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助生殖产业链简要梳理

 盛江河 2022-03-07

Image

查行业数据,就用行行查

🕒 欢迎至官网探索更多: www.hanghangcha.com

Image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AI)和体外受精(IVF),其中IVF技术已占据中美两国辅助生殖市场约95%市场份额。

当前主流IVF技术针对不同适应症分为三类(第四代技术我国尚未批准),其中IVF-ET/ICSI技术应用广泛,PGD/PGS技术通常为可选项目,且有一定争议性,国内应用不到1%。

截至2020年12月,国内共有536家辅助生殖机构,2018年-2020年机构数量复合增速仅有3.75%,增长缓慢。

Image

资料来源: 卫建委,太平洋研究院

辅助生殖业务壁垒较高,牌照是最核心资源。

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请要求较高且申请流程较长,且增量空间有限,未来仍将是辅助生殖行业的重要壁垒。

536家机构中拥有AIH牌照机构536家,IVF-ET/ICSI牌照机构411家,PGS/PGS牌照机构78家。

IVF牌照审批标准高、周期长,受到政策严格监管。

IVF 牌照申请需要通过卫健委专家评审,试运营一年后方可申请开展AID、AIH业务,这个过程通常需要4-5年,一般机构在执业约6年后才能取得IVF相关的技术要求更高的准入证书。Image


辅助生殖产业链Image

辅助生殖行业形成了以“医疗器械/医药供应互联网辅助生殖医疗平台终端服务”为体系的产业链。

中国辅助生殖产业链情况梳理:

Image

上游主要为药物、检验试剂、器械供应商,可满足辅助生殖过程中的药械需求。主要由海外企业寡头垄断。

辅助生殖产业链上游主要逻辑是进口替代。

中游主要指两类企业:提供泛健康经期管理及垂直不孕不育服务的”互联网”辅助生殖的企业。互联网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辅助生殖”的渠道创新,获取丰富的资源,可实现精准获客。

下游是辅助生殖服务机构,受政策严格控制,目前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供给不足,市场分散。

Image

Image资料来源:易凯资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