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养生| 扬长避短,让孩子的阳气一鼓作气地壮大起来

 牛妈古法育儿 2022-03-05

2022/3/5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阳气从冬至开始慢慢往上滋生,浮出地表后继续升腾,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与下降的阴气交锋,产生了雷鸣,雷是一种阳性的能量,在《易》中为震卦,在春雷的震天响彻中,天地万物的生机得到了第一次振发,那些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被惊醒,开始出土活动。

惊蛰后,气温逐渐升高,春耕开始,孩子长身体的劲头变得更猛了,各种病毒细菌传染病也开始滋生,春天风干物燥、乍暖还寒的气候特质更加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怎么扬长避短,让孩子的阳气一鼓作气地壮大起来,需要我们做到以下这些方面。

1

用充足的睡眠平息肝火

首先要早睡,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要遵守这一铁律。孩子就不用多说了,充足的睡眠不仅决定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还是长身体的关键。而对于成人来讲,早睡有助于养阴。这个春天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都在厥阴风木,这就很容易造成人体的肝阳过旺,如果再经常熬夜,损伤肝阴,就会加重阳亢。肝火大,有点事就想发火,吼孩子,要知道对一个家庭来说,妈妈的情绪稳定多么重要,所以无论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是为了孩子,都尽量不要熬夜,10点前就上床睡个美容觉是最好的选择。

2

早晨振发阳气的动作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些关键的节点,惊蛰就是天地间阳气第一次振发的时机,这一振,让万物的生机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开始进一步加速。我们给孩子的养生中,自然也要“振发”一下,一日之晨如同一年之春,都是人体阳气勃然生发的时机,天色亮了,就要让孩子起床了,不要睡懒觉,睁眼后我们可以给他们敲敲胆经,胆主少阳春升之气,胆经通畅,阳气的生发就会有一个好的开端。

胆经在我们腿上非常好找,就是我们腿外侧的正中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我们的拳头从上往下敲。

其间可以重点揉一揉胆经的合穴阳陵泉,它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部下方凹陷处。

然后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多梳一梳头,头是人体的最高点,又是诸多阳经汇聚之处,因此春天早上多梳一梳头,也是让人阳气振发的好方式。

可参考:改善孩子体质差、易感冒、睡眠差,小小梳头大门道!

3

多放风筝

适合春天的运动有很多,而历代医家都非常推崇的是放风筝,春天风多,且风都是向上的,因此相对于秋天更适合放风筝。在风不太大的时候,很多孩子放风筝都喜欢跑跑颠颠,这个运动量并不小,而且空中的风筝能够引导孩子引颈远眺,能够缓解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带来的眼疲劳,如果孩子伏案写作业的时间过长,抬头看风筝对他的肩颈肌肉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

要注意的是放风筝最好选择比较空旷的场所,如果去放风筝人多的地方,注意要避开风筝线,以免被割伤。

4

惊蛰吃梨?

很多地方都有惊蛰吃梨的风俗,说法有很多,文化的、民俗的,那么从养生上怎么看呢?梨,味甘、微酸,性凉,归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的功效,春天风多,而空气湿度还不太大,因此气候也会比较干燥,尤其是北方,而且冬天时人的身体往往会积攒出一些内热,到了春天再加上肝阳旺,内热会更盛,因此吃梨可以起到泻火润燥的作用。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但具体到每个人情况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确实体内有热,舌红苔黄、大便干结、小便黄馊、下眼睑发红,吃一些梨清泻一下无妨,但也要切忌吃得过多,伤了阳气,内热症状不明显了,最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避免那些产生内热的因素才是根本。如果一个孩子没什么热相,尤其大便经常不成型,或前干后稀,就千万别吃梨,孩子的生理特点本身就是脾常不足,经常便溏的孩子更是脾胃消化能力弱,如果吃梨会更加削弱脾胃的功能,如果这样的孩子总感到干干的,需要润燥,不如选用性相对平的银耳。

相关阅读:缓解秋燥吃银耳,不同体质有不同吃法

5

艾烟驱邪 艾灸扶正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因此建议大家把中医驱逐病邪的神器艾灸用起来,古人就有在惊蛰这天用艾烟熏室的习惯。

但更重要的当然还是调理身体,提升正气,给孩子艾灸哪里,可以参考《孩子生长最快的关键期,艾灸这3个穴位,个子高高身体好!》这篇文章,我们成人给自己艾灸,可以多灸一灸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还可参考《通调全身的两种绝妙的灸法,增加免疫力,为身体注入更多能量这篇的“三阳开泰”灸法,给身体能量来个大提升。

6

赶走焦虑

春天为肝所主,是养肝的最佳季节,中医认为,肝和情绪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养好肝就能让情绪变好,让情绪变好就能养好肝,反之亦然。而对于女性,情绪细腻丰富是天性,而女性所生的病,90%都由情绪所起,因此趁着春天好好调养肝经真的是势在必行之事。建议多刮一刮大腿内侧的中线,这条线不仅是肝经所走,上面也有董氏特效穴中经常用到的调肝主穴上三黄。

这条线只要刮起来,别管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内,都能起到疏肝理气的效果,肝气郁结的人一开始刮的时候非常痛,但当把痛刮到不痛的时候,郁结的肝气就会舒展很多。

另外,我们还可以学一学古人的疏肝理气功,像下图向上伸直手臂,两手相扣,闭气叩齿,徐行百步。也能起到疏通肝经的作用,我们散步的时候就可以做这个动作。

肝郁时间长了,很容易化火,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性格急躁的朋友可以多拍一拍两腋,也有利于拍散积郁的肝火。

心理上的问题从身体上调理是一个开端,而心理层面的调理也不可忽视,这些年我发现很多妈妈都存在一直焦虑的情绪,所以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要不要鸡娃、怎么鸡娃,虽然双减了,但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的父母依然不在少数。而据我观察,越到高年级,孩子的自驱力越重要,而孩子的自驱力绝对不是靠父母鸡出来的,反倒是小时候鸡得越很,越缺失自驱力,到了后面该使劲的时候,厌学了,抑郁了。但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完全放任不管了吗?当然不是,这个时期我们更重要的是养好根,就是专注于家庭教育的核心。在儿童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叫做“教育从关系开始”,也就是当父母和孩子建立好亲子关系的时候,才能真正对他们起到引导作用,但我们家长往往本末倒置,之前看到一份北京3000多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95%以上的孩子不喜欢父母,其中56%的孩子极度反感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喜欢父母。

可见我们鸡娃鸡得越上头,孩子越反感,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我们的家庭教育什么时候把鸡孩子学奥数英语的热情,放到鸡自己学会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怎么走进孩子内心上面,才算是走上了正轨。

另外,与其教孩子具体学什么内容,不如帮孩子找到长期目标,包括时间管理、如何平衡学习与娱乐,自控力、表达自己的感受、责任心、合作意识等等,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不再让我们急功近利,而是眼界开阔,心境坦然。

只有提升认知的维度,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情绪的焦虑。

春雷乍响,万物生机勃勃生发,孩子眼见着一年年长大,而我们的心智也应该一年比一年成熟,希望我们都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活出更好的自己,也希望我们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温暖而坚定的靠山,而不是压力、内耗之源。

近期导读:

惊蛰前后这样推拿  借天地之势振发孩子的生长力
想让孩子分泌更多生长激素 这样的运动量才是最好的
给春天的饮食做做“减法”:身体轻盈,肝脾和谐,心情也变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