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保险业将是银发经济重要参与者

 网络营销袁帅 2022-03-03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发布,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其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强调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大力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并对社会资本、商业机构进军养老服务市场表示欢迎。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董克用看来,由于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具有养老特色的产业需求增加,例如老年人在医疗照护、文教娱乐、康养旅游等领域的客观需求,未来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要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应是银发经济的重要参与者。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占比约18.7%,却消耗了统筹支出的60%左右,占个人支出的50%。老龄化意味着对医疗、照护、养老产品等方面的需求增加,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压力,保险公司在老年人产品开发、服务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行业在医疗、数据、精算等方面的优势,设计老年人专属商业健康险、商业养老险产品,辅以“适老化”配套设施及服务,加大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的供给,助推银发经济稳步发展。

具体来看,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可以通过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鲁全认为,医养、康养相结合,就是要兼顾服务对象的共性和个性,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提供不同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设计具有可选择性的养老服务组合,从而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可以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需要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为基础,既要针对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为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又要为健康老年人提供教育、旅游、养生和社会参与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服务项目。

在养老服务方面,保险行业多年前开始试水筹建医养、康养养老社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已有10家保险机构投资了47个养老社区项目,床位数超过8.4万个。

以大家保险为例,其自身养老社区实行“健康医生首诊负责、全程服务”制度,为每位老年人配备专属健康医生,依托线上线下资源,全方位全流程满足老年人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常见病诊疗、急病救治、重病绿色通道全场景健康医疗需求。

专家表示,在金融体系方面,通过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近几年,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等具体措施被研究、推广。

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为例,2月21日,银保监会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同时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这既可以使更多消费者接触到具有较强养老功能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养老金融消费观念,又有利于推动试点保险公司深入探索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经验,促进和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关于如何建设养老第三支柱、设计个人养老金制度,业内人士认为,要探索打通三支柱内部制度衔接与账户转移接续,允许个人账户的资金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在三支柱之间转移,并且统筹第二、第三支柱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三支柱可借鉴以“受托”为核心的第一、第二支柱养老金管理模式。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养老产业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接下来养老服务供给将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将更加健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数据分析师袁帅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要实现从“养老”到“享老”转变,保险行业是“链接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保险+养老”“保险+医疗”目前几乎已经成为险企的业务标配。随着我国养老需求的井喷式爆发,养老服务将成为险企的新增长点。不少险企在现有保险产品上都在创新推出养老年金保险、长护险、健康医疗险等,帮助消费者“未雨绸缪”。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而发展银发经济则是必由之路。泰康养老相关负责人认为,要发挥保险在发展银发经济中的作用,要以长期养老保障为核心,积极筹备建设养老第三支柱专属业务体系,同时规范现有的养老保障相关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应对专属产品、业务流程、系统对接、风险把控等各方面进行研讨、模拟、设计,与监管部门、同业机构以及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保持沟通,尽快实现相关政策对接、落地。另外,全面评估现有产品是否具备长期养老属性,对于仅具有短期投资属性的产品,尽快研究压降规模的措施,研究产品转换方式,在不损失客户利益的前提下,引导消费者将短期产品转换为长期保障。要挖掘银发经济增长需求点,构建具有保险业特色的服务体系。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王笑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