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羽恒​《鞭炮》指导老师:盛珍珍

 新用户83807955 2022-03-07


鞭炮

浙江省衢州市大成小学五1班

李羽恒

过年的时候,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放鞭炮了。用打火机点燃一个鞭炮,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它丢到河里,静等一会儿,河面上就会鼓起一个"包",从中还会冒出一个个小泡泡。放鞭炮,是我们中国人过年期间的习俗。
早在两千年前,那时还没有火药和纸,人们就把竹子放在火里烧,让它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竹竿一节一节地燃烧,连续发出很响的声音。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人们经过不断地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接着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就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习俗。北宋时,我们中国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鞭炮,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原来叫“炮仗”,后来又改为“鞭炮”。
 在火药发明之前,只有“鞭”,没有“炮”。人们甩鞭子,鞭子的尾部就发出“啪”的声响,这种动作作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火药发明以后,制作的“火药爆竹”,有些“火药爆竹”的声音与鞭子甩动的声音类似,所以就出现了“鞭炮”的说法。
 现在,你了解它了吗?不过,燃放鞭炮要注意安全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