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北京记忆(11)

 美食美景皆不负 2022-03-08

孩子单飞后,自己的时间就自由了许多。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古城北京里,留有很多历史的痕迹,现在终于可以利用节假日细细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一回顾,几年来竟也去了不少地方,这里慢慢做一小结。

紫竹禅院


在北京,不知道紫竹院公园的人应该不多,这是一座以竹造景的城市山水田园,虽面积不是很大,但四季皆景色如画:“春风暖筱百花舒,夏霭轻舟翠盖浮,秋雨润芦枫叶艳,冬云瑞雪映松竹。”浓密的竹荫里收藏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然而,紫竹院公园的得名是因为园内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庙宇“紫竹禅院”,可能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了。

“紫竹禅院”,是一座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是在兴建万寿寺的同时修建的,作为万寿寺的下院,供奉观世音菩萨。在禅院西侧,还修建了一座行宫,即“紫竹院行宫”。园内种植了大量的竹子,还有两株近500年的银杏树。清朝时成为帝后沿长河遊幸时休憩、换船、礼佛的地方。慈禧太后在去颐和园时,也曾多次在这里休憩和换船。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仅遗存报恩楼、前殿和东跨院,近些年才又修缮复建开放。

报恩楼,在最里面,是行宫的后罩楼,“报恩楼“牌匾为乾隆皇帝御笔,寓意报答佛祖的恩惠和先帝福荫。这里十分幽静,常设有展览。


图片拍摄于2014年9月20日

长辛店福生寺


位于丰台长辛店的福生寺建于明朝,相传,明清时皇帝赴潭柘寺戒台寺进香时,这里是皇帝途中休息用的行宫。解放前,寺内还有和尚,每月初一、十五香火也很旺盛。后来,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2008年进行了修缮。

福生寺坐北朝南,现存山门、二进院后殿、东西配殿,三进院后殿,是丰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朝古建筑,可惜并不开放。

图片拍摄于2015年3月15日

戒台寺


戒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当时叫“慧聚寺”,到明英宗时赐名为“万寿禅寺”,后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被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佛塔、经幢、戒坛等都是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戒台寺坐西朝东,中轴线直指京城,建筑样式基本是辽代风格,自东向西依次为山门殿、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遗址)、观音殿和戒台殿,其中戒台是中心建筑。旁边还有个两进的四合院,自清代以来,这里以种植丁香、牡丹闻名,清恭亲王奕䜣曾在这里隐居10年。牡丹院的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它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与江南园林艺术巧妙融合。寺内的戒坛,其规模是在辽咸雍年间形成的,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

戒台寺的丁香驰名京城,洁白如雪,玲珑可爱,清香袭人。

图片拍摄于2015年4月25

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潭柘寺始创时规模不大,初名"嘉福寺",经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逐渐破败。唐时,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此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成为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得到兴盛,后又几经兴衰。潭柘寺曾多次易名,明宣宗赐名"龙泉寺",明英宗又改回"嘉福寺",清康熙皇帝改扩建并赐名为"岫云寺",还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但不管皇帝们怎么给它改名,因寺后有龙潭,寺周有柘树,民间一直称其为"潭柘寺"。

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曾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跪拜诵经,年深日久,竟把观音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寺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妙严公主的墓塔也在寺前的下塔院。

据说,明初重臣姚广孝设计建造北京城时,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他功成名就之后,辞官不做,来到潭柘寺隐居修行,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遗址犹存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

当北京城里春花陆续凋谢,潭柘寺迎来迟到的春天,芍药来给春天画个完美的句号。

图片拍摄于2015年4月25

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妙足”、“知足”),又名“寿安寺”,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亦多次更改。清雍正时期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唐代时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盘铜像,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卧佛寺坐北朝南,由三组并列院落组成。寺前有一座木牌坊,额题“智光重明”,走过牌坊,百余米长的坡道两侧古柏成行。寺庙主要建筑有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经楼等。寺内还栽有两株娑罗树。

三世佛殿也被称为“大雄宝殿”,居诸殿之最,殿前门额上悬有雍正御笔“双林遂境”木匾,门两侧有乾隆御题楹联:“翠竹黄花禅林空色相,宝幢珠珞梵宇妙庄严”。卧佛殿是寺内主殿,门额前檐大匾“性月恒明”,为慈禧所题(“性月恒明”把佛性比作月亮,光辉永照)两侧楹联:发菩提心印诸法如意,现寿者相度一切众生。佛殿内上方有匾额“得大自在”,乾隆皇帝所书“得大自在”是释迦牟尼一生的写照,生前和死后都得到最大的自由)。铜卧佛侧卧于榻,双目微合,右掌托头,左臂伸直,指掐吉祥印,卧佛长5.3米,重54吨,是北京现存最古、最大、最精的铜卧佛


图片拍摄于2015年5月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