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市场向敷尔佳等头部品牌集中

 观研天下 2022-03-08

一、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概况

1.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定义及核心成分

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又称医用冷敷贴,主要用于激光、刷酸等对皮肤有一定刺激和损伤的临床操作术后皮肤屏障修复,其功效主要是特定情形下的镇静、舒缓、角质层水合保湿。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可分为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和非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两大类,核心成分包括胶原蛋白、玻尿酸、壳聚糖、富勒烯、抗菌肽等。

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核心成分

核心成分

使用功效

原理

胶原蛋白

保湿、修复

大量羟基使动物源胶原蛋白的具有保湿、修复力,促愈合;酪氨酸残基和酪氨酸酶结合,防止酪氨酸转化为多巴醌,抑黑色素;天然亲水基团、保湿因子,维持角质层水分;加强血小板凝聚、黏附,开启内源性凝血途径,利于止血愈合;敷料的微酸环境抑菌、改善皮脂腺分泌排泄、软化角质层。

玻尿酸

锁水、保湿、润滑

形成致密分子层,防止细菌感染;组织受损初期,HA同纤维蛋白结合,构成细胞间基质框架,调节成纤维细胞增值、颗粒组织形成;加快上皮细胞的迁移速度,促进巨噬细胞的调集;传运某些蛋白质、多肽如生长因子至创伤部位。

壳聚糖

抑菌、止血

破坏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壳聚糖直接进入细胞产生絮凝作用;表面的正电荷与红细胞的胞壁酸结合,血块凝集,分子结构使血凝块更坚固。

富勒烯

抗皱、美白、预防衰老

亲和、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能力极强,预防肌肤衰亡。

抗菌肽

抑菌

通过静电作用吸附聚集在细菌表面,疏水端插入细菌磷脂双分子层中,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死亡。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二、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特征

1.产品高定价

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定价水平高于普通面膜,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单片价格几乎都在25元以上。海外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定价水平高于国内,国产面膜可低至5-10元/片。

医用皮肤修复敷料代表品牌单片面膜价格对比

类别

品牌

产品

单片价格

医用敷料

敷尔佳

透明质酸医用修复(白膜)

25.2元

透明质酸医用修复(黑膜)

33.8元

创福康

胶原蛋白医用敷料-三类

37.6元

胶原蛋白医用敷料-二类

35.6元

可复美

类人胶原蛋白敷料

35.6元

贝泰妮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贴敷料

41.3元

荣晟

医用冷敷贴

7.8元

芙芙

医用皮肤护理敷料

29.9元

芙清

医用促愈功能性敷料

27.6元

海外品牌

欧莱雅

玻尿酸补水保湿面膜(即“安瓶面膜”)

26.5元

理肤泉

B5多效保湿修复面膜

33元

SK-II

补水面膜保湿修护贴片(即“前男友面膜”)

123.3元

蒂佳婷

补水保湿急救海藻面膜(即“蓝丸面膜”)

29元

国产品牌

创尔美

胶原多效修护面膜

29元

贝泰妮

多效补水面膜

12.4元

可丽金

类人胶原蛋白健肤修护面膜

50.2元

珀莱雅

神经酰胺面膜

4.95元

玉泽

积雪草安心修护面膜

23元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2.消费高客单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对原材料选用标准、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更高,从而生产成本较高致使定价较高。以贝泰妮、敷尔佳为例,2020年,贝泰妮医疗器械单价99元,远高于护肤品的46元及彩妆的38元。敷尔佳医疗器械类产品客单价比化妆品类高3-4元。

2017-2021年H1贝泰妮护肤品、彩妆、医疗器械单价对比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286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2018-2021年Q1敷尔佳医疗器械类、化妆品类单价对比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303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3.顾客高复购

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凭借成分安全且功效性强,在目标消费者群体中有较高的认可度,其复购率高于普通化妆品。以敷尔佳为例,2020年,敷尔佳消费频率在3次及以上的顾客占比为90.6%;2021年Q1,敷尔佳消费频率在3次及以上的顾客占比高达95.8%。

2018-2021年Q1敷尔佳消费频率在3次及以上的顾客占比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332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4.企业高盈利

医用皮肤修复敷料企业毛利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较高水平。目前,敷尔佳、创尔生物、贝泰妮等企业盈利能力较为领先。

三、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发展环境

1.供给端

我国政府部门对医用皮肤修复敷料供给端的强监管,有利于市场出清,部分中小企业或不合格的产品及原料将会退出市场,有利于研发实力强的品牌发展。

(1)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广告投放规定严格

我国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分机构管辖管理,即按照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对应不同等级的行政等级监管机构,一类医疗器械需向市级政府提供备案资料,实行备案管理制度;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制度,二类需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资料,而三类医疗器械则需向国务院进行申请,并且提交的申请材料中需包含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及临床试验报告,审查过程严格,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要求较高,存在稀缺性。

医疗器械注册证划分标准及申请方法

医疗器械类别

风险程度

管理措施

申请方法

检查资料

第一类

低度风险

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产品检验报告可以自检报告;临床评价资料不包括临床试验报告,可以是通过文献、同类产品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

第二类

中度风险

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产品检验报告应当是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应当包括临床试验报告

第三类

较高风险

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显示,医用皮肤修复敷料管理类别为二、三类医疗器械,广告投放有严格的规定。2018年施行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显示,二类以上敷料皆为无菌提供,可用于创面护理修复,而一类敷料非无菌,不适用于创面愈合。用于非慢性创面、接触真皮深层及其以下组织且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的的医用敷料,管理类别由三类降为二类。销售端来看,需申请医疗器械广告批准文号才能进行广告宣传;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单位应有两名以上熟悉药品、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的人员,且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广告投放要求较严格。

械字号贴式敷料相关医疗器械分类明细

一级

二级

产品描述

预期用途

品名举例

管理类别

温热(冷)治疗设备/器具

03物理降温设备

通常由降温物质和各种形式的外套及固定器具组成。降温物质不应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体表面特定部位的降温。仅用于闭合性软组织

医用冷敷贴、医用降温贴、医用退热贴、医用冰袋、医用冰垫、医用冷敷眼罩、冷敷凝胶

创面敷料

01创面敷贴

通常由涂胶基材、吸收性敷垫和可剥离的保护层组成。其中吸收性敷垫一般采用棉纤维、无纺布等可吸收渗出液的材料制成。吸收性敷垫可单独使用,用绷带或胶带等进行固定。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

用于非慢性创面(如浅表性创面、手术后缝合创面、机械创伤、小创口、擦伤、切割伤创面、穿刺器械的穿刺部位、I度或浅II度的烧烫伤创面、婴儿肚脐口创口、激光/光子/果酸换肤/微整形术后创面)的护理,为创面愈合提供微环境。也可用于对穿刺器械(如导管)的穿刺部位的护理并固定穿刺器械

创面敷贴、透明固定敷贴、透气敷贴、弹性敷贴、防水敷贴、打孔膜敷贴、指尖敷贴、指关节敷贴、脐带敷贴、眼部创面敷贴、无菌敷贴、伤口敷贴、创口敷贴、无菌粘贴敷料、医用敷垫等

08液体、膏状敷料

通常为溶液或软膏(不包括凝胶)。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无菌提供

通过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起物理屏障作用。用于慢性创面及周围皮肤护理

无菌液体敷料、无菌喷剂敷料、无菌伤口护理软膏、无菌液体伤口敷料

通常为溶液或软膏(不包括凝胶)。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不可被人体吸收。无菌提供

通过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起物理屏障作用。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非慢性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护理。

无菌液体敷料、无菌喷剂敷料、无菌伤口护理软膏、无菌液体伤口敷料

通常为溶液或软膏(不包括凝胶)。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非无菌提供

通过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起物理屏障作用。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护理。

液体敷料、喷剂敷料、伤口护理软膏、液体伤口敷料

10生物敷料

主要成分为可被人体吸收的胶原蛋白。通过覆盖在创面上,物理屏障创面。不含活细胞。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

用于烧烫伤及创伤、皮肤缺损及所致深层创面(采用手术及非手术医治时)覆盖创面

生物敷料、猪皮生物敷料、无菌生物护创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

14胶原贴敷料

通常由胶原蛋白原液(含胶原蛋白、去离子水、甘油、医用防腐剂)和无纺布组成。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

用于提供皮肤过敏、激光、光子术后创面的愈合环境

胶原贴敷料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2)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审批流程、注册流程复杂且周期较长

从审批流程来看,医疗器械的注册周期长于其他类型产品。注册周期方面,一类医疗器械注册周期平均为1-3个月,二类平均为0.8-2年,三类注册证在2年以上,同时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需提供临床试验报告,是否需要开展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及获得周期,决定了审批时间的长短。提交注册申请后,技术审批环节较为关键,需要召开专家咨询会,外聘专家审批或与药品审批机构联合审评,展开体系核查,审批难度取决于资料的充分性及技术难易情况。

注册流程方面,《化妆品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正式开始实施,对原料及产品、生产经营等方面均提出新的要求,《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对功效性护肤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审批流程方面则需进行安全性和功效性检验并取得合格的检测报告,抗皱、紧致、舒缓等功效的产品需提供实验室试验,对行业的强监管有利于市场出清,部分中小企业或不合格的产品及原料将会退出市场,有利于研发实力强的品牌发展。

(3)医用皮肤修复敷料面临更高的生产技术要求

从生产技术要求来看,二类及三类械字号产品面临更高的生产技术要求。人员要求方面:企业负责人需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管理者代表(二类)需为大专及以上或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3年以上质量管理或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经验,三类管理者代表则对学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本科及以上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场地要求方面:生产车间需无源无菌且非植入产品,微生物实验室要求万级洁净度,并且配备2套独立空压系统,对于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提出严苛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械字号产品与妆字号产品生产技术要求的对比

类别

工厂环境

成分

械字号产品

工厂环境要求高,须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生产,工厂必须通过医疗器械体系认证,生产车间必须达到医用级别万级净化车间,且有《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第三方生产环境检测报告》的监督

械字号产品成分和效果上不允许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重金属及其他易引起皮肤反应的化学制剂

妆字号产品

妆字号生产需要化妆品厂资质和备案,妆字号生产加工要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标准进行生产,没有太高的医药制备条件要求,生产环境要求干净整洁,符合卫生管理条例即可

妆字号产品的药用和治疗效果较低,且妆字号护肤品在允许范围内可以添加:酒精、香精、防腐剂、色素荧光剂等添加剂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2.需求端

近年来,在医美术后修复需求增多、功能性护肤理念发展等市场环境下,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高景气。

(1)医美发展,术后创面修复需求增加

近年来,抗衰老需求年轻化及高学历人群熟龄化等因素共促医美行业大发展。医美项目增多带动术后修复需求增加,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随之增长。相较于医美产业更为成熟的美国、韩国,我国医美渗透率较低,未来具有大幅提升空间。因此,在医美不断发展下,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将持续扩张。

2014-2019年各国医美项目渗透率对比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434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2)皮肤问题治疗需求人群庞大,功能性护肤理念兴起

敏感性皮肤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皮肤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产生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最重要的特征是皮肤屏障受损,加剧皮肤早衰。随着环境、饮食习惯、心理状况诱发敏感肌之外,不合理的治疗、美容院的抗衰老套餐、外用激素为引起敏感肌的重要原因,随着医美市场的蓬勃发展,因过度护肤而诱发的敏感肌发生率将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欧洲敏感肌发生率为25.4%-89.9%,澳洲为50%,且女性敏感肌发生率大于男性,美洲女性为22.3%-50.9%,亚洲女性为40%-55.98%,其中我国女性为36%。此外,佩戴口罩带来多种皮肤问题,女性发生比例近七成。总体来看,国内皮肤问题治疗需求人群庞大,功能性护肤理念开始兴起,利于医用皮肤修复敷料等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的发展。

四、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竞争格局

1.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参与者不断增多

近几年,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参与者不断增多。从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批文情况来看,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医用皮肤敷料批文达467个,一类医疗器械占比接近90%,主要为医用冷敷贴;二类医疗器械占比达9.6%;三类医疗器械批文仅有3个。

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批文情况(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449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2.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集中

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更加适用于皮肤修复,是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主流。近几年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消费量快速增长,由2017年的161.4百万片增长至2019年的337.29百万片。

2017-2020年我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消费量及增速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462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目前我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内多企业加速入场,代表品牌包括荣晟、敷尔佳、创福康、可孚、可复美等。

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企业代表产品简介

品牌名

敷尔佳

创福康

可孚

可复美

生产企业

三联药业

创尔生物

运美达生物

巨子生物

品牌背景

委托三联药业生产,三联药业为国内知名药企

传统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品牌,是前几品牌中唯一拥有Ⅲ类注册证的企业

均为委托加工生产,委托方——可孚医疗属于国内知名的家用医疗产品生产企业

传统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品牌

发展特征

“医美面膜”概念的市场教育者

医用皮肤修复敷料的先行者之一

低价策略开拓市场,并逐渐扩大产品群

全球唯一的“类人胶原蛋白”生产厂家

代表产品

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

胶原贴敷料

胶原贴敷料

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

类人胶原蛋白敷料

主要成分

透明质酸钠

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

透明质酸钠

类人胶原蛋白

管理类别

Ⅱ类

Ⅱ类

Ⅲ类

Ⅱ类

Ⅱ类

渠道特点

以线上销售为主

医院渠道和线上销售并重

以线上销售为主

医院渠道和线上销售并重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我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集中度较高。从销售量角度来看,2019年我国贴片式医用敷料市场市占率(按销售量计算)中,CR7达54%。其中敷尔佳以28%的市占率位列第一。

2019年我国贴片式医用敷料市场市占率(按销售量计算)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500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从销售额角度来看,2019年我国贴片式医用敷料市场市占率(按销售额计算)中,CR7达68%。其中敷尔佳以37%的市占率位列第一。

2019年我国贴片式医用敷料市场市占率(按销售额计算)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513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五、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代表企业概况及优势分析

1.敷尔佳

(1)敷尔佳概况

敷尔佳是制药公司起家,目前已经成长为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龙头。敷尔佳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2017年后加速度发展。

敷尔佳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2)敷尔佳优势

A.销售渠道优势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敷尔佳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逐步形成全链路销售体系。敷尔佳从线下开始发展,建立经销商分级管理体制,并开拓药店、商超、便利店、化妆品专营店等实体店铺的销售,2020年线下渠道实现收入达11.24亿,占比高达70.92%。线上渠道则以天猫为代表的直销收入为主,占比由2018年的3.79%提升至2020年的24.97%,21Q1占比可达23.95%,随着618及双11等大促活动的推进,预计线上销售收入贡献将持续提升,预计未来敷尔佳以线下为基础,并向线上拓展。

2021年Q1敷尔佳不同销售渠道收入占比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542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B.产品优势

敷尔佳主打白膜及黑膜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两大产品,并多元布局产品矩阵,实现面膜、水、精华、乳液、冻干粉、凝胶等全品类覆盖,支撑营收增长。

2018-2021年Q1敷尔佳产品销售收入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557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C.营销优势

敷尔佳营销费用投放逐年增加,通过五大宣传推广渠道提高品牌曝光度,目前敷尔佳在小红书、微博等种草平台中排名靠前,获得多位KOL推荐,且多次上李佳琦直播间售卖,在消费者中的接受度较高。

敷尔佳宣传推广费用

宣传推广渠道

具体情况

费用

平台服务费及佣金

平台服务费受获客渠道集中度降低而持续增长

2020年费用5,739.14万元。

佣全费用与平台收入相关,受电商大型促销活动影响

平台推广费

为保持在天猫等头部电商的曝光度,加大天猫直通车、钻展等的授入

2020年费用2,786.93万元。

消费者触媒日益多元化,增加其他电商销售渠道,如京东、考拉海购、抖音、微信小程序等

形象宣传推广费

与袁姗姗、邓伦签代言协议,提高品牌影响力

2020年费用6,907.83万元。

冠名、赞助《花花万物2&3》、《妻子的浪漫旅行4》、金鹰剧场等,提高品牌曝光度

新媒体营销

加强新媒体营销投入,与天下秀、上海剧星等合作,提高对主流消费人群的触达能力、提高客户匹配度

2020年费用1,121.22万元。

展会费

线下推广均为美博会展位费,2020年受疫情影响展会支出少

2020年费用66.60万元。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2.创尔生物

(1)创尔生物概况

创尔生物是我国胶原贴敷料产品的开创者,拥有全国首款无菌Ⅲ类胶原贴敷料。公司2002年成立,2004年取得了胶原贴敷料注册证,2010年取得了首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即胶原蛋白海绵的注册证。公司围绕活性胶原进行产业化,丰富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同时加大力度布局生物护肤领域,将活性胶原应用到生物护肤品。公司在2013年开启线上运营,创尔美商城、“云护肤”平台相应上线;2018年开设创福康天猫旗舰店,开始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医疗器械。

(2)创尔生物优势

A.销售模式优势

创尔生物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直销模式以线上直销为主,主要通过天猫、京东以及公司自营平台销售产品。经销模式以线下经销为主,主要实行买断式销售,包括推广配送经销模式和配送经销模式。近年来,创尔生物销售模式中直销模式占比逐渐增多。

2017-2020年H1创尔生物销售模式占比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595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B.研发优势

近几年创尔生物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费用1838万元,研发费用率6.06%,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1H1,创尔生物研发费用达到1083万元,同比增长60%,研发费用率达到9.78%。

2017-2021年H1创尔生物研发费用及占比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607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创尔生物研发实力雄厚,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拥有3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4项,在审发明专利21项。拥有生物医用级活性胶原大规模无菌提取制备技术以及复合产品成型技术。

创尔生物核心技术

技术类别

核心技术

应用产品

主要技术特征

胶原提取、纯化与免疫原性清除技术

精细化酶法提取技术

生物医药级胶原原料;胶原贴敷料(Ⅱ类);胶原贴敷料(Ⅲ类);胶原蛋白海绵;生物护肤品

精细化的酶解提取工艺参数,形成可批量放大的、稳定的提取技术,所提取胶原维持了其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同时采用自主研发的定量分析技术用于活性胶原分子量、三螺旋结构等指标的鉴定,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高纯度胶原制备技术

纯度>9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自主设计的胶原精制装置以及基于高通量纯化工艺,达到高效纯化的目的,相比传统纯化技术纯化周期大大缩短,批件稳定性更佳。

动物来源材料免疫原性清除技术

通过精细化的工艺参数,选择性切割并去除端肽,有效清除动物组织中潜在的免疫原性组分,所得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免疫原性和过敏反应风险极低。

原料前处理工序精准加工技术

采用自主开发的流程、配方与工艺参数,对原料进行前处理,有效清除原料的微生物及各类杂质,有效控制细菌内毒素水平,并对原料进行均匀化粉碎而不损伤原料中胶原活性,并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稳定性。

病原及微生物控制技术

高效病毒灭活技术

生物医药级胶原原料;胶原贴敷料;胶原蛋白海绵;生物护肤品

特有的病原微生物控制与灭活工艺,有效防止动物组织中可能带有病原微生物为产品带来安全风险,有效灭活病毒的同时不破坏胶原的活性和天然结构。

产品最终灭菌技术

生物医药级胶原原料;胶原贴敷料(Ⅲ类)

采用多种特殊条件结合对胶原溶液或液态胶原产品进行灭菌,可使产品达到无菌(无菌保证水平SAL=10-6)的同时,避免了胶原在灭菌的过程中变性失活,有效保持胶原的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为国内首个可应用于液体胶原制品且可保持胶原生物活性的最终灭菌技术。此技术生产的胶原贴敷料产品质量稳定,成本可控,便于批量生产。

复合产品成型技术

生物护肤品

1)通过胶原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成型技术,保留胶原生物活性的同时,改善胶原材料的机械性能。2)以生物惰性材料为复配基质,减少产品副作用。制备的生物惰性基质微凝胶体系可根据需求负载不同功效成分,可制备不同用途的敷料。3)设计亲疏水性敷料,由亲水支架、结合层和疏水层组成,使得产品兼顾生物修复和物理屏障功能。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3.巨子生物

(1)巨子生物概况

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基因工程、生物材料工程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1994年,西北大学国家二级教授范代娣教授开始研究制作一种安全、有效并具有良好生物功效的类人胶原蛋白类材料;可丽金品牌创始人马晓轩博士也在那时加入并参与了研发。2000年,在国家科技部、西安市政府、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巨子生物在高新区创业大厦正式成立;2003年,类人胶原蛋白问世。2020年公司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签署了成立“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巨子生物集团联合实验室”的意向合作,未来将集聚各领域资源,以产业引领行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和行业地位。

(2)巨子生物优势

A.产品优势

巨子生物已研发出基于类人胶原蛋白的皮肤医学、医疗器械、预防医学和营养医学等三大类近百种产品。在皮肤医学领域,巨子生物研发了系列产品可丽金、可复美、可痕等品牌,其中可丽金、可复美品牌优势突出。数据显示,可复美的医疗器械产品2021年6月成交金额达到5,800.51万元(MoM+99.53%),在子行业排名第一,化妆品产品成交金额达到730.10万元(MoM+18.53%)。2020年9月至11月,可丽金在“用户说”研究的85个国妆品牌中,连续三月位列榜单前7名。

巨子生物皮肤医学领域产品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639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B.技术优势

巨子生物核心专利技术为类人胶原蛋白,相对比传统的胶原蛋白提取方式,有着低排异反应、无病毒隐患、无细胞毒性、酸碱度中性、变性温度高等特性,与人体自身的胶原蛋白更相似,使用在护肤品上可以达到补水、保湿、修护、重塑肌肤年轻态的作用,实现了胶原类生物材料的品质突破。从成立至今,公司的类人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1100余家医院的皮肤科、激光科、整形科和医疗美容机构等,进行了150余次临床验证,发表了20Q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期刊100余篇,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入驻1100余家医院的皮肤科及医疗美容机构,每年与3000余名专业皮肤医生共同服务于大众,治愈皮肤患者已达500万余人。

巨子生物类人胶原蛋白核心技术特征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657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

六、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对医疗美容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医疗健康支出的不断增长,医用皮肤修复敷料需求将持续增多,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医用贴片皮肤修复敷料销量由2017年的1.61亿片增长至2020年的4.17亿片,预计2021年我国医用贴片皮肤修复敷料销量将达5.05亿片。

2017-2021年我国医用贴片皮肤修复敷料销量及预测

https:///resource/images/202110/1633747675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商机前瞻》(zl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