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到周末就去户外露营,6年来全家收获最多的是......

 OK妈谈育儿 2022-03-04

OK妈说:
最近天气好,人也立马“躁动”了起来。尤其到了周末,看到太阳恨不得分分钟就找一块草坪,在那阳光下躺躺坐坐吃吃东西。
上周末我就带着OK去大自然过了把瘾,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装备也比较简易。等我们草坪安顿下之后,才发觉得整个区域就我们家的露营内容是最空洞的,周围的每家每户都支着小桌子,有的摆着全套茶具在沏茶;有的煮着咖啡配着小点心,还开着蓝牙音响,相当有氛围
其实像我们这种白天找个草坪搭个帐篷的玩法算是比较浅的了。我的朋友Tom妈妈家基本都是露天过夜的玩法,不扎人堆、纯原生态,野外做饭。他们从儿子2岁半开始到现在已经三年多,只要是天气适宜,几乎每周末,他们都会出行,找不同的地方露营,这也培养了他们儿子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整个人也格外独立。
经常看到Tom妈妈在朋友圈发的视频,会忍不住羡慕那些用大自然作背景的大片,也会觉得Tom小朋友的童年太棒了。
今天我也一并分享给大家!



口述:Tom妈妈  整理:Esther
———————————————————

我和老公都是爱玩的人,刚结婚就开始玩户外,一玩就是3年多,直到Tom出生。
6年前露营的风气还没现在盛,我们全是靠着自己摸索入门,刚开始时没少闹“笑话。”
2015年双11,在某宝订下第一套露营装备,最基础的“帐篷+防潮垫”,收到包裹的当晚太兴奋,帐篷打开后竟然发现收不起来了,折腾到凌晨2点。我们想,也别纠结了,要不就直接出去露营吧。
说走就走,当时连睡袋都没有,直接把被子卷起来塞车里,我穿着居家睡衣就出发了。
天很黑,我们开着车瞎逛,找了一块没人的地搭帐篷。安全起见,老公还把车子出故障时的三角警示牌拿出来,摆在帐篷前的地面上。那个晚上看着星星,听着风,我们居然在野外的天地间安心睡了一大觉。
搞笑的是,早上醒来,发现帐篷竟然在两片田间的空地上。原来我们就在田里睡了一晚,这成了我们家常说的笑话。
就是这样“草率”的开始,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中的自由、纵情、小小的冒险……从此对于野外露营的念头一发不可收拾户外生活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玩了3年,小Tom出生了。看着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小肉团,我很想他在成为井井有条的大人前,能拥有很多开心得一塌糊涂的回忆。
虽然太小不适合直接野外露营,但在他才5个月大时,我们就迫不及待带着他自驾游,去见识外边的山河天地了。

而到了Tom2岁半,相对各种生活细节可以不用那么精细了,我们就把露营又重新拾起来咯。

隔了近3年再次出发,开启我们家的第一次“亲子露营”,感觉还是和此前有诸多不同。
比如,尽管出发前觉得,多个孩子并没有多什么东西,我们只是带上了他的专属睡袋,吃的都随着我们。
但是没想到行李全放后还是塞满了车后备箱,一直抵达车顶(不太安全,大家不要模仿),小小的儿子睡在后排的角落,像一件不起眼的小行李。
意外也时常相伴,比如早上起床时,我们惊讶地发现篷布都塌下来,直接挨着我们的头。原来好久没露营,技术生疏,连帐篷怎么搭都忘记了。
不过这些小孩完全不care,他在帐篷内外来回蹿,在草地上跑,捡树枝石头,一整天都很嗨。


有了第一次亲子露营的欢乐体验后,我们全家开始频繁出去露营,也越来越上道。
Tom习惯了在不同地方睡、在不同环境下吃,适应性越来越强。而他的过敏性鼻炎也因为和大自然的充分接触有了明显的好转。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会带孩子认认花花草草,讲讲不同的地方的文化,有些东西光在书上看小朋友可能不容易理解,到了实践中他自己能看到摸到,就最能体会到了。
家里有一本书《种子去哪里》,里面画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讲到蒲公英的种子,他在户外真的看到了蒲公英,让他吹一口,看到蒲公英飞走了,就告诉他:你看,种子随着风的方向飞走啦,它在这个地方扎下根,明年就能长出新的蒲公英。
看到蘑菇,就告诉他野外的蘑菇不能随便乱摸,颜色越鲜艳的越有毒,他就这样学了不少户外知识。

孩子在户外反而比较乖,不太用管的。在自己家吃饭要喂饭,在外面他就自己吃,还可以指挥他帮我干活,捡捡柴火什么的,是我的得力小帮手。

去年元旦,杭州最冷的几天,我们去安吉野欢原露营过夜。
那真是相当的冷,吃火锅的时候,食物刚送到嘴边就已经凉了,一桶1.5升的矿泉水直接结成冰,速冻水饺在户外冻得硬梆梆
我们租了个炉子烤火,儿子坐在旁边椅子上,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可是他特别开心,把松枝、松塔扔进火堆,玩得不亦乐乎。
他一个南方孩子还看到了大雪,亲手触摸到洁白的冰雪,兴奋极了。

后来又去了一次江南天池,刮着6-7级的大风,下着连绵的雨。第一次面对这种恶劣天气状况,我们也是绞尽脑汁应对。
顶着风将天幕搭好,遮在车顶上防雨,天幕的地钉没法扎进水泥地,就将风绳绑在大石头上,夜里的风呜呜地吹,绳子就来回在石块上摩擦。第二天发现绳子磨损了一根,天幕差点被吹跑,太惊险了。
抗争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天气没转好,我们就转住民宿。虽然计划一直赶不上变化,但是快乐的心境一直不变。
露营就是一边折腾一边玩,没条件就创造条件,接受有意外才有惊喜。
所有一切都需要自己在大自然中探索,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和大自然有了更深的对话、交换,这让我们更加热爱它。
所以玩户外,重要的不是装备,而是一颗想走出去的心。

没买天幕的时候,靠什么遮太阳?我们就躲在车的影子里,跟着太阳移动。

没绳子,就找有韧性的枝条代替。

柴火买买挺贵,一桶柴火一烧就烧完了,去树林里捡干柴来烧。

灯没地方安放,就用石头搭支架。

看似不着边际的户外生活,其实反而比日常的生活更加有序。
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里老公在家是基本不烧饭的,但是一出去露营,早饭都是他来烧,烧得还很好,我只负责洗菜做晚饭就好。
在营地,一起喝喝茶晒晒太阳,一起去捡捡柴,每次露营结束一起收东西,我就负责收拾睡袋呀什么的,他就负责搬东西。
户外的生活,大概是没了家庭中水泥房子里固板的气氛,反而我们会更加分工明确,有商有量。
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岁月静好。

而户外的日子也无意间治愈了我们老公的7年之痒。我是自由职业,北方人,老公在单位工作,南方人,我们的背景其实相差很多。
但因为在户外,没太多干扰,我们反倒有了很多交流的机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可以敞开心扉聊很多。我喜欢听他的人生经验,眼界被大大拓宽,他则欣赏我的好奇和热情
与此同时,因为露营过程中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感受到很多不同人的性格,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自己欣赏的观念影响着,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豁达和乐观。

有第一次我们遇到两口子,那天正是那个男方的生日。他们计划去抓鱼来烤野鱼吃,结果男的不幸掉水里了。两口子居然对此完全没有感到烦心,就好像一切都是很坦然的,他们生着火,慢悠悠地一边烤鱼、一边烤衣服。我觉得他们心态真好,生活就该这样从容不迫啊
(与朋友聚餐)
野外,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特别单纯。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它会给你发自心底的安全感。这也让我们更坚定了常去户外的心。

由于露营频率太高,又经常低温露营,今年我们购置了一辆小型房车,一家人都可以睡在车内。有了房车,露营更是说走就走,舒适度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睡觉、做菜、洗漱都在一辆车上解决,就像一个移动的小基地,我们今年的出行计划已经排得满满的。
房车也不是露营才用,不出去露营的时候,这辆车上下班开开也好的。
在不能出去的日子,我们会在家里搭个帐篷,安放我们渴望放飞的心。很多户外的元素成了家中的部分。

(捡来的松果、树皮,做成手工)

新手建议:

新手可以先尝试公园里露营,不过夜,确认喜欢了,再进入下一步。
初期先去露营基地,基地里基础装备都能租用,万一不喜欢也不会浪费购置装备的钱,非常适合体验。

一些露营心得:

我们喜欢去人少的地方,地点一般选在山上,能看到原生态的风景。
我们不太会在水边过夜,雨季很容易涨水,小孩子在水边也不安全。
夏天很少露营,蚊虫太多,一般温度低于13度,蛇虫等就不太出来活动,我们就开始出来露营。
学习一些自救知识,注意防蛇虫、防火、,防水,带上必备的药品。
注意环保。直接在地上烧火会破坏环境,需要铺上防火布、防火架,每次走的把垃圾清理干净。

实用装备

这些年,我们摸索出一些实用装备,分享给大家。
露营装备清单:帐篷、天幕、充气垫/防潮垫、睡袋、沐浴帐、电热毯(充电宝供电)、热水袋、灯(充电宝供电)、营地车、卡式炉、防风炉、气罐、餐具、桌椅、急救医药箱、推车(孩子小时候用)。

购买露营装备不要跟风,适合自己最重要。我们有些属于自己的小经验,例如:宁可买两张小桌子,拼在一起就是大桌了,比大桌子灵活;不买大的供电机,电热毯和灯都用充电宝供电,实惠实用;过夜的行李特别多,搬运起来费事,一台露营车很有必要
大家有没有户外活动很好的经验和回忆?都欢迎在底下留言处分享哦~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或者觉得有用,可以在右下角“点赞“在看”双连击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