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书写魔都|三本摄影集个案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2-03-08
图片

图片

更多图集请点链接


图片

半两|周仰第三本摄影集
周仰自述:《半两》是我十年来拍摄的“物理故乡”上海,如今终于决定集结成册,实际上,关于一个城市,尤其是关于自己家乡的观察,怎么可能有结束呢?只是十年,似乎又是一个可以言说的时间节点,那姑且做一“小结”吧。“半两”这个标题取自当年的粮票,上海以及江南地区的特殊计量单位,半两粮票表现了上海人的精打细算,一块奶油蛋糕、一根油条、一碗小馄饨,大致都是半两,尝尝鲜,或者刚好一顿早饭,完全不浪费。这些照片也正是在这种“不浪费”的精神下拍摄,多年来,每次旅行之后相机里剩余的那半卷或者几张胶片,总会在回到上海后在城市漫步中消耗掉,这些孤立的城市漫步之偶得,积累十年,终究也可以看出些端倪。于是我将它们回收利用起来——落满灰尘的角落细节,或者城市的日常景象,实际上是我对上海这“物理故乡”无法言表的情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陕西南路|张耀疆第一本摄影集

张耀疆自述:我是陕西人,二十多年前南下谋生定居上海,做了新上海人。陕西南路,恰是上海地铁一号线在核心区的一站,也是这座有着魔都之誉的大都市中一条主干街道,不像老租界或老城厢那么古旧风华,也不像新天地陆家嘴那样时尚气派,而是都市感与鲜活气兼具的、能连接新旧兼容中外的,那种日常、亲切而又略微保持着距离的、带着些优雅和希望的生活的味道。这很像我的人生,不华丽,却也并不庸常,而是,一种平衡。

我信奉中庸,做人做事,以及摄影,从中庸中得以平衡。

这也恰是街头摄影很适合我,以及我能一以贯之对其喜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街头摄影很接地气,足够宽泛,有着太多因未知、偶然而带来的妙趣。另一方面,街头摄影又不必媚俗刻奇,无需承担使命和责任之类的压力,完全自己掌控,是难得的自由。

就像这平平常常的名字,《陕西南路》,也许与影像并无直接关系,只因在上海,很街头,就很贴近我了。

要说吧必须感谢白杉,原本是和他交流他的最新摄影集的,初命名《新天地》,又恰好我们约在陕西南路一带“扫街”,他便半开玩笑说,干脆你的摄影集就叫《陕西南路》吧。后来,他的不断改名,我却始终如一。

还得感谢姜纬老师,影集才刚有雏形,选片编排还差得远,姜sir就欣然作序,其中那段引述张爱玲的文字,“有人在自行车轮上装着一盏红灯,骑行时但见红圈滚动,流丽之极。”简直就是一下子戳在我心里了。

太喜欢了,无论是白杉建议的名字,还是姜sir如画般的序言。

而这些街头影像,当呈现在你面前时,希望你也喜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stop wishing|白杉第五本摄影集(双封面)

白杉自述:“生活在哪,摄影在哪”。自然流淌的生活走向下,我的摄影所呈现的是相对应的动机和结果。“纸上的展览”是我摄影作品输出的首发媒介。从2017年以来至今,我一直持续用摄影集的形式书写“个人成长史”的创作脉络,从个人到家庭,从现实到虚幻。
 
本计划2021年年底发布《停止许愿》(stop wishing),由于图片保存不当,在制作周期的半年内,三次丢失,几乎夭折。最终在一个移动硬盘里,从第一轮筛选的200张素材里形成新的结构完成。这过程至结果,亦如书名本身一样,不许愿、去行动。
 
摄影集共收入109张上海街头照片。带来疫情以来,2021年在上海街头的个体观看,既有让人感觉周遭世界静止的时刻,也有那跃然而出的生命冲力,看似有时随性的拍摄都透露出的是我对于生命和时间概念的省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