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画家张书旂的小逸事

 返老还童_h 2022-03-04

-------------------------------------------

--------------------------------------------

前几年,友人去美国旅游,发来在旧金山博物馆展厅拍下的张书旂遗作,其中一幅《芋艿图》吸引了我的眼球,唤醒我心中的那个尘封的关于《芋艿图》的小逸事。

张书旂是我的堂伯伯,我上中学时,伯伯已在美国,我家寓居重庆。虽然隔着万里之遙,彼时中美关系又尚未解冻,鱼雁难达,然而父亲和伯伯依旧想尽办法笃定的保持着书信联系,有时信中还夹着一些画片。伯伯仅年长我父亲四岁,父亲对我伯伯的称呼却是“书旂吾师”亲切又尊重。每当收到伯伯的来信,父母亲便会忆及他们在浦江老家的一些小趣事。

五十年代,许多人并不知晓张书旂是一个不比徐悲鸿,齐白石逊色的画家,更不知他因何成为旅美华人画家,我亦是。偶然一次我看到桌上父亲写给伯伯的信中有一段小诗,只记得其中一句:“仅凭一笔振家声”。数十年后我才知晓我的故乡——浙江省浦江县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书画之乡,我的伯伯竟然是当年创作旷世巨作《百鸽图》的大画家。徐悲鸿先生曾称赞他为“画鸽古今第一人”。《百鸽画》也成为悬挂在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这是在用一种文化外交的方式,通过加强美国人民对中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以增进中美的共情。我的伯伯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艺术成就、他在抗战期间为祖国所作的贡献,他手中的一隻笔,又岂止于“振家声!”

友人发来的这幅《芋艿图》,尺幅不大,内容也不多。淡淡茶色宣纸上一片心形的大芋叶,根部是粉嫩的小芽,寥寥数笔,气轻意爽,浓浓的乡土气息,意趣盎然。这使我忆及早年父亲讲述的伯父画芋艿的趣事:有一次,伯父的父亲写信向儿子诉说他的郁闷,在房后空地种了一丘芋艿,等到收获时,全部被人盗挖,白白辛苦一场,非常生气。伯父收到信后,画了一张芋艿图,售得五十元钱(失盗的那些芋艿大约值五元钱)。他又提笔再画了相同的一张芋艿图,把这售画所得的五十元钱,连同再画的芋艿图一起寄给父亲,并宽慰说,这张画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他父亲收到这封信,一扫先前的不爽,非常高兴地把这张还没有裱过的画贴到堂屋中间,来人便兴奋地讲述这张芋艿图的由来。

以下三幅是张书旂创作的《芋艿图》

图片 

图片

伯伯生于浙江浦江的耕读之家。他叔父是秀才,诗书画三絕,伯伯八岁时就经其啓蒙习画,而伯伯的父亲虽然知道儿子自小就痴迷于画画,但却总认为画画不是一项职业,他希望两个儿子能集中精力读书,走仕途求取功名。伯伯童年时和胞弟同入私塾,虽人在学馆,心却在绘事之上,常常用家中的饭碗调色画画,到了开饭时间,碗里都是红红绿绿的颜料,总要忙乎乎的找碗、洗碗。有一次他正要完成一幅画作,到了吃饭时间,还不肯罢手,气得他父亲发了火,把调了色的几个碗都摔碎了。但是伯伯并没有顺从他父亲的规劝,依然坚持自己的爱好。直到他由厦门集美学校应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之后,他的父亲才理解到儿子从事艺术创作的意义。

鸡与吉为谐音,有大吉大利之寓意,在国画的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伯伯所画的鸡,无论是墨鸡、还是独具特色的用白粉来表现的白鸡,无不充满意趣。而伯伯又创作了芋艿与母鸡相配合的题材,使画面更丰富、更贴近生活。伯伯在1948年所创作的《芋叶母鸡》连同《枇杷鹦鹉》《花枝群鸟》等作品还入选1952年日本东京举办的“现代中国水墨画展”。

以下四幅是著名的《芋艿母鸡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五幅《芋艿双鸽图》是85岁的钱君陶先生补题的款:“张书旂写花鸟为当今高手,殁于美国,此幅作成而未署款钤朱,深为可惜。”

我想伯伯自己也很欣赏他创作的芋艿作品。在他的绘画教学遗著《书旂画法》(由他的遗孀方亦民翻譯,1960年维京出版社出版painting in the chinese manner)的著作中,采用过两幅有关芋艿题材的作品作示范。一般情况,他都会选用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作为教材,足见他自己对于这幅作品也是很得意的。

下面第一幅是以芋艿为背景的白鸡,是教材中讲解用色用笔之法的图例,说明白粉怎样以不同的浓淡来表现鸡身各个部位。

图片

第二幅是介绍如何在一笔中调出两三种颜色的效果,以及该怎样把握下笔的轻重画出圆润而立体的茎杆。

图片

下面这幅芋艿母鸡图是张书旂的挚友金陵三杰中的柳子谷先生所作的《芋艿白鸡图》。柳子谷评价张书旂:“书旂画小鸡小鸟,秋柳山芋等简笔画,仅用数分钟,四五笔,即将对象画得栩栩欲生,形神兼备。”

图片

最后这幅即是友人发给我的,至今仍陈列在美国旧金山亚洲博物馆展厅的张书旂的《芋艿图》

图片

一些寻常人不大关注的田间蔬菜,在伯伯眼里,却成为极好的画材,在他笔下便能成为登上大雅之堂的佳作。一些画家、评论家常常评说张书旂由于致力于写生,长期观察自然,故而取材广泛题材新颖。这幅作品,仅一片大的略似心形的芋叶,根部是红色的小芽。秀劲挺拔,充满生命的活力。而画中这一片绿叶又蕴含着娴熟精练的笔墨技巧,这些技巧又饱含着画家的用心、画家的情怀。

人们常说,知其画便知其人,人若其画,画若其人。这一幅极简的《芋艿图》,清新的韵味,朴素的乡土情结,精妙的笔墨意趣,尽在其中!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