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24日,禹王山血战,虎将王秉璋血染战衣,强撑着走到师长张冲面前,为的只是要师长检验身上的子弹是不是从前面射进去的。 战前誓师大会上,张冲曾说过:“我们彝族老祖宗治军有个规矩,前面有刀剑伤者,奖;背后有刀剑伤者,刀砍其背;我们一八四师决不贪生怕死,做脊背挨子弹的逃兵,谁给老祖宗丢脸,军法不饶!” 当张冲派人护送王秉璋下山时,这位战场硬汉坚决不从。他说:“我的伤离命还远,能自己走下去,送我一人,禹王山就少了一个战士!” 请记住这场战役,更不要忘记这群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滇军。 他们刀枪不入吗?不,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以一当十吗?不,他们曾付出过死亡率52%的战场惨重代价。 时过境迁,太多人忘记了当年滇军的存在,这支从中国版图最南端的云南一路拼杀到最北端吉林的队伍,有着最严明的军纪也有着最强的战斗力。对于日军来说,滇军就如当年60军副军长张冲形容的那样:“不探实了我们没人,是决不敢进! 为何当年抗战最高统帅会三次通电嘉奖滇军?不可否认,抗战成就了滇军,而滇军存在过的意义绝非打赢抗战这样简单。 从武器装备到排兵布阵,从军纪严明到力主优恤,从家国大义到誓死不退。滇军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军人的强悍,也让后人明白,当年抗战胜利不是中国人的幸运,而是这些先烈拼死血战换来的结果。舍生忘死的中国军人可以靠自己的肉体,守护祖国的每一寸热土。 请跟着笔者的脚步,让我们走进那一段岁月,听英雄的铿锵心跳。 响应时代的铁血滇军,民国军队的最强血统在中国近代抗争史上,云南地区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尤其在民国时期,云南历史进程的发展曾多次走在了时代发展的最前沿。 从反袁护国战争到反蒋运动,从抗战到西南的彻底解放,云南地区起到的作用都是决定性的。 当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到西南联大的建立,云南在全国的文教事业以及科学技术领域都开始独领风骚,滇军恰好就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滇军,顾名思义“云南军队”,历史中专指民国时期(1912-1949)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也就是说,这支队伍曾不隶属于国民政府以及我党,具有十足的独立性。 可滇军与生俱来的反抗精神,却是无法取代的。 众所周知,民国时的中国堪称羸弱,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在“整军经武、以救危亡”的口号下在云南组建陆军第十九师,加上云南全省巡防营共计3.5万人。 辛亥革命结束后,云南境内的军事力量开始了新的整合,最终演化为了由云南地方实力派控制的独立滇军。 与其他地方军事力量不同的是,滇军从成立后就一直十分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例子,就连朱德、叶剑英这样的开国将帅都曾成长于此。 曾有外界评价:“云南讲武堂之声誉昭著,不亚于日本之士官、保定之军官学校。” 朱德也曾评价:“革命熔炉。” 在当年敌我难分且国内时局诡谲的情况下,滇军极少出现明显派系之分,如此也保证了当年的云南地区社会稳定。每当民族危机来临时,滇军又是最先挺身而出的那一个。 滇军当年在援川、援黔、援藏三次军事行动中得以在全国名震四方,而反袁护国战争更是让国人领略了滇军爱国的严正立场。 当年的滇军有着“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称号,这样一支响应时代的地方武装,凭借自身的威猛与进取,注定了其成为民国军队最强血统的存在! 抗战封神,“国之劲旅”实至名归在反袁护国运动结束后,唐继尧靠着不断壮大的滇军大有问鼎中原之势,甚至开始头顶“西南王”的称号。直到龙云统一云南并接管滇军后,这支队伍开始从军事、人事、编制、教育训练、征调补充等方面进入全方位的蜕变。 虽还是地方军身份,可各项实力均胜过装备不凡的中央军。抗战爆发时,举国上下一致抗日的气氛感染着龙云,这位地方军统领尤其对我党提出的统一战线主张拍手称快。 他曾说过:“身为地方行政负责者,当尽以地方所有之人力财力,贡献国家,牺牲一切,奋斗到底,俾期挽救危亡。” 1937年8月,在南京“国防会议”上,龙云当即允诺出兵20万,以此支援全国抗战进程。 事实上,当年的龙云表面上听命于蒋介石,实则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大为质疑。 他曾对滇军军政负责人说过:“日本是真的干起来了,中央却毫无准备,看局势是很危险的。我们自己要迅速充分准备。大家不要怕,在北方有八路军,南方各省很多朋友也都有决心抗日。” 从这一点来看,滇军当年在救国思想上就与八路军极为投缘,这一点也注定了抗战开始后滇军不断创造着军事奇迹。 在国防会议结束后,不到一个月,龙云便将现有滇军6个旅12个团组编成1个军,番号为陆军第60军,共计4万余人,卢汉为军长,随即奔赴抗日战场。 滇军出师抗战后,遇到的第一场惨烈战事便是台儿庄战役。在这场漫长战事的第二阶段中,滇军起到的作用极为重要。 当时的日军为了打通津浦线而选择攻占徐州要塞,前去参与战事的恰恰是最为精锐的板桓师团以及土肥原师团。当20万日军一路直扑台儿庄时,蒋介石只能在最为危急时刻急调滇军前去支援。 阵地当前,滇军一八三师五四一旅潘朔端团尹国华营最先与日军在陈瓦房打起遭遇战。全营官兵视死如归,弹尽粮绝便开始白刃战。哪怕拼到最后时刻,也要选择怀抱集束手榴弹滚到坦克下与日军同归于尽。 曾有日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在满洲见识了猴子军,今日遭到了蛮子军的顽强抵抗!” 陈瓦房一战,尹国华全营仅一人生还,500余人为国捐躯,成功阻止了日军攻入陈瓦房的计划。 与此同时,在邢家楼、五圣堂一带,五四二旅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就连旅长陈钟书最后也英勇牺牲,在他之后,无数滇军优秀将领都战死沙场。 当年日军正面突破台儿庄的进攻时,滇军在陈瓦房、邢家楼、西黄石山、辛庄等地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迫使日军改道禹王山,也就有了滇军战史上的丰碑——禹王山血战。 有如开篇提到的那样,全体滇军将士在禹王山都已然忘却了死亡的恐惧,他们遭遇了最惨烈的伤亡,也让日军全线溃败。 就连当时的日本报纸都曾如此报道过滇军的威猛:“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这样威猛冲锋,置生命于不顾,实为罕见。” 当年,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曾亲自致电六十军军长卢汉:“贵部英勇奋斗,嘉慰良深。查敌之苦困缺乏,较我尤甚,盼鼓舞所部,继续努力,压倒倭寇,以示国威。” 仅在台儿庄战役期间,最高统帅都曾三次通电嘉奖,这些嘉许不是滇军花拳绣腿所得,恰恰是无数英雄血铸就而成的珍贵战果。 将近一个月的浴血奋战,滇军共歼灭日军12000余人,滇军伤亡达到18844人,旅长以下各级指挥官阵亡178人,是中国抗争史上少有的惨烈,更是少有的奇迹。 阵地上,滇军没有官兵因胆小而退却,更没有人因怕死而逃跑。前面打光了,后面的会勇敢冲上去,哪怕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滇军依旧是不怕牺牲地前仆后继,“国之劲旅”称号实至名归。 解放前的明智选择,走向光明的滇军也是金灿灿的历史继台儿庄战役后,滇军继续在徐州突围、武汉外围保卫战中创造奇迹。 1940年9月,第60军第182、184师调回云南,成立滇南作战军,日寇虽陈兵滇越边境,但终未能进犯滇南。 1941年5月,日军再次分九路突袭中条山,第3军军长唐淮源中将、第12师师长寸性奇少将 为国捐躯。 出师8年,滇军名将、烈士辈出,42万云南健儿出滇抗日,牺牲了22万余人。其中包括上将一人(唐淮源),中将一人(王甲本),少将四人(寸性奇、严家训、陈钟书、尉迟敏)。 而在抗战胜利后,深谙权谋的蒋介石却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滇军收入囊中为己所用。在龙飞被软禁后,卢汉的存在算是为滇军日后的辉煌真正打下了伏笔。 这位敢于审时度势并能把握时势的滇军将领,带领着滇军在夹缝中生存。虽也做了些糊涂事,可他还是带领着滇军以最快的速度脱离国民党阵营,回归人民阵营。 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领滇军宣布云南起义。25日,当他在昆明五华山光复楼宴请滇军连级以上军官时,现场发言意味深长:“时代天翻地覆,个人脱胎换骨。现在我把大家带上了路,各位以后的路就要自己走了!” 从乱世的应运而生,到建国之时的华丽转身,滇军完成了使命,也成为了过去。可有这支队伍存在的中国历史,始终都是金灿灿的! 不可否认,滇军当年有着名震四方的“云南精神”,也有着令国民政府、我党军事武装都望其项背的军事力量,可这些依旧不是滇军可以成为中国近代军队王者的最大原因。 不妨看看当年龙云对滇军的治理与协调,军纪为要、大局为重、重视医疗、力主优恤,每一位滇军将士都甘愿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 有滇军这样的军队,何愁日寇不灭?无耻的侵略之徒,终究会是正义之师的手下败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