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梦想童年594 2022-03-07

1976年7月6日,全国各大报纸向国人传达出一个不幸的消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军缔造者、共和国元帅朱德逝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消息传出后,举国陷入悲痛之中。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朱德和康克清

1977年2月,正月十五那天,朱德元帅病逝7个月后,其遗孀康克清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了一封信,请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审处。康克清在信中汇报了三件事,都是对朱德的遗物和文件整理的建议。

汪东兴收到来信后感慨万千,一方面对朱德的伟大革命情怀钦佩不已,一方面也为朱德和康克清数十年的相互扶持而感动。正如朱德生前对子孙所说:“革命者的遗产不是金钱,而是革命精神。”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伍若兰

18岁嫁给朱德,康克清用情至深

1929年2月,朱毛红军进军闽西,首战告捷,不仅歼敌3000余人,还缴获了大批物资,给红军战士们都换上了新军装。但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却坐在油灯下闷闷不乐。因为就在几天前,他的第四任妻子伍若兰不幸被俘,在赣州英勇就义,头颅也被敌人割下来挂在城墙上示众。

毛主席看着流泪的朱德,深知他和伍若兰感情颇深,于是他缓缓开口,安慰朱德:“若兰是一个好同志,党的好战士。”

其实,除了毛主席、朱德外,还有一名女战士对伍若兰的牺牲感到难过和惋惜,她就是伍若兰的战友和和好友康克清。这个从江西农村走出来的姑娘,虽然只有18岁,但已经意识到干革命就会有牺牲,必须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才能临危不惧。

康克清出生于江西一个渔民家庭,亲眼目睹山河破碎、饥民遍野的她,14岁那年就参加了革命,投身于民族解放的热潮之中。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康克清

康克清的父亲和养母不愿女儿抛头露面,给她安排了好几桩亲事,希望她能安心相夫教子。但康克清一心革命,她对父母说:“爹娘,我的婚事我自己决定,革命道路我走定了,谁也拦不住!

1929年春,康克清跟随红军进军闽西,她的爱情也不期而至。彼时,朱德正处于丧妻之痛中,内心十分酸楚,贺子珍、曾志等女同志看在眼里,同情他的遭遇,于是张罗着给他介绍起对象来。这个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伍若兰的好友康克清。

起初,康克清对与朱德的结合并没有把握,朱德是堂堂的军长,大自己十几岁,两人之间似乎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在一来二去的对话中,康克清渐渐了解到朱德的过往,在倾佩之余,也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朱德看她不反对,于是适时提出:“你愿意和我结婚吗?”

康克清心砰砰直跳,羞红了脸,答应了朱德的求婚。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朱德和康克清

这年春天,43岁的朱德和18岁的康克清喜结连理,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毛主席对朱德再婚十分高兴,在婚礼上送上祝福:“秧好一半谷,妻好一生福。”

不过在结婚当晚,康克清就在洞房内和朱德约法三章,她说:“我要工作,也要学习,生活上的事不能指望我过多。”

朱德哈哈大笑,连连点头,告诉新婚妻子:“你说得对,干革命就不能当官太太,当官太太就不要干革命。”

康克清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在结婚后,她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朱德的生活,让他无后顾之忧。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康克清更是成为朱德的好帮手。朱德喜欢看书,但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找书,十分苦恼。

对于丈夫的需求,康克清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为了给朱德找书,她借遍了身边的战友,每到一个地方首先拜访当地的私塾先生,询问对方能不能借书。靠着康克清的努力,朱德在那几年读了不少书。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也对康克清的做法大为赞叹,他说:“老总啊,克清同志不仅是你的贤内助,还是你的好老师啊!

朱德体恤康克清的不易,平日里也十分照顾妻子,但有一次,他罕见地朝妻子发了脾气。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不铺张浪费,能省即省,始终保持着农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他除了几套用于参加国事活动的衣服,平时穿的衣服打着各种各样的补丁,洗得发白,却不舍得扔,坚持在穿。

有一次,朱德回家时,一名裁缝走过来要为他量体裁衣,一问才知,他是康克清专门请来的。朱德很不高兴,和夫人讲起了道理,他说:“衣服能御寒就行,何必做新的?国家现在有困难,能节约一块布也是好的。”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朱德、毛主席

朱德逝世,遗孀康克清汇报三件事

朱德一生为国为民,晚年患上了许多病,出于对他的身体考虑,医生特意叮嘱康克清,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能吃肉,最好每顿都吃保健菜。康克清根据医嘱,亲自为朱德制定食谱,安排朱老总的伙食,既保证饭菜有营养,也监督朱老总。

一次,国民党元老、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廖承志前来看望朱德,点名要吃回锅肉。回锅肉是朱老总的最爱,但患病之后有几口,不能吃肉。当夫人康克清把一盘香喷喷的火锅肉端上桌时,朱德欲言又止,心中五味杂陈,自己又不能吃,只好打趣康克清:“我这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吃上一顿饱饭,都是你造成的。”

比起周总理来,朱德虽然年长十多岁,但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年龄大了,各种疾病就找上身来。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朱德和周总理

1975年7月,朱德准备离开北京万寿路总参的一处房子,到北戴河静养。听说朱老总要走,身患重病的周总理急忙让工作人员打电话,安排和朱德见面。

在周总理的会客厅,朱德见到了这位并肩作战数十年的老战友。当他看到周总理穿着病号服,身形消瘦,强撑着身体时,阵阵酸楚涌上他的心头,他一把握住周总理的手,关切地问道:“你最近还好吗?”

1976年1月8日,朱德接见完外宾,在家里休息时,收音机里突然传来周总理逝世的讣告。朱德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相信,当即决定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

三天之后,当朱德看到周总理的遗体时,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俯身下来,久久呼唤着总理的名字:“恩来,恩来.......”然后朝着遗体深深鞠躬,向周总理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周总理逝世后,考虑到中央的情况,年近九旬的朱德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工作,身体愈发衰弱。1976年6月,朱德会见过澳大利亚总理后,身体感觉很不舒服。他一开始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并没有在意。结果朱老总连续五天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这一住院,朱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医院。

病来如山倒,朱德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几度陷入昏迷之中,已然不能开口说话。1976年7月6日下午三点,噩耗传出:朱德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井冈山时期算起,毛主席和朱德已经相识了近五十年,他们领导的红军,被称为“朱毛红军”。当毛主席得知朱德逝世,他顿时哭得泣不成声,悲叹道:“朱老总得了什么病,怎么这么快就......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朱德和康克清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其遗孀康克清收拾好悲痛的情绪,给中央办公厅的汪东兴写了一封信,对朱德的遗物和文件的归属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写道:

一,遵照朱德同志生前嘱咐,现将他存放于中办特别会计室的存款20306.16元全部上交国家,当做他最后一笔党费。

二,组织为照顾朱德而特制的新床,手推车以及红旗牌轿车退还给组织,朱德生前穿过的较为珍贵的白虎皮大衣也一并上交。

三,朱德生前所发文件全部上交,还有六百多首未出版的诗词,底稿存在我这里,如中央决定出版,即可提供。

以上意见,请你审处。

这就是朱德留下来的全部遗产,可以看出,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留给了国家,留给子孙的唯有精神财富。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邓颖超。康克清

临终前,康克清:我什么都不要

朱德逝世后,康克清难过了很久,她和朱德朝夕相处近半个世纪,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常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此后的十四年时间里,每逢清明节和朱德元帅的忌日,康克清都会带着儿孙们到八宝山为丈夫扫墓,直到1992年。

1992年2月,康克清被检查出病症,入院治疗后病情始终不见好转,还引发了并发症肾衰竭。躺在病床上的康克清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每到清醒时,她都更加思念朱德,思念自己的伴侣和亲密战友,但这一次她却没办法亲自为丈夫祭扫了。

4月20日这一天,康克清再次从昏迷中苏醒,当时她的外孙刘间在病床前陪护着她。朱德生前最疼爱刘建,看着这个外孙,康克清又想起了丈夫,她抚摸着外孙的手背,呢喃着说:“建建,我昨晚梦见你爷爷了。”

1992年4月22日,康克清病情急剧恶化,生命进入弥留阶段。这位82岁的老人,道出了人生最后一句话:“我什么都不要!

和丈夫朱德一样,康克清没有为子孙们留下什么财产,唯有精神财富。她将一生的精力放在追求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令人可敬可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