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与胃疾病辨证

 火帝养生_WSH 2022-03-07

一、脾病辨证

脾居于腹中。其经脉络胃,与之为表里。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脾气以上升为顺。它与胃共同完成对饮食的受纳、腐熟、消化、吸收及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以供全身营养,故称之为“后天之本”。

病理表现】主要是消化、吸收方面的异常和统摄无权。

(1) 脾气虚弱

脾气虚弱则使脾失运健,造成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常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腹胀便溏,或见浮肿、甚则腹部有下坠感,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中成药】补中益气汤

针灸取穴】以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及其俞、募穴为主。针用补法,或兼灸法。

(2)脾阳虚弱

脾阳虛弱使脾运化无权,阴寒凝滞。常见面色觥白,四肢不温,纳少,腹胀,或脘腹隐痛、喜暖喜按,便溏水肿,白带稀而多,舌质淡嫩,苔白,脉沉迟。

中成药】理中汤,黄芪建中汤

针灸取穴】以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及其背俞穴为主。针灸并用,针用补法。

(3)寒湿困脾

脾被寒湿所困,使脾运化失司。常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不渴,头身重困,大便不实或泄泻,或肢体浮肿,舌苔白膩,脉濡缓。

中成药】胃苓汤

针灸取穴】以取足太阴经、足阳明经、任脉腧穴为主。针用补泻兼施法,或兼用灸法。

(4)湿热中阻

湿热阻滞中焦,使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常见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口苦而黏腻,身重困倦,或面目、肌肤发黄,大便溏泻,小便短赤,或带下色黄,秽臭,阴痒,舌苔黄膩,脉滑数或濡数。

中成药】茵陈四苓汤

针灸取穴】以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为主。针用泻法。

(5)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是由于脾气虚弱,导致统摄血循无力,使血不循经。常见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皮肤紫癜(肌衄),兼见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成药】黄土汤,归脾汤

针灸取穴】以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或并用灸法。

二、胃病辨证

胃居于膈下,上腹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与脾以膜相连,其经脉络于脾,与之为表里。

生理功能】受纳(接受、盛纳)和腐熟(初步消化)水谷。胃气以下降为顺。

病理表现】主要是食欲和胃气下降的异常。

(1) 食滞胃脘

饮食停滞于胃脘,使脘腹气机阻滞。常见脘腹胀满或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厌食,呃逆,大便不爽,舌苔厚膩,脉滑。

中成药】保和丸

针灸取穴】以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及其俞、募穴为主。针用泻法。

(2) 胃气虚弱

胃气虚弱使胃纳无权。常见食欲不振,纳少,脘部痞满,或呃逆、呕吐,气弱乏力,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中成药】益气健脾汤,香砂六君子汤

针灸取穴】以取足阳明有经腧穴、任脉和背俞募穴为主。针用补法,或兼用灸法。

(3) 胃寒

寒邪凝滞于胃,使胃气阻滞。常见胃脘疼痛,遇冷则痛剧,得温则痛减,口淡不渴,或胃中水声辘辘,口泛清水,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或弦。

中成药】高良姜汤,吴茱萸汤

针灸取穴】以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腧穴及其俞募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用灸法。

(4) 胃热

热邪蕴结于胃,煎灼津液,经脉阻滞。常见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或呕吐,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齿龈肿痛、溃烂、出血,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数或洪大。

中成药】玉女煎,清胃散

针灸取穴】以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忌用灸法。

(5)胃阴不足

胃的阴液不足使胃失润,和降失常。常见胃脘隐痛,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吁咽燥,或千呕呃逆,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象细或细数。

中成药】益胃汤

针灸取穴】以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忌用灸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