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期新书简录(上)(20220302)

 許學仁 2022-03-03

编者按:

本公众号将不定期发布信息较为简略的新书资讯,题为“近期新书简录”,供读者参考。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提供资讯。

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研究

图片

作者:王清雷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430元

ISBN:9787501067077

内容简介:

《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研究》26万字,全彩印刷,368幅高清图片,选择了45例纹饰清晰、来源可靠、资料完整的西周甬钟,对其篆带所饰云纹做了深入研究。该书将西周甬钟篆带所饰云纹分为六组。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关于这六组云纹的不同称谓至少有34种之多。该书首先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云纹名称进行考辨并定名,第一次提出“横G形云纹”“螺旋形云纹”和“燕尾云纹”三种云纹命名。在此基础上,该书通过对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的类型学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的发展谱系,为西周编钟断代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时代标尺。李学勤先生“一贯认为青铜器纹饰的研究非常重要”,但研究现状则非常薄弱。该书作为编钟纹饰研究的第一部专著,无疑是青铜器纹饰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 以往研究成果述评

(一)李纯一的编钟纹饰研究文献

(二)有关青铜器纹饰的研究文献

(三)有关西周编钟的研究文献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标本的选择与年代分期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标本的选择

(三)西周年代的分期

四 本书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

(一)图片来源说明

(二)撰写过程中厘定的谬误

第一章  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的分类与定名

第一节  甲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

(一)甲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的不同称谓

(二)甲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辨

第二节  乙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

(一)乙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辨

(二)乙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

第三节  丙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

(一)丙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辨

(二)丙组西周雨钟篆带云纹定名

第四节  丁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

(一)丁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辨

(二)丁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

第五节  戊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

(一)戊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辨

(二)戊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

第六节  己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考

(一)己组西周雨钟篆带云纹定名考辨

(二)己组西周甬钟篆带云纹定名

第二章  西周甬钟篆带连续云纹的类型学研究

第一节  西周甬钟篆带连续云纹的分型分式

(一)Aa亚型(燕尾云纹)

(二)Ab亚型(横G形云纹)

(三)Ac亚型(螺旋形云纹)

(四)Ad亚型(横C形云纹)

(五)Ae亚型(横S形云纹)

第二节  西周角钟篆带连续云纹的类型学分析

(一)型式分析

(二)时代分析

(三)地域与族属分析

第三章  西周甬钟篆带适合云纹的类型学研究

第一节  西周甬钟篆带适合云纹的分型分式

(一)Ba亚型(斜角云纹)

(二)Bb亚型(横C形云纹)

(三)Bc亚型(横S形云纹)

第二节  西周甬钟篆带适合云纹的类型学分析

(一)型式分析

(二)时代分析

(三)地域与族属分析

结语

一 本书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一)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二)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三)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二 本书的创新之处

(一)资料的创新

(二)方法的创新

(三)观点的创新

三  本书选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附录

一  插图目录

二  表格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东周王城出土战国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

图片

作者:刘余力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定价:168元

ISBN:9787501072071

内容简介: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东周王城。至公元前256年,周为秦所灭,以此为都数百年。城址北依邙山,南傍洛河,中心区域在今洛阳涧河两岸。作为天子之都,东周王城的重要意义远非列国都城所能比拟,一直占据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地位。面临各个领域的巨大变革,东周成为我国思想文化史上极为繁荣昌盛的时代。 

铜器铭文属“地下出土材料”,未经后人篡改,是最可靠的历史文献之一。《东周王城出土战国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一书收录18件东周王城出土或发现的战国有铭铜器。这些铭文铜器是打开东周历史文化之门的金钥匙,为研究东周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作者利用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器物、文字到历史、文化,对18件战国铭文铜器进行综合研究,涉及东周时期的地名、职官、度量衡、文化制度、周王室历史等诸多方面。同时,充分利用考古学中的类型学方法,对器物进行断代分析。其器物断代准确,文字分域正确,考释研究精到,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壹 三晋铜器篇

成君夫人鼎

安邑大官鼎

莆子鼎

图片

三年垣上官鼎

首垣鼎

王十一年大梁司寇鼎

信安君鼎

宜阳戈

贰 秦铜器篇

我自铸铜铍

少府戈

王二年相邦义戈

中府铜鍪

苏公鼎

高陵君弩机

仓端王义鼎

叁 燕铜器篇

太子鼎

王太后左私室鼎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书收录铭文铜器一览表

后记

梁带村芮国墓地2005、2006年度发掘报告

(上下册)

图片

编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韩城市文物旅游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价:690元

ISBN:9787501062560

目录:

上册目录

第一章 绪 言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历史沿革及考古发现简况

第三节 墓地的发现与发掘

一、墓地的调查

二、墓地的勘探

三、墓地的发掘

四、墓地的保护

五、发掘的主要收获

第二章 十九号墓( 2005SHLM19 )

第一节 墓葬概述

一、墓葬位置及层位关系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与葬式

(一)葬具

(二)葬式

四、随葬器物的位置

(一)棺椁之间

(二)外棺盖板上

(三)外棺内

(四)内棺内

第二节 随葬器物

一、铜器

(一)礼器

(二)车器

(三)马器

(四)棺饰

(五)其他

二、玉及玛瑙器

(一)礼玉

(二)佩玉

(三)殓玉

(四)饰件

(五)棺饰

三、石器

四、陶器

五、象牙、骨、蚌器

(一)象牙器

(二)骨器

(三)蚌器

六 漆木器

第三章 二十六号墓(2005SHLM26)

第一节 墓葬概述

一、墓葬位置及层位关系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与葬式

(一)葬具

(二)葬式

四、随葬器物的位置 

(一) 墓室填土中

(二)棺罩上部及四周

(三)棺椁之间

(四)外棺盖板上

(五)内外棺之间

(六)内棺内

第二节 随葬器物

一、铜器

(一)礼器

(二)弄器

(三)用具

(四)车器

(五)马器

(六)棺饰

二、玉及玛瑙器

(一)礼玉

(二)佩玉

(三)殓玉

(四) 用具

(五)饰件

(六)匣装玉器

(七)其他

(八)填土中出土玉器与玛瑙珠

(九)棺饰

三、石器

四、料器与陶器

(一)料器

(二)陶器

五、象牙、骨、蚌器

(一)象牙器

(二)骨器

(三)蚌器

第四章 二十七号墓(2005SHLM27)

第一节 墓葬概述

一、墓葬位置及层位关系

二、H1

(一)概况

(二)遗物

三、墓葬形制

(一)南墓道

(二)北墓道

(三)墓室

(四)墓内填土

四、葬具与葬式

(一)葬具

(二)葬式

五、随葬器物的位置

(一)墓室填土中

(二)外棺盖板上

(三)棺椁之间

(四)内外棺之间

(五)内棺内

(六)椁底板之下的小坑内

第二节 随葬器物

一、铜器

(一)礼器

(二)乐器

(三)兵器

(四)工具

(五)用具

(六)车器

(七)马器

(八)饰件

(九)棺饰

二、铁器

(一)铜铁复合戈

(二)铁刃铜削

三、金器

(一)冠饰组合

(二)腰带饰

(三)佩鲽组合

(四)佩饰

四、玉及玛瑙器

(一)礼玉

(二)佩玉

(三)殓玉

(四)椁室出土玉器

(五)填土中出土玉器

(七)玛瑙珠

五、石器

(一)椁室出土石器

(二)填土中出土石器

六、陶器

七、骨、蚌器

(一)骨器

(二)蚌器

(三)海贝

八、漆木器

第五章 一号车马坑(2005SHLK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马车

一、车舆

二、车轮

三、车辕

四、车衡

第三节 牲马和牲狗

一、牲马

二、牲狗

第四节 车器和狗器

一、车器

(一)毂饰

(二)轭

二、狗器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出土器物概述

一、铜器

(一)礼器

(二)乐器

(三)其他

二、金器

三、玉器

(一)礼器

(二)佩饰

(三)殓玉

四、铁器

五、其他

第二节 墓葬年代

一、M19的年代

二、M26的年代

三、M27的年代

四、三座大墓年代排序

第三节 墓主身份分析

一、M27墓主身份

二、M26墓主身份

三、M19墓主身份

第四节 相关芮器的讨论

第五节 出土金器及相关问题

一、金器的功用

二、与中原地区出土金器的比较

三、金器的来源

第六节 出土玉器及相关问题

一、玉器制作年代

(一)新石器时代

(二)商代

(三)西周时期

(四)春秋时期

二、礼玉及玉组佩

(一)礼玉

(二)组佩

三、丧葬用玉

第七节 随葬制度

第八节 芮国地望

插图目录

下册目录

附表

附表一 M19出土器物登记表

附表二 M19饰棺串饰一 览表

附表三 M26出土器物登记表

附表四 M26饰棺串饰一览表

附表五 M27出土器物登记表

附表六 M27饰棺串饰一览表

附表七 M19、M26、M27、K1出土器物总数统计表

附表八 M19饰棺串饰汇总表

附表九 M26饰棺串饰汇总表

附表一〇 M27饰棺串饰汇总表

附表一一 M19出上玉器特征及材质定名总表

附表一二 M26出土玉器特征及材质定名总表

附表一三 M27出土玉器特征及材质定名总表

附 录

附录一 梁带村两周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初步检测分析

附录二 梁带村M27出土铁器的制作技术研究

附录三 梁带村墓地出土玻璃料珠的分析与制作工艺探讨

编后记

英文提要

图版目录

长子西南呈西周墓地

图片

编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长子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定价:128元

ISBN:9787573201515

内容简介:

西南呈村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西南的一个村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12年秋开始到2016年夏对这里发现的西周墓地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了一批西周墓葬和马坑。本书对此次发掘的西周遗迹进行报道,对于探索晋西南西周时期方国演变,尤其是古黎国提供了新的佐证。

目录:

第一章 墓地发掘概况与相关历史信息

第一节 西南呈西周墓地及周边商周遗存概况

第二节 发掘经过

第三节 地理环境

第四节 历史沿革

第二章 墓葬

第一节 大型墓

第二节 中型墓

第三节 小型墓

第四节 马坑

附录 西南呈西周墓地墓葬登记表

后记

英文提要

荆楚文化考古探溯与研究

——杨权喜论文选集(全二册)

图片

作者:杨权喜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228元

ISBN:9787573200716

目录:

荆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

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两个区域

宜都城背溪文化的基本特征、年代与分期

《邓家湾》考古报告结语

江陵朱家台、宜昌三斗坪和白狮湾、巴东茅寨子湾等四处遗址发掘简报结语摘录

湖北当阳季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的性质和命名问题

三峡地区的白庙遗存

三峡地区的打制石器

江陵朱家台出土的大溪文化“砖墙”

试论城背溪文化

三峡地区史前文化初论

石家河古城探讨

关于鄂西六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探讨

江汉夏代文化探讨

对三峡坝区新石器时代墓葬的初步认识

试论江汉地区的早期农业

石家河考古六十年纪念

湖北重大考古发现与江汉文明

湖北省三十年考古重大发现

三峡的重大考古发现

长江三峡大坝坝区的考古发现与探讨

石家河古城社会性质浅析

试论江汉古城的兴衰

楚文化与古代长江流域的开发

试论中国文明起源与江汉文明

荆楚地区商周文化

1979年-1989年湖北商周考古的进展

湖北商文化与商朝南土

江汉地区发现的商周青铜器——兼述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谈谈叶家山西周墓及其相关问题

探索鄂西地区商周文化的线索

沮漳河之东夏商周文化探讨

《湖北秭归大沙坝遗址发掘报告》结语

西陵峡商周文化的初步讨论

宜昌上磨垴周代文化遗存的讨论

早期楚民族文化的探索

夔国文化及早期楚民族文化的再讨论

楚文化溯源与楚丹阳

楚文化渊源探索的回顾与思考——怀念俞伟超先生

试谈鄂西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与楚文化的形成题

关于鲢鱼山即楚丹阳的问题

襄阳楚墓陶器特点与楚都丹阳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探讨

从葬制看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楚文化与濮文化关系研究

论西陵峡古代日用炊器

论楚文化之源

楚源探溯与万福垴遗址

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湖北省楚文化遗存

《楚纪南故城调查与发掘报告》结语

楚都纪南城的水井

古道辙痕话楚车

楚人的鞋

纪南城文化遗存性质讨论

江陵纪南城的年代与性质再讨论——兼论楚文化起源地和发展中心区域

《当阳季家湖楚城遗址》结语

楚宫的新发现

楚国城址的发掘与研究

襄阳山湾五座楚墓的年代

襄阳余岗东周青铜器的初步研究

襄阳山湾出土的鄀国和邓国铜器

襄阳余岗楚墓陶器的分期研究

楚墓中的鹿角

楚国的皮革制品

试论楚国建筑工艺特点

楚郢都的制陶手工业

东周时代楚郢都的农业生产考略

江汉地区出土的东周生产工具

试论楚国铁器的使用和发展

江汉地区楚式鬲的初步分析

江汉地区的鬲与楚式鬲

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

湖北省楚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

当阳楚文化考古论述

襄阳楚墓与楚国势力的扩展

楚向鄂东的发展与鄂东的楚文化

荆楚地区巴蜀、百越、秦汉文化

关于巴、濮若干问题的探讨

略论古代的巴

古代巴、楚及其交融

荆楚地区巴蜀文化因素的初步分析

楚越关系初析

扬越民族的分布区域及文化特点

试论扬越对楚文明的贡献

绍兴306号墓文化性质的分析——兼述楚文化对吴越地区的影响

襄阳山湾十八号秦墓

湖北秦汉考古综述

光化五座坟和当阳刘家冢子发掘报告结语

湖北秦汉漆器

附录

冬天里的春天——忆1971年北京十一省市出土文物展

城背溪文化的发现、保护与抢救性发掘

事业永在·风范长存——缅怀恩师俞伟超

杨权喜文物考古工作简述

杨权喜主要考古发掘报告目录

后记

新出秦简与秦代县级政务运行机制研究

图片

作者:吴方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21年12月

定价:80元

ISBN:9787101154603

内容简介:  

近年刊布的里耶秦简等档案文书所载政务文书运行程式及其处理规程,为分析秦代县级政务运行机制提供了条件。从政务运行机制切入,动态地考察制度综合运作及所体现的权力关系,成为近年来制度史研究的前沿话题。本书侧重日常县级政务运行,考察“关系”与“过程”交融运作的“活的制度史”;进而从“制度性权力”分析视角揭示秦代法律制度与实际政务运行过程的互动机制“内生”的行政权力关系(主要是行政权力配置及其运行关系)的动态性与矛盾性,思考秦代“以法治国”理念下地方治理背后的制度性理论问题,拓展传统的地方制度史研究。

目录 :

绪论

一 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二 研究史回顾与问题所在

三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第一章 行政结构与关系运作

第一节 秦代县令、丞及其关系运作

第二节 秦代县尉及其与令、丞关系运作

第三节 秦代县属“曹”“官”的分布与运行

第二章 文书制度与政务文书运作

第一节 里耶秦简“主”称谓

第二节 里耶秦简“检”与“署”

第三节 “迁陵以邮行洞庭”“薄留”问题与文书传递

第三章 文书处理规程与政务运行机制

第一节 秦代县政令下达与执行机制

第二节 秦代县政务申请与审批机制

第四章 日常行政过程与具体事务处理机制

第一节 里耶秦简“日备归”与秦代新地吏管理

第二节 里耶秦简“校券”与秦代县级债务处理机制

第三节 秦代县级财务监督机制与日常运作

第四节 里耶秦简“付受”与地方国有财物流转运营

第五章 “制度性权力”视角与行政权力关系“生成”机制

第一节 秦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新审视

——以出土政务文书为中心

第二节 秦代县级行政的权责关系

——以县令、丞行政权责为中心的考察

结  语 

附录一:20世纪以来秦简出土情况一览表

附录二:关于本书引用简文之部分字形和符号的说明

制造“地方政府”──战国至汉初郡制新考

图片

作者:游逸飞

出版社:台大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定价:NT$560元

ISBN:9789863505242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睡虎地秦简与秦兵器铭文复原战国秦郡从军区发展到地方政府的历程,根据张家山汉简揭示早期郡制的中央外派性质,根据包山楚简探索战国秦郡之外的另一种地方政府,根据里耶与岳麓秦简解析秦郡既可对外殖民,又可对内监察的中央集权功能,根据汉初诸侯王国玺印封泥探讨郡制亦可能走向中央集权的反面。战国至汉初郡制新考,适足呈现在官僚制的形塑与新疆域的征服中,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复杂角力下,早期中国地方政府如何被“制造”出来。本书指出周秦汉“从封建到郡县”的整体视野,可进一步分化出从“郡县城邦”到“共治天下”的地方政府发展脉络。周代城邦郡县化后,地方政府与中央皇权如何合作治理整个天下,是本书想要回答的问题。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何谓“地方政府”

第二节 从“郡县城邦”到“共治天下”

上编:地方政府如何形成

第一章 从军区到地方政府──以简牍及金文所见战国秦郡为例

第一节 秦简所见战国秦之郡制

第二节 秦金文所见郡制

结语

第二章 战国至汉初之郡的中央外派性质──以张家山汉简为例

第一节 司法──中央廷尉职权的分割

第二节 人事──中央中尉、太史职权的分割

结语

第三章 战国七雄的另一种类型──以包山简所见楚国郡县制为例

第一节 郡

第二节 县

结语

下编:地方政府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第四章 殖民社会──里耶秦简所见的洞庭郡

第一节 郡守任职表

第二节 郡治:新武陵→临沅→沅阳?

第三节 “迁陵以邮行洞庭”邮书简

第四节 属县及疆域

第五节 属县之间的往来

第六节 洞庭郡与外地郡县的关系

结语

第五章 监察相司──三府分立的秦代郡制

第一节 郡守与“守府”

第二节 郡尉与“尉府”

第三节 郡监御史与“监府”

结语 秦郡三府分立的行政关系──兼论法家式地方行政理念

第六章 辩证的历史──汉初齐楚无郡论

第一节 汉初楚国无郡论的史料基础

第二节 楚王陵无郡级官印、封泥是否等于无郡?

第三节 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矛盾的原因

第四节 汉初齐国无郡论

第五节 无郡是特例抑或通则?

结语 无郡论的历史意义

征引书目

索引

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

图片

作者:陈晓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128元

ISBN:9787573200792

内容简介:

《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于2017年获国家语委语言文字优秀项目后期资助,是一部以形声字声符为线索研究词源的词源学专著,从理论探讨和声符考释两个方面展开对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它分为《通论篇》和《考释篇》上下两编,上编重点探讨以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理论建构问题,下编可以说是一部同源词词典,系联形声字,揭示具体的词族的同源关系,内容扎实,立论严谨,对汉语同源词的研究颇有推进,于学术研究大有裨益。

目录:

上编   通论篇

绪论 

第一章 学术史的梳理 

总论

第一节 从名学到声训:汉语词源研究中形声字声符价值的逐渐显现 

第二节 右文说:汉语词源研究中形声字声符价值的高度彰显 

第三节 音近义通:汉语词源研究中形声字声符价值的理性回落 

第四节 新“右文说”:汉语词源研究中形声字声符价值的深入思考 

结语:形体声类,更相扶胥 

第二章 泛时的考察

第一节 点的考察:“亦声”研究 

第二节 线的考察:“右文”研究 

第三节 面的考察:声符的互通 

第四节 点、线、面的综合考察:声符的系统 

第三章 历时的考察 

第一节 汉语的词汇派生 

第二节 汉字的形声造字

第三节 汉语词汇派生与汉字形声孳乳的复杂关系 

第四章 方法的提取

第一节 声符研究法的回顾与前瞻 

第二节 杨树达、沈兼士先生对声符比较互证法的运用和启示 

第三节 声符比较互证法的原理阐释 

第四节 声符比较互证法的方法探求 

结语 

下编 考释篇

例  言 

壹  “宵”部的全面考察 

高、乔、尧、隺;皋、敫;敖;勺 

交、告、尞;爻 

丩、句、翏 

召、卓、翟、兆

票、猋、麃 

少、肖 

贰 真文微部“环旋、周遍、盛大”等意象的考察

云、旬、匀;员;军、囷、昆,韦 

川 

叁 元部“环旋、回还、旋转”等意象的考察 

袁、睘、肙;亘;旋

专、端

龹、卷

夗、宛

肆 阳部“光明、高大”等意象的考察 

尚、堂;昌

良、康

京、畺

伍 侵谈部“闭藏、黑暗”等意象的考察

今、奄、弇、音、臽、兼、猒

陆  “明”母“迷茫、昏暗”等意象的考察

每、亡、勿、莫、无、民、昏、冥、免、敄、蒙、冒、曼、蔑 

柒 唇音声母“广博、分布、偏旁、半分”等意象的考察 

方、旁、甫、尃、夫、普、布

扁、辟 

分、半、辡 

捌  其他

屯、享 

仑 

允、夋 

真、至、成 

者、宁 

叚 

吕、旅 

卢 

辰;辱、农 

需、耎 

差 

敬 

枼 

义 

荧 

俞 

周 

参考文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