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过后,愿所有美好与春天一起醒来

 德明书斋 2022-03-06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该有惊雷,一声春雷鸣,微雨众卉新。惊蛰过后,潜伏了一整个冬天,不食不动的动物,开始萌动,凋零的草木,开始生发。我这里虽无春雷,也无微雨,但并不阻碍万物复苏,草长莺飞、花红蝶舞,一片生机,一一点染出春天最美的景象。

若与北方相比,这里没有四季;按照本地人根据雨天多寡的说法,只有“干天”和“雨水天”。
如若走出书斋,亲近自然,这里的四季,虽不分明,也极有层次。
冬日不看花,看霜叶。被风霜侵染的叶子,不逊花红,如历尽沧桑的老者,层层叠叠,丝丝缕缕,写满故事,劲道、耐看。但掩不住衰败的气息,让人心生感伤;也充满敬佩,为它们在最后的时刻,唱出生命赞歌,在巍巍苍山,燃放一簇火花,生出一丝希望,关于春天的梦。
或是受制于春生秋收,夏长冬藏的观念,当看见冬樱花缀满枝头,突兀于枯草黄叶间,迎着冷风摇曳,尤其是夕阳之下,相映成辉。尽显倔强,也有傲娇,可我看到的却是一丝凄凉。所谓独木不成林,一枝独秀不是春。它依着自己的命,冬日花红,如此艳丽又如何?风霜侵染后,一地残花。
春日却不同,百鸟争鸣,百花争宠。放眼千山,一扫衰败,浅浅的绿纱下,万木苏醒,吐出嫩芽。柔柔的,弱弱的,却有着一股力量,生命向上的力量。
步入林间,道路两旁的枯叶早已化作春泥,灰白的草根尖露出星星点点的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绿意也能成春。相信再过几天,必然草色青青,淹没枯黄。
树枝上,灌木丛,微风袭过,轻抚枝芽。漫步其间,不用担心夏日时风雨下迫降的树干,也不用忧心秋冬时节随风飘零的树叶,也没有让人急躁惶恐的枯叶摩挲声。唯有各种鸟儿的鸣叫,和着谷底的潺潺水声。
流水声随山形跌宕起伏,或厚重,或轻柔,或平缓,或急促;百鸟声或清脆,或绵延,或刚硬,或婉转。驻足聆听,寻声所见,是灵动的鸟儿,或飞舞于树间,或跳跃于枝上。
它们是在觅食,还是在寻欢?它们是因找到食物而欣喜,还是呼朋唤友拉家常?我不得而知,且当是在歌唱,如我一般,欣喜于春日的早上。
可我不能歌词,风声、水声、鸟鸣声,已交汇成和谐的乐章,就连稍微急促的呼吸声都显得多余,更别说歌唱,以及那偶尔路过的汽车、摩托发出的噪响。
遍布林间,是各色的花。粉面桃花的妖娆,雪色梨花的洁白,酸木瓜花的甜美,还有紫色无名花的傲娇。
将它们对比是残忍的,也很无趣!顺着春意,各美其美的它们,美不在颜色,美不在花瓣,而在于顺时而发,绽放此刻生命的精彩。

自古伤春句,多怨东风无力百花残。花若有灵,定然知道春去花谢;叶若有情,也定然知道秋风劲飘零。那又如何?此时绽放,此时萌发,展现此刻生命最美的状态,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春去后,嫩芽换青衣,更能敌风雨;花谢后,也将是果实满枝头。如此几个轮回,方知此刻的精彩,是让下一刻更精彩。

人生亦如此,虽也感叹不过“短短几个秋”,可多少丰收的秋,无不浸润了春风,洗尽了夏雨。

惊蛰后,春天醒来了,万物复苏了,无论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一片勃勃生机,展现此刻生命的精彩。

万物如此,人也该如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