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熟记忆之九十七:常熟浒浦,一部千年渔业的兴衰史!

 黄山五星 2022-03-05

导语

在常熟,经常被人提及诸多老镇中,浒浦时常会是其中一个。

古镇浒浦曾经靓丽名片很多,渔业绝对是其中闪亮的一张。因为渔业的兴盛,造就了浒浦镇的繁荣,甚至在民国时期有“小上海”之称;因为渔民的集聚,造就了浒浦人口来源的多元化;因为渔业生活,也造就了独特的江海文化,成为常熟地域文化中的独特一支。

浒浦港,见证了一部千年渔业的兴衰史。

缘 起

由于频江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浒浦江海渔业历史悠久,在唐代的贡品中,就有长江鮆鱼(即刀鱼)。

浒浦老渔港原为吴郡通江三十六浦之一,后亦为常昆入江五大浦之一的浒浦塘,自古享有盛名,号称“张网渔业的根据地、发源地”。

▲浒浦塘

据邑乘所载,宋朝晚期,浒浦渔业捕捞业已有一定规模。元代苏北不少渔民南来定居,浒浦港已聚集众多的渔业群体,捕捞渔业日渐壮大。

▲已封闭的浒浦老港口

明清时期,逐j渐成江南著名渔港和鱼市。浒浦镇成为浒浦塘入江之江口渔业集镇。

兴 盛

清末民初,浒浦港渔业发展迅猛,时有载重百吨以上的出海木质风帆渔船40艘,大者载重300吨以上,连同外港船只总计在百艘以上。

据确切记载,民国8年(1919),“浒浦口之黄鱼、鲞鱼价值20余万元,远销上海及湖北、浙江等处”。

▲早期停泊在浒浦港的渔船

其时,浒浦港海鱼销售量常在5000吨左右,四分之三来自外埠渔船,前来采办鱼货的行商水客、肩挑小贩及购鱼群众日近万人,最盛之年,黄鱼单项销量即达160万筹,总值近百万元。

▲早期木帆船

江北的青岛、赣榆、海州、盐城、弶港、吕泗等地船户来浒经营,甚至落户,港内桅樯林立,船只常年出入,尤其是一年一度鱼市春训,即“洋汛”,更是热闹非凡。

渔业的兴盛,也带动了商业的繁荣,浒浦集镇上200余家商铺无不顾客盈门,商业形成“四季兴隆”的特色,浒浦渔港已是江苏著名渔港及南北货集散港口。

1920年代后因战事不断,海匪猖獗,渔盐难买,1937年11月,日军侵占浒浦,浒浦镇几乎全遭到破坏,浒浦港渔船仅剩3艘,渔业衰落,不少渔船转业运输,少数渔船只捕一季小黄鱼。

抗战胜利后,捕捞渔业恢复较快,到1946年,苏北渔船主大批迁来定居,渔业又兴旺起来,洋汛期间,渔船云集,商贩蜂拥而至,停船档位长达二公里,1947年,浒浦捕捞产量约在3000吨左右,达到鼎盛。到1949年海洋捕捞渔船增至70余艘。

繁 荣

新中国成立后,浒浦渔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50年代,政府发放贷款扶持渔船发展海洋捕捞,同时清剿了海匪,渔业生产逐步恢复。

1956年,江苏省第一对使用柴油机的海洋机帆船在浒浦渔港下水,突破了以前渔船都是风帆船的落后面貌,开创了渔船机动化的进程,也为浒浦造船业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1958年,成立浒浦人民公社海洋渔业大队,福山渔船,浒浦临近港口的长江渔船全部合并成立浒浦公社长江渔业大队。

▲渔港鱼市交易

同时电台、探鱼仪等科技设备开始装配渔船,改季节性生产为常年生产,并到外海开辟新渔场。

1960年,为改变港道狭窄及港镇不分的情况,在常浒河口另建新港,大大改善了渔港条件,可通航500吨级船队,拥有泊位500个,成为一个新型渔港。

▲如今的新渔港入口

1961年,常熟县浒浦港渔业人民公社成立,包括6个海洋渔业大队,3个长江渔业大队,公社党委与浒浦镇合并,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渔业捕捞发展进入新阶段。

▲渔港“拔鱼”忙

到1970年代,捕捞由近海向远洋延伸,普遍采用底拖网,捕捞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捕捞产量大幅提升。1975年,浒浦渔港水产量达5492吨。

1976年,浒浦渔业公司成立,浒浦港渔业有了专职组织管理机构。到1980年,水产总量达7405吨。1982年,浒浦渔港冬训带鱼生产产量居江苏省第一名。到1992年,总产量达到8001吨,创历史最高记录。

▲新式渔船

萎 缩

然而,进入1990年代,由于环境的恶化,加上片面强调产量,捕捞强度过大,渔业资源逐步萎缩。

长江捕捞1980年代已经开始衰退,不少大队逐步退出长江捕捞,到1993年长江大队、江海大队也先后退出捕捞。

捕捞产量也从最高年份的1978年1073吨下降到1990年代的280吨,以后,一路下滑,仅有10吨左右。2002年,长江实行季节性禁渔制度。

1997年,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渔船由集体经营转制为渔民自主生产经营。进入21世纪,近海渔业资源也逐渐枯竭,渔场外移。捕捞成本加大,捕捞产量下降,渔业经济效益呈现急剧下滑态势。跟随着这些变化,浒浦港的海洋水产品产量由最7000吨逐步下降到3000吨左右。

而另一方面,渔工也越来越难招,渔业从业人员也难以为继。90年代中期以后,海洋渔业生产整体不景气,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为了应对柴油价格攀升和海产品保鲜要求,渔船不再以浒浦港为锚泊地,而是选择在诸如吕泗等近生产地港口销售渔货和补给渔需物资。

自国家实行休渔期制度,控制参捕渔船后,浒浦港内不适航、船龄长的渔船逐年淘汰。浒浦昔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情景,成为了人们永远的记忆。

记 录

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浒浦渔业不复当年辉煌,然而,千百年来浒浦人民以江海为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历程,却是一部生动、丰富的历史。由此还形成了浒浦独特的渔民江海文化,是常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近日,记录浒浦渔业历史的一部书籍——《浒浦渔业志》正式出版发行。它是常熟市首部地方渔业志书。

该志从2013年6月启动编纂,历时三年,数易其稿,全志共列11编43章121节,106万多字,内含300多张照片和大量影印原件,记载了东周战国时期至今近3000年浒浦渔业发展历程。

既反映了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代干群发展渔业的豪迈情怀,更反映了新时期浒浦渔业的美好愿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是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千秋的带有专业特性的地方志书。

(特别感谢:常熟史志,张军)

版权声明:本文系常熟广电i常熟工作组整理发布,版权为常熟广电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