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清平乐》看宋代美学

 泊木沐 2022-03-04

去年,热播剧《清平乐》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这部讲述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执政时期的宫廷戏,在情节之外,因剧中呈现出的美而吸粉无数。

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执政于1022至1063年。在此之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全国性美术教育和美术服务机构——翰林图画院在984年完成设立。这所官办的最高美术学院除了有绘制全国各州、府、军地图的政治任务以外,更多的目的还是为顺应统治阶级的审美需求,应该说是当时中国美术发展的产物。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后世难以超越的成熟体制,产生了彪炳史册的杰出画家和不朽作品,使美术具有了史无前例的地位。

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往往主导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所以不难想象彼时官方美术对民族审美的引领和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

《清平乐》故事聚焦于宋王朝的上升时期,剧中的建筑、布景、服装、饰品、用具等都十分讲究,给人端庄、严肃、正统的美感。这些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让人愿意沉下心来潜入剧中世界。撇去人物角色和情节的剧评,人们从剧中能窥视到一个王朝的文艺繁荣、对美的追求和艺术之于生活日常不可或缺的作用。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局部)

比如人物服饰,虽然承袭唐制,但相比之下宋代服饰收敛且合身,更生活化。剧中主角儿仁宗皇帝的朝服,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身黄色的长袍,内着绯红色禅衣,没有过多的花边修饰,简约但不单调,在诸多大臣的深色朝服之中凸显出素雅、大气之美。他的其余衣服要么朱衣腰束淡绿色大带,要么红色朝服黑束腰。晏殊等几位近臣则常以深紫朝服红束腰出场(其颜色和图案体现出官阶高低);仆人多以青灰色服饰配以暗红束腰示人。

剧中男性的服装大多以紫、红、绿、青为主色调,在大面积单色中饰以小点缀和小块对比色,对色彩讲究但不张扬,对细节注重但不过度。剧中女性的礼服以大袖衫、长裙、披帛、襦裙等为主,直领对襟,没有腰带和系扣,修边或图案稍多,色彩上常以外素内艳的面目出现,简约大方,以简胜繁,清雅朴实又不失雍容。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的服装向质朴和平民化方向发展,“质任自然,不事矫饰”,有皇族的贵气但不落俗气,体现了宋人美术发展的高度和审美自觉。

再比如剧中出现的瓷器,种类丰富多彩,归纳起来主要以文房用品、餐饮器具和茶饮香薰等为主。其中,上至朝堂下至厅堂出现最多的是青瓷,如青釉瓜棱执壶、烛台、狮子纽盖执壶、三足尊承盘和水仙盆等,色彩温润若天成,釉的质感和青的色相互相辉映,青瓷于此时达到了高峰也是历史的必然。剧中还出现了不少白瓷,如花口注碗、刻纹碗莲以及一般的碗碟等,浑白如玉。

不管是白瓷还是青瓷,色彩上看都以素色为主要特征,造型则以线条的简洁流畅显示出一种简单的高贵。偶尔还会出现少数黑瓷(如黑釉托盏),展现理性、敦厚之美。

从剧中可见,作为宋代工艺发展的一座丰碑,瓷器的运用是宋代工艺美术成就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这个时期“素”美与“雅”美二者矛盾统一的主流审美最重要的语言,为后世文人艺术的发展埋下伏笔。总体来看,瓷器是体现宋代美术成就和审美喜好最重要的分支,从中不难看出宋人对实用与审美恰到好处的融合——骨子里喜爱艺术,却又不把它们束之高阁,而是时时处处融入生活,使艺术以最好的面目呈现出来。

宋代的美当然绕不过绘画。北宋前期,写实、细腻、精致的院体画风成为社会审美主流,代表人物范宽和李成即生活在《清平乐》这个剧中的时代。

李成的《晴峦萧寺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都在剧中作为背景出现,二者开创的全景山水画派,以全景铺展祖国美好画卷。同时代的郭熙在《早春图》中将层楼高阁建立在桃源仙境中,洋溢着喜悦的情绪,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众多画中隐含着的郁勃之气,正体现了国家上升期的面貌和生机。同一时期还有以惠崇、赵令穰为代表开创的小景山水。虽然稍晚于那个时代,但米友仁的《云山墨戏图》也出现在了剧中,借以丰富社会艺术和思想风貌,体现了一个时代审美的多样性和风雅趣,为宋代美学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此部剧中,除了以众多名画做背景外,人们还能从电视剧里热闹的市井片段中看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影子,从片头画面和精致美工上感受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气息……这些都能够让我们看到千年前“社稷应瑞之祥”背景下的文化“郁郁乎”。从现实角度看,宋代绘画兼具的美学和史学价值还为此部电视剧造景上的成功、为还原那一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毫不夸张地说,宋代美术发展无论从技法、种类还是精神高度,抑或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都已经登峰造极。

此外,还有焚香、茶道、家具、饰品等,可以让人考证和细品之处有很多,限于专业知识和这些细分领域本身的芜杂,笔者无法深入细致地研究整理。

总之,《清平乐》展示的诸多方面,总能让人感受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看到了宋人对于生活的精致追求和美术在宋人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仁宗亲政之初的科举选能中,于辞藻华美与朴素致用间选择了后者,这个细节反映出那一历史时期在宋代理学影响下对浮华文风的主动拒绝,取而代之的是通达、平淡、隽永的审美选择,正是这种内敛的气质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久远。

宋朝的美术和艺术发展向人们呈现出这样一个现实:物质生活越富足,精神追求越迫切。国民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情趣促成了文化的高度繁荣,文化的高度繁荣反过来又塑造了人的情操和整个社会的审美观。

“清平乐”取意四海清平,该时期审美上对低调精致的追求与国泰民安时期统治阶层的主张合拍,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需求契合,尽显一个抑武修文王朝的精神气质。也正是从这个时期起,平实又充满诗意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得到了自觉提倡,日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美术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北宋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美术发展最辉煌、文化最发达的一个时期,上自皇帝大臣,下至地主士绅,构成了一个远比唐代更有文化教养的阶层,以至于出现了“宋代美学”的专有概念。作者:刘昌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