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东台日报 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作为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该如何满足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如何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面对发展潜力巨大的“银发经济”,又该如何推进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聚焦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近些年,我国养老金三大支柱发展并不均衡,第三支柱占比很低。针对这一现象,本次《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引导全社会树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险理念。 事实上,发展个人养老金,加强规划和引导适老产业,正成为当下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规划》发布当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在原有6家试点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同时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 截至2022年1月底,六家试点公司累计承保保单近5万件,累计保费4亿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保险机构不断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有益尝试。 “扩大试点范围,可以使更多消费者接触到具有较强养老功能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养老金融消费观念。”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范围的扩大有利于推动试点保险公司深入探索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经验,促进和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除了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规范和发展,本次《规划》对护理保险方面也提出了新的目标。针对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的问题,本次《规划》提出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21家保险公司,在28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参与了16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项目,覆盖的人群超过1.3亿人次,累计为超过70万失能的老人提供了长期护理待遇。为提高试点运营管理效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健全长期护理机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积极推动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估标准、护理服务标准等方面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在风险管理、服务网络、长期资金等方面优势,鼓励保险机构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逐步成为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社会力量。 适老化改革破解“数字鸿沟”难题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老年人逐步被数字生活“边缘化”,数字困境问题愈发明显。 《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需求。持续推进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 适老化改造,既是帮老年人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让银行机构适应社会年龄结构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优先通道、银发服务驿站、适老版手机APP……银行服务适老化改造正在加速,线上线下齐发力、软件硬件同改造,不仅帮助老年客户跨越“数字鸿沟”,更好融入智能时代,也让他们更了解金融行业、金融产品,进一步感受到银行服务的温度。 许多银行机构的适老化改造效果显著,改造逐步呈现出更加机制化、融合化、特色化的特征。从说话语速、柜台高度等细节标准定制化到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打通、软件硬件适老化改造结合,形成了互补互促的适老化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服务体验。 “在线上方面,为优化老年人阅读,我们推出页面更简洁、操作更简单的'大字版口袋银行APP’;在简化老年人沟通流程方面,开设人工服务专线。”记者在平安银行网点大厅内看到,一名客户经理正在帮助来办理业务的一位老年人操作手机页面。 同时,线下方面,平安银行打造VIP通道,为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优先办理特权;不定期开展公益教学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操作演示,解决老年人对智能设备应用的困扰,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懂“老”所需,才能做到服务“适老”。据了解,除平安银行外,其他各银行也在积极推进手机APP、银行网点业务等方面的“适老化改造”。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让改造成为常态,让改造更加精准,为老年客户带去更多温暖和保障。 金融机构如何发力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其作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已逐渐显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次《规划》提出,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有序探索养老服务领域资产证券化,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相关责任险及机构运营相关保险。 “整体看,养老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低、资金收回慢、受到管制多,对资金的吸引力较弱。参与企业一般需要有资金实力、长期发展规划,并能形成复合商业模式。”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建议,通过投资活动促进养老产业的供给,包括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降低资本要求,提高投资限额;支持发行投资于养老产业的非标准化投资产品等方式。 对商业银行而言,可通过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来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合理融资需求。 据悉,早在2021年初,中国银行就发布了《中国银行支持银发经济发展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提出23项具体举措,从加大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产品、提升服务体验、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支持银发经济发展。截至2021年末,中国银行全年新增养老产业贷款约29.5亿元。 “中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医养结合贷’和'普惠养老贷’两款养老专属贷款产品,同时各地也结合地方特色推出'颐养贷’、'床位贷’、'享养贷’等产品。”中国银行银发项目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养老专属贷款产品为面向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类机构以及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受到政府扶持、以普惠性养老服务为主的养老机构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提升审批质效。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养老服务投资的投资周期长,回报率较低。因此,养老服务需要有国有经济托底的同时也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需要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一步,金融机构应继续匹配养老服务的融资需求,开发出与养老服务投资相配套的相关融资产品,促进养老产业长效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