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病就是“顺势而为”

 中医闫大夫 2022-03-04

近期小郎中在读书和听一些中医大家的讲座过程中,突然在脑海中冒出四个字“顺势而为”。顺应人体对疾病的反应趋势而用方用药。

正常人体的气机都有升降出入,外邪影响人体也会影响到人体气机,根据人体症状表现特征进而分析影响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某一点,顺应人体抗病趋势选方用药,即使用少量药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时候我们受寒发热,有经验的家长都会用生姜、葱少许煮水,趁热服用取汗后发热就会好转,一般是通身出汗后病就痊愈,这就是一种顺势而为。

观《伤寒论》全书的治法就是一部顺势而为的整体疗法。太阳病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对于本条的理解如果能从势的角度去理解就能更加清楚的认识整个伤寒论。寒邪侵袭人体,人体想通过自身的功能祛除寒邪,但是由于人体自身功能偏弱或者寒邪偏盛,无法祛除寒邪,因此出现了表郁的状态,这时我们采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取汗法,帮助人体向外祛除寒邪,即可治愈疾病。这也是一种顺势而为。

《伤寒论》全书大部分内容都是论述表病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治疗(全书60%的内容都是在讲太阳病),或者是一些表病经过失治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或者一些传变之病。当出现变证、坏证或者传变之病时,张仲景给出了一个原则,在表者还是要从表治,即使有里证也要从表治,先解表后攻里。如果是完全的里证,有一部分疾病仲景也是想办法让病邪出表,最后从表解除,给邪以出路。因此小郎中认为能从表里观上认清疾病的全过程,对于认识理解伤寒论应该能有一个更高的高度。

顺势而为,既顺应病势(病位、病性和病体)又要选对方势和药势,方势、药势顺应了病势疾病皆可迎刃而解。用针用穴也是如此。

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