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则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摘自《我读弟子规》)

 惟虫能天 2022-03-08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常常哀思父母养育之恩,提起父母时会难过哭泣,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父母已到人生终点,要庄重地为他们办丧事,遵守相应的礼节。丧事礼节,儒释道各家或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有不同,我们要尊重父母生前的信仰和意愿来办理。


在古代父母去世,儿女要为父母守丧三年。期间家里不能办任何喜事,也不能去参加任何喜庆活动。自己的穿着要朴素淡雅,不能妖冶打扮。我们小时候见到父母去世的子女,孝帽要戴好长时间,在外工作的人胳膊上的孝条也要佩戴好长时间。在此期间不仅本人态度哀戚,其他人见后也要神情庄重起来并表示哀悼。现在未必也要这样做,但注意生活的谨严是必要的。孔子的弟子曾就此问过孔子,说守丧三年是不是太久了。孔子当时听后很生气地说,难道你没有得到过父母三年的爱抚吗?我们从出生到三岁,不知道父母要经过多少心照顾才能健康成长,我们守孝三年你还嫌多吗?古时守孝三年的传统,公职人员也不例外,无论大小官员都要严格遵守,否则被查出来要遭责罚。现在与古代的情况已大有不同,这种做法已无法遵行,但对父母的孝心是一样的。


《孝经》里讲,父母在世时应以恭敬心奉养,父母去世时要庄重哀戚地办丧事。有些地方,父母年迈去世被称为“喜丧”,要吹吹打打、吵吵闹闹地办丧事,这很不合适。还有些子女,父母在世时不孝,去世后大操大办搞得红火热闹,这是在买孝,是伪孝。“丧三年,常悲咽”是怀念、感恩父母孝心的表现。但尽孝不在一时也不只三年,而是终身的事情。我的父母已去世十几年了,每当想起他们仍会伤心落泪,有时还会在梦中哭醒,这时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慨和遗憾。唯有遵循他们的教诲,好好做人做事,方可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历史上有个有名的故事,叫王裒泣墓。王裒是晋朝人,他母亲生前很怕打雷,母亲过世后他在母亲的坟旁筑了一个小屋。每当风雨交加和打雷时,王裒就跑到墓前呼叫着母亲说,你不要难过不要害怕,我就在这里陪着你。他这种至孝精神令人感动。


“居处变,酒肉绝”。在父母去世和守孝的时间里,衣着要朴素不能大红大绿,家里一切喜庆的装饰都应撤下,不仅家里不能进行娱乐,外面的相关活动也尽量不要参加。生活上要简朴,若能禁绝酒肉坚持素食当然更好,起码不能大鱼大肉,胡吃海喝。

古人须具卓见,对俗客莫进箴言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父母的丧事要按礼法去办,祭祀要诚心对待。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孝经》中讲,为父母办丧事,要有哀戚庄重的心情,祭祀时要庄严肃穆,不忘父母的教诲。孝敬父母不仅体现在生前孝养和丧事庄重上,对祭祀也要高度重视。《朱子治家格言》提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论语》中也讲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子女在重要节日,若无特殊情况要亲自到父母坟前去祭奠,祭祀既要如理如法也要入乡随俗,最重要的是有恭敬心。祭神如神在。祭祀父母时如同他们就在身边,我们祝祷的语言就如与父母对面说话一样,这样会使父母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


祭祀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要把孝传承下去,把感恩心培育起来。祭祀可以提醒我们,牢记祖先和父母的教诲,要给祖先争光,不给父母丢脸。有位小朋友的外婆去世了,在灵车上他舅舅抱着他外婆的骨灰,路上比较颠簸他舅舅马上跟司机说,请您开慢点,我母亲不习惯坐快车。这个小孩子很感动,随口就说,舅舅说的对,事死者,如事生嘛。事情虽小,但这个小朋友和他舅舅的孝心值得称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