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乾坤 | 看战国七雄,五分玺印文化

 860277 2022-03-03
图片

       在中国艺术文化中,一枚小小的红色印章,以或苍茫或玲珑的印面,积淀着一个民族厚重的文化信息,浓缩着几千年的审美意识。这方寸之间,却好似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时间隧道,使我们有可能穿越历史去发现瑰丽多姿的图卷。

上一期,方仔向大家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形成的五霸中燕国、齐国、晋三国,在玺印雕刻、字体、外观等方面的特色。

今天,将继续分享同时期秦、楚两个大国的玺印文化,一起来看看他们与其他国家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作为之后统一六国脱变成秦王朝的秦国,秦印的美不在于其品相,而是其本身文字的优美,秦国的文字更多地承袭了西周晚期铭文遗风。

秦玺印上的文字类似于测量器具上刻印的文字特征,如秦铭文《秦公簋铭》,字态修长,笔画挺直,法度严谨,因而在玺印文字排列章法上,基本横成排、竖成列,结体上整齐匀称,线条上粗细均匀。

秦公簋铭

图片

在这种文字背景下,秦系玺印比起其它系别的玺印来说则显得更有法度,最明显的就是秦玺基本都有“田”字界格,用来规整字形,每个字各占其位,互不影响,这与其它系别玺印互相穿插浑为一体的文字组合方式可谓天差地别。但界格的束缚却掩饰不了古文字活泼的性格,秦印仍然极具动态。

图片

秦官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中间打格,作'日'字格,称'半通印',文字以上下2个字的居多。

秦国私印较自由,私印的印钮印面比较多样化,有方形、椭圆形、葫芦形,没有一定的规范,印面创作空间没有受限制。私印的入印文字主要以官方的小篆为主,也有大篆、秦隶等等文字入印。

图片

秦国还有一种别样的词语印,除印文风格与当时的公私印相类似外,文字多与敬业修身有关。如“敬事”、“思言敬事”、“日敬毋治怠”、“忠仁思士”、“高志”、“宜士和众”等。



楚国是南方大国,战国时期疆域最辽阔的国家之一,它吞五湖而含三江,自春秋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楚国为中心的楚文字体系,其覆盖范围除了吴、越、蔡等一些较大的国家外,还包括江淮地区的一些小国。

图片

强盛的国力,浪漫的民风,孕育了发达的楚文化。楚国玺印在文字上的地域特色最为突出,线条粗犷雄健,富有笔意。章法安排随形布势,随字而安,印面形式上多施边栏。

楚国的文字真是把“华藻秀丽”发挥到了极致,楚人对线的运用,尤其是曲线、弧线,可谓是得心应手,且有独到之处。如《簿室之玺》,强调曲线的变化、绮丽多变,弯曲流美,线条的神韵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图片

簿室之玺


簿室,相当于现在的档案馆或图书馆,这方印正是古玺里的官方藏书印,是楚国储藏簿书机构的专用印章。

值得一提的是,楚国人还在这种风格的基础上,附加鸟形装饰,使文字更加艺术化,富有情趣,这就是“鸟虫书”。

鸟虫书印章

图片

“鸟虫书”是古人追求装饰美、形式美极致的体现。与之相关,楚国玺印的文字造型修长优美,线条婉转优美,富有笔意。

图片
图片

大 府

楚国铜质官玺,每笔末均与边栏相接,印面构图分割大胆,势态开张,线条多为曲线、弧线。

楚国与秦国接壤,因此,文化影响和渗透在两国之间悄然展开。比如秦印的界格,楚印里也较常出现,如上图楚国“大府”官玺,线条奔逸放纵,大开大合,既浑厚有力,又弹性十足,这是楚地文化的本质,“府”字线条多是曲线,显得动态十足,略有秦国印文风格。


图片

春秋各国玺印的边栏与界格相互协调,无论章法和文字作何种变化,每印均有边栏或界格来作为章法的辅助形式,既丰富了印面内容,又调节了印面向构,增强了古朴、灵动之气质和形式美。

战国玺印以其丰富的变化,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历代篆刻家的目光,它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篆刻家们。

下一期,方仔会给大家带来哪个朝代的印章文化呢?

一起期待下一期的推文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