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鸡|传说中的祥瑞的神鸟

 馱夫 2022-03-06

天鸡

神鸟名,关于天鸡的记载最早见于晋·郭璞《玄中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

图片

水晶天鸡尊,清,

通高14.2厘米,口径2.3-3.6厘米。


  尊以无色透明水晶圆雕而成。天鸡翘首直立,双翅贴体,长尾卷曲支地,背负螭耳尊,尊的盖纽亦为一直立小天鸡。此天鸡尊利用水晶晶莹剔透的质感,运用了挖空、透雕、圆雕多种工艺手段,其效果清透灵动,光彩夺目。

天鸡尊在隋代已出现,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241号隋墓即出土有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天鸡尊的造型已趋成熟并且广泛流行,用各种材质制作的天鸡尊层出不穷。

图片

青玉天鸡尊,清,高21厘米。

  天鸡尊以整块青玉琢成,玉质局部有黄色沁。天鸡昂首直立,双翅紧贴体侧,长尾弯卷垂地,喙边长须飘逸。背负一方口尊,尊颈部饰蕉叶纹,腹部饰兽面纹,这些虽为商周青铜器的常见纹饰,但在此器上的表现形式均已脱离古法,实属新创。
  天鸡毛羽的雕刻彰显有致,刀法粗犷古朴,为清代玉器之佳作。

图片

 青玉天鸡熏炉,清,

高9.7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6.5厘米。

  熏炉以青玉雕琢而成,呈圆体罐状,器外等距离分布3只天鸡。天鸡昂首直立,羽翼开张,背部紧贴炉体。熏炉出烟口盖有圆形16孔玉片,足部有3透孔,以供穿系。足底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填金四字款。
  此熏炉既可用于陈设,又可在炉内焚香,以起到清新室内空气的作用。

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

图片

白玉天鸡三耳罐,唐,

高6.4厘米,口径4.9厘米,腹径7.5厘米。

  罐由白玉制成,圆口,鼓腹,圈足,足壁镂雕3个方形孔。器表等距饰有3天鸡,作展翅直立状,圆雕头部,翅膀与爪浮雕于器身,以阴线刻出羽毛纹理,线条简洁流畅。
  清代的天鸡外形特点为前有卷须,后有垂凤尾。此器上的天鸡图案造型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形象,除双翅着意刻画外,凤尾、卷须尚未出现。如此形状的唐代天鸡作品非常少见。

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图片

图片

掐丝珐琅天鸡尊,清乾隆,

通高18.9厘米,身长13.4厘米,口径4.5厘米。

  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螭耳尊椭圆体,撇口,螭耳镀金。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
  此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神异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

图片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清乾隆,

高18.3厘米,口径2.3厘米。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
  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用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图片

宜兴窑紫砂描金彩绘天鸡尊,清乾隆,

高15.5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10.5厘米。

  尊作天鸡驮宝瓶式,天鸡腹中空,与宝瓶的底部相通,鸡首口部有出气孔。通体以白、绿两色砂泥制成,以金彩描绘花纹。天鸡立于祥云之上,背托宝瓶,翅膀、鸡冠等部位施红彩。宝瓶上绘金彩祥云及“寿”字纹。
  此尊砂泥极细,装饰华丽,是乾隆朝宫廷御用文房清供之一。

参考资料:
  1. 故宫博物院馆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