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公殿的来历

 流星雨刘鑫 2022-03-06

胡公殿的来历

胡则,初名厕,字子正,浙江永康,被百姓称为胡公大帝,宋太宗端拱二年登进士。及第时宋太宗御笔削去厂,赐名为则。在他浮沉宦海的四十七年中,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史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是北宋前期政坛一位中高级官吏。在他任宫期间,宽刑薄赋,清正廉明,颇有政绩,尤其于明道元年,直言极谏,要求皇上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百姓感恩,遂于方岩山顶立庙以纪念他。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应百姓之请求,用“赫灵”两字作为胡公的庙额。从此,胡公被百姓敬若神灵,成了“有求必应”的活菩萨,并于每年家历八月十三日胡则生日那天,举办各种民俗风情活动,以祭拜胡公大帝。

相传相公母亲应氏怀孕不久,其夫承师大病一场,不幸身故。致使应氏孤苦零丁,家境贫寒,衣食不足。临产前欲沿途行乞,回娘家做产。一路风餐露宿,至八月十二曰中午,应氏途经仙人荟萃的仙都山时,顿觉腹中胎儿踢动,应氏坚持前行……实感体力不支,忽见前面村口有一座破庙,急忙进去稍事休息,不觉睡着。待到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应氏随即起身,挺着大肚,忍着饥渴,慢慢地翻过截脉岭,来到山脚边,这时已近中午,应氏精疲力竭,就坐在岩湖边歇脚。这一坐不要紧,不一会儿肚子疼痛难当,全力挣扎,生下一子。情急之下,只得自己用口咬断脐带,将小孩放入岩湖洗身,说来奇怪,整个岩湖的湖水一下子洗成了鲜红颜色,而且后来每年的八月十三曰这一天,岩湖中的水就变成红色呢。应氏把小孩洗净后,用所带的破包裹布将儿子包好,抱着儿子,躬缩在路边歇息。这时有一小孩骑着一只大水牛牧罢归去,路过此地,见应氏母子如此窘样,还见湖中一池红水,忙跳下牛背问明原委,后遂将应氏母子轻轻扶上牛背,带回家中。这个牧童的家就在离岩湖、过好溪不到两里地的靖岳村。牧童家中虽不富有,但全家仁慈,遂将应氏母子安顿在家中好生招待。不知不觉已到满月,牧童全家与应氏母子欢欢乐乐喝起满月酒”。应氏千恩万谢,酒过三寻,应氏提出要回娘家。牧童父母知道她早已思母心切,留她不住,只得给她母子选择吉曰,备足干粮、衣物,依依不舍地送她们母子上路……。

光阴似箭,一晃过了二十多年后的一天,两顶官轿,几个随仆来到靖岳,走进牧童家中……。原来这官轿中坐的就是当年的应氏及其儿子胡则。这时胡则已经中了进士当了大官,他们是向牧童一家谢恩而来的。靖岳村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官,况且他出生在这块地面,特别是闻知他为官清正,又曾奏免当地身丁钱粮,为民排忧解难,所以众议纷纷,欲建起胡相公大殿,永远祭祀。胡相公知道此事后,坚拒不准,后来人们只得在附近选了一个地点,建起一座小庙,名“胡公殿”,以示永久纪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