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发布,更新了2个新目标

 fjgsd 2022-03-06

图片

2022年3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通知,印发了《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今年的目标有10个,分别为:

①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②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③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

④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⑤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⑥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

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⑧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

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⑩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2022年目标是2021年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根据2021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报告数据中体现的突出薄弱环节,今年新增了“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2个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详情如下:

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

目标简述

感染性休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等特点,是导致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提高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水平是当前全球重大的健康挑战之一,尽快实施规范的集束化治疗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集束化治疗仍有较大改进空间,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1小时和3小时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策略

1.医疗机构成立由重症、急诊、感染性疾病、检验、医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并指定牵头部门。

2.医疗机构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相关诊疗规范,能够及时识别相关患者并给予规范治疗。

3.医疗机构建立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多部门联合监测及评价机制,明确相关质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内部验证程序,按季度、分科室进行数据分析、反馈,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4.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明确关键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

目标简述

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是行业通用的反映手术质量安全的指标之一。其发生可能涉及术前评估不足、手术设计缺陷、手术操作失误或患者术后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近年来未见明显改善。降低其发生率对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策略

1.医疗机构成立由医务、临床科室、麻醉、护理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并指定牵头部门。

2.医疗机构加强手术管理,保障手术分级管理、医师授权管理、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手术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医疗机构建立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多部门联合监测及评价机制,按季度、分科室进行数据分析、反馈,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4.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明确关键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来源:医学论坛网整理自国家卫健委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