘画美学却不谋而合,尽管中西绘画形式和材料不一样,但这样的观点进而促进画家形成新的艺术表达,油画创作过程中,画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作品有关键的作用,没有创作主体,就无法创作,也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的诞生。油画创作离不开创作主体和社会生活,对于艺术创作这一特殊的精神活动,作品所反映画家内心感受是不可忽视的。

油画不同题材的创作,并不仅仅是以社会或者文化角度去揭示这种社会现象,有时候只是单纯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去表达那些感动画家的东西,是内心真诚感受和社会现实的碰撞,这样内心的触动就会有一种用油画创作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他的立足点和社会学家、科学家不同,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生存,而艺术主体所表达的是心中情感的流露,于是这种真诚的情感和画外之功人格也显得尤为重要。石涛云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6] 意思是画家主观情思的表达,比如他提出 :“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7]

此心是绘画主体之意。在某种意义上说,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在二维平面上去反映社会人生的本质和主体真实,时常捋清经验假象,用特有的图形语言阐释社会本真。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油画创作是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依据社会生活经验而进行的创造性的劳动。所以石涛说“画,心印也,笔墨,心印之迹也”这种思维方式是把自己的人格情感意向主动和外在客观相统一,用眼和内心所感觉到的东西才是互为依托,互相渗透。以这样的理解,虽然是以物质为基础,但是在创作中的主体意识也十分重要,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8] 在这一条件下,画家主体也就是宇宙的缩影,画家的心指挥一切,在创作中,各种元素不是局部的随意堆积,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组成的体系。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9] 石涛大胆宣言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很显然他已认识到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是主观感受与客观自然相结合的产物,有自己不同前人的绘画程式及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他强调的“一画”之法,实质上是谈对画法的观点。油画创作中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画法,这种绘画的第一要素,不仅关注个人精神的表现,而且在艺术创作或者面对自然客观不再进行简单的模仿或复制。这意味着艺术家的主体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只有找到体现自己艺术题材的形式语言和抒发自我情感的渠道和方法,如城市风景题材的创作,我并不是单纯地从简单的照片或者一组景观入手,而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元素加以组合,关注社会发展,把当代社会发展的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找到一种发自内心想表达的欲望,真诚面对创作。那么就会面对两个问题,首先是绘画语言的老旧单一化,如何探寻富有新意的绘画语言,以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方式去关注社会。第二就是艺术家是否能和自己所构思的表现对象完美结合。只有解决了如上问题艺术创作才能进入到理想状态,艺术家的真诚才有价值,艺术作品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会是有效的表达。

历史上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元四家提倡画道复古,明代文彭、何震的篆刻直溯秦汉,清中叶以后的何绍基、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北碑 ;都好像无不与那时的时代潮流相背,但他们恰恰都能化古为新,收“古为今用”之效,于是却都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开创一代新风的足以代表时代的笔墨。[10] 如

王征骅的油画《看戏——昔日农村印象》系列作品,画面中流淌的自然痕迹和人物的布局安排采用了传统中国审美的构图方式绘画语言,将传统书法用笔作为油画创作的绘画语言,通过画面结构的有序组织和安排,将画面主题充分体现出来。正如王征骅先生说犹如将中国文学比喻的手法引进了画面,从而使人们的视觉感受更加鲜明。艺术创作包括艺术家的实践体验,都是艺术家以饱满的情感与客观世界的交织体现艺术作品的意义,反映艺术主体内在的作用。不仅强调绘画主体对客观有感悟有感受来创造相应的画法,同时石涛紧随时代创作的理念在油画创作中有积极的意义。在油画创作中直接渗透传统元素,其实质是油画创作者的选择与审视的过程,同时体现出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可。[11]

西方油画审美及观察方法与中国传统不同,但中国油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更离不开吸收本土营养,所以中国审美一定会积极影响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从这一点上理解,似乎石涛绘画美学理论对指导中国油画创作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强调面对自然客观,不仅要认真观察体验,同时,也要追求本我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这种自我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从画面表达上便可引发观众视觉的似曾相识和观者心灵的触动。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当一片叶子使你落泪时,它已经不是一片叶子了”。小鸟儿不会歌唱,花儿不会笑,大海也不会呻吟,松林更不会怒吼,石头里没有风景,沙子里也没有灵魂。

由此,我们认为艺术家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对培养审美情感有重要的作用。石涛绘画美学在当时摹古之风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力图改变古人的绘画程式,自创新法。他提出了法古不泥古,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艺术作品是通过外物的形式,把自我的人格和情志主观移入,从而通过客观形态使人们联想到曾经发生的故事或者人的某种情志。当代油画创作主体的个性化语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或许是油画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就我自己的创作而言,从城市宏观的角度出发与微观的现象结合从而虚化了具体的高楼大厦,而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塑造,记录感人的故事,所以眼睛看到的一定是普遍共性的东西,用心关照才是个性化的独特的视觉体验。

总之,一幅作品的诞生如同一个新的生命,传统绘画美学和创作主体的主观情志在艺术创作中,作品不再是对客观自然的再现,而是在创作主体的心灵深处有对客观个性化独特的认识,这样在创作过程中才是真诚的表达,一种似与不似的意象在绘画过程中渐渐清晰起来。对石涛画学理论的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画家绘画语言和形式语言个性化的建立,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使自己的艺术走向成熟。所以深入研究石涛绘画美学融合新时代的观点和新的血液,对传统理论不断发展创出新的高度,让创作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手法结合时代变迁和发展形成具有当代艺术语言特质。

纵观艺术史,在艺术发展的体系中,我们不可能另辟蹊径,臆造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或者绘画语言,所以从研究石涛绘画美学出发,结合油画创作实践,回归到油画创作的本体语言,更重要的是探寻东方审美语境下的油画创作,创作主体意识的创作理念,现代审美以及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到的借古开今以及在传统中变法的精神,和油画创作的主体意识相衔接,使绘画语言创新形式有法可依。每个人的情感出发点、观察的角度不同,研究石涛绘画美学中所蕴含的哲理,画理,画法等,以及对油画创作中主体意识的影响应该是我们长期在实践中探究的命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