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逼孩子死记硬背英语课文了,深度学习才是王道

 昵称VXyCk 2022-03-08

在我们的学习交流社群和抖音直播间中,常有家长问“《典范英语》的故事很精彩,课文要背诵吗?”

小典想说:背诵不是学习的目的。我们反复强调要“理解为先”,千万不要走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没有深度学习,孩子无法真正掌握知识!

1

掌握知识,还是做“复读机”?

“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讲过一个故事:

成就不亚于爱因斯坦的普朗克,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便开始每天奔波于世界各地讲授他的量子力学理论。

由于每次都讲一样的内容,讲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司机已听得烂熟,就对普朗克说自己可以代替他上台演讲。

到了德国慕尼黑后,普朗克假装司机,而司机登台,果然对着一群物理学家和学生,洋洋洒洒地讲了一番,和普朗克讲得一样,内容非常完整。讲完后,有个教授举手提问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司机听完只好笑着说:“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这样吧,我让我的司机回答一下……”

讲了这个故事后,查理·芒格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另一种是表演

在这个故事中,司机的确背熟了演讲稿,但他不过是鹦鹉学舌,做了普朗克的“复读机”,并没有真正掌握量子力学理论的知识。

他的这种以记忆为主,信息复制性和机械性较强的学习表现,是教育者所说的“表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也叫浅层学习)。表层学习只是在大脑中形成短期记忆,没有理解知识的内涵、没有搭建起知识结构,在遇到问题时自然也就无法运用自如。

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停留在表层学习这个阶段。

要知道,“流畅背诵”不等于“会了”。表层学习往往会带来一种错觉,心理学上称之为“感觉假象”:流畅度会让人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核心。

表层学习的危害,可以借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总结——

文章图片1

所以,回到家长关心的“背诵”话题,我们始终不提倡“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一则,这将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二则,会让孩子停留于表层学习,无法做到“知之为知之”和“学以致用”。

2

学会由浅入深,更上一层楼

对孩子的学习期待,并不该过分纠结于短期成绩,而应关注长期成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把终身所学织成一张细密坚韧的知识网。用这张网,他们可以轻松抵抗不可预期的未来挑战。

但表层学习只是在脑中增添了几个新的知识点,并没有连成片。想要织成网,就需要由浅入深,帮助孩子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思想源自美国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于1956年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其中,表层学习涉及这个“分类金字塔”底端的知识(记忆),而深度学习是更上一层的理解(领会)。

文章图片2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1976年,瑞典哥德堡大学两位学者费尔伦斯·马顿和罗杰·赛尔杰两人做了一项阅读实验,首次正式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

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学习大体上可分两类。

一类学生喜欢追根究底,不仅满足于是什么,还喜欢探寻为什么,并且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另一类学生则满足于对学习材料的复述,只要能重现或者复原学习材料即可,不求甚解。

前者是深度学习者,而后者是表层学习者。在针对同一阅读文本的测验中,前者表现更好。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也丰富起来。英语教育专家、牛津大学访问学者霍庆文先生在研讨会报告中指出——

死记硬背是一种表层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以应试为目的,机械、重复、被动,不涉及高阶思维,实践证明是低效的,与素质教育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背道而驰。

而深度学习则不同,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和素养为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理解意义,主动建构意义,注重高阶思维,代表了未来学习方向。

从深度学习的特征来看,它具有多重优势。

首先,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你不理解就把它背下来”——孩子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样以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为特征的表层学习容易让孩子形成“为考而学”的意识,久而久之就把他们与知识的学习目的、应用情境等分隔开了。

深度学习所强调的深入理解,是建立在调用已知知识基础上的,它能让孩子拥有两重收获:既可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要素,还可以不断整合、生成新的认知结构。

这个理解过程需要孩子全脑、全身参与知识的加工,不仅让孩子收获了新知识点,还能培养孩子感受、欣赏等情感素养。

其次,培养高阶思维。

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以英语学习为例,我们来看看这种高阶思维是如何发生的。

文学家、翻译家钱锺书先生当年以罕见的英语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可以在国际会议中毫无障碍地用英语演讲。他并不靠死记硬背,而是这样学的:

1. 小时候因对英语小说感兴趣,不满足于中文翻译版便发奋大量阅读原版,达到列英文书单信手拈来的地步。

2. 阅读时不以学英文为目的,而首要是掌握知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英语搭配和英语文化,为日后打下基础。

3. 看到好词好句或自己有心得就记下来,过后会复习所学的东西。每本书读两三遍,甚至四五遍,有新的阅读发现,就补充到笔记中。笔记中往往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学科相互印证。

细细解剖钱钟书先生的学英文经历,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学习过程暗合了深度学习的方法。

记忆、理解

大量阅读原版——习得好词好句——理解并记录阅读心得

应用

用英语写笔记、著作、翻译

分析、评估

反复阅读——旁征博引、补充笔记

第三,实现运用自如。

在深度学习基础上,孩子能够实现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对所知所学深入探索并随时迸发出创造的灵感。

爱因斯坦在去专利局上班的路上,看到伯尼尔钟楼时,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公交车以光速移动,那么从车上看钟楼的指针会不会是静止的呢?”这个假设使得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狭义相对论从此走入人们的视野。

而另一个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做了个白日梦,梦到一条首尾相咬的蛇,这条蛇成了他发现苯分子结构的线索。

在自己的领域探索得足够深入时,灵感就有可能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显现出来。

深度学习让我们脑中的知识能实现更多的关联,且积累得越多,反应就越快。

3

如何做到深度学习?

知识的海洋虽然内容庞杂,学科门类众多,学习方法丰富且各有特色,但是想做到深度学习并不复杂,只要帮助孩子掌握核心技巧就可以。

在学习《典范英语》时,家长可以尝试以下两个方法。

01. 苏格拉底教学法,反复提问

文章图片3

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看,深度学习始于理解

中文里有“学而不思则罔”,英文里也有“The real purpose of books is to trap the mind to think about myself”这样的名言。因而,为了促进孩子更好地理解、消化所学,可以善用“提问法”来引发思考。

家长试着从生活和书籍内容出发,围绕现实和故事情节设置有启发性的讨论。当孩子读《典范英语》故事时,可以从设置一系列关键问题开始:

文章图片4

△ 《典范英语》(2a-L12) What is it?

What is it?这篇课文,可以利用5W1H进行提问(What/Who/When/ Where/Why/How)。根据课文的情节设计一些问题,采用递进式提问。

What happened?

Floppy found something. How did he find it?

Did Biff know what it was?

Did Wilma know? What did she think it was?

Did Wilf know?

Did chip know? What did he think it was?

Who knew then?

What was it?

当孩子进阶到《典范英语》(7-10)等章节书阅读时,还可以问下面这些问题,来提升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章图片5

△ 《典范英语》(7)L1 What will Walrus do?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North Polar?

Can you name some animals living there?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animals if the weather keeps getting warmer?

Why did Walrus join in the show?

Did everyone like him during the show? Why?

Did Walrus realise his dream? How did he feel?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

我们熟知犹太人以“爱学习”和“聪明”著称,他们日常倡导的“犹太学习法”中也坚持提问这一点。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西多·拉比在采访中说,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一句:“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吗?”

但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

在犹太人家庭里,父母不仅鼓励孩子变成“十万个为什么”,而且不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因为每告诉一次,孩子就会失去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

02. 犹太式辅导法,以教促学

文章图片6

通俗地讲,这种方法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讲当天所学知识,不仅符合深度学习“理解”这一基础,也涉及深度学习中的高阶思维,也就是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日本学者坂本七郎在1300个家庭中试验了此方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帮助了很多孩子有效地提升了成绩。

在《典范英语》学习所提倡的“四步法”中,我们一再强调“复述故事”而不是“背诵故事”,便是这个道理。

如何践行“犹太式辅导法”呢?

Step 1 心理建设

和孩子坦诚沟通,慢慢引入学习话题;

然后可以讲述犹太人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并对这种方法感兴趣。

Step 2 准备工作

告诉孩子讲述的方法:爸爸妈妈做低年级学生,你来做老师,把学到的内容教给我们。

确定好讲述的内容:比如今天看过的《典范英语》故事,或者他擅长的学科。

选择固定的时间:每周2~3次,每次20分钟,让孩子没有太大压力。

Step 3 开始上课

前5分钟,让孩子靠回忆来讲述,不能看书或笔记。

后15分钟,如果孩子讲不出来,可以看书或笔记讲解。

在讲课过程中,家长可以就各个部分进行提问。

Step 4 瓶颈问题

孩子讲不下去,可以让他回忆老师的讲课顺序,家长帮助梳理大纲,形成思维导图。

文章图片7

△ 思维导图:《典范英语》(3a-L3) At the Seaside

孩子在讲解时,要调动记忆、图像,不仅提升了理解力,还锻炼了表达和思维,并且课堂上他们也会更认真听讲。而随着知识不断深入地掌握,他们运用的能力也会愈加娴熟。

还有一点好处是,在父母“示弱”和角色互换的互动中,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呢。

沙滩上的字,一波海浪卷来,瞬间就冲刷无影;

山石上的摩崖石刻,历经千百年风沙,却不曾磨灭。

表层学习就好比字落沙滩,禁不起风吹浪打;深度学习就如字刻石上,历久弥新。所以死记硬背,不如“熟读而精思”。让孩子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深度学习,真正地提升素养,自信地面向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