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河竭之嘆

 为什么73 2022-03-09

原创 汉学道学研读 大漢天祿閣

图片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宮湦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甫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陽失而在陰,原必塞;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

集解韋昭曰:「伯陽父,周大夫也。」唐固曰:「伯陽父,周柱下史老子也。

集解徐廣曰:「涇、渭、洛也。」駰按:韋昭云「西周鎬京地震動,故三川亦動」。正義按:涇渭二水在雍州北。洛水一名漆沮,在雍州東北,南流入渭。此時以王城為東周,鎬京為西周。

集解韋昭曰:「禹都陽城,伊、洛所近也。」

集解韋昭曰:「商人都衛,河水所經也。」

集解韋昭曰:「水泉不潤,枯朽而崩也。」

集解韋昭曰:「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也。」

三年,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後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图片

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龍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去之。夏亡,傳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之,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而譟之。漦化為玄黿,以入王後宮。後宮之童妾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

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逃於道,而見鄉者後宮童妾所棄妖子出於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婦遂亡,奔於褒。褒人有罪,請入童妾所棄女子者於王以贖罪。棄女子出於褒,是為褒姒。當幽王三年,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后及太子,以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烽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图片

正義曰:成五年傳曰:“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周語》:“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昔伊、雒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春秋左傳 正義 卷十三

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壅江三日,江水竭。劉向大惡之,曰:"昔周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岐山者,周所興也。漢家本起於蜀、漢,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攝提、大角,從參至辰,殆必亡矣!"

---資治通鑑 卷三十二

《周語》曰:“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若二代之季,其川源必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是歲三川竭。”

---毛诗正义 卷十二

图片

四十六年,宣王崩,【正义】:周春秋云:“宣王杀杜伯而无辜,後三年,宣王会诸侯田于圃,日中,杜伯起於道左,衣硃衣冠,操硃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国语云:“杜伯射王於鄗。”子幽王宫湦立。【集解】:徐广曰:“一作'生’。”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集解】:徐广曰:“泾、渭、洛也。”骃按:韦昭云“西周镐京地震动,故三川亦动”。【正义】:按:泾渭二水在雍州北。洛水一名漆沮,在雍州东北,南流入渭。此时以王城为东周,镐京为西周。伯阳甫曰:“周将亡矣。【集解】:韦昭曰:“伯阳父,周大夫也。”唐固曰:“伯阳父,周柱下史老子也。”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集解韦昭曰:“过,失也。言民不敢斥王者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集解】:韦昭曰:“蒸,升也。阳气在下,阴气迫之,使不能升也。”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集解】:韦昭曰:“为阴所镇笮也。”阳失而在阴,【集解】:韦昭曰:“在阴下也。”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集解】:韦昭曰:“水土气通为演。演犹润也。演则生物,民得用之。”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集解】:韦昭曰:“禹都阳城,伊、洛所近也。”河竭而商亡。【集解】:韦昭曰:“商人都卫,河水所经也。”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川竭必山崩。【集解】:韦昭曰:“水泉不润,枯朽而崩也。”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集解】:韦昭曰:“数起於一,终於十,十则更,故曰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三年,幽王嬖爱襃姒。【索隐】:襃,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其女是龙漦妖子,为人所收,襃人纳之于王,故曰襃姒。正义括地志云:“襃国故城在梁州襃城县东二百步,古襃国也。”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後幽王得襃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集解】:虞翻曰:“龙自号襃之二先君也。”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集解】:韦昭曰:“漦,龙所吐沫。沫,龙之精气也。”於是布币而策告之,【集解】:韦昭曰:“以简策之书告龙,而请其漦也。”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集解】:韦昭曰:“椟,匮也。”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集解】:虞翻曰:“末年,王流彘之岁。”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譟之。【集解】:韦昭曰:“譟,讙呼也。”唐固曰:“群呼曰譟。”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後宫。【索隐】:亦作“蚖”,音元。玄蚖,蜥蜴也。後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集解】:韦昭曰:“毁齿曰龀。女七岁而毁齿也。”既笄而孕,【正义】:笄音鸡。礼记云:“女子许嫁而笄。”郑玄云:“笄,今簪。”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集解】:韦昭曰:“山桑曰檿。弧,弓也。箕,木名。服,矢房也。”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於道,而见乡者後宫童妾所弃妖子【集解】:徐广曰:“妖,一作'夭’。夭,幼少也。”出於路者,【正义】:夫妇卖檿弧者,宣王欲执戮之,遂逃于路,遇此妖子,哀而收之。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饹於襃。襃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於王【正义】:国语云:“周幽王伐有襃,襃人以襃姒女焉,与虢石甫比也。”以赎罪。弃女子出於襃,是为襃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後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襃姒为后,伯服为太子。【索隐】:左传所谓“携王奸命”是也。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图片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正义】:峰遂二音。昼日燃辀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辀,土鲁也。燧,炬火也。皆山上安之,有寇举之。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集解】:徐广曰:“佞,一作'谄’。”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索隐缯,国名,夏同姓。【正义】:缯,自陵反。国语云“缯,姒姓,夏禹後”。括地志云:“缯县在沂州承县,古侯国,禹後。”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索隐】:在新丰县南,故骊戎国也。旧音黎。徐广音力知反。【正义】:括地志云:“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六里。土地记云骊山即蓝田山。”按:骊山之阳即蓝田山。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集解】:汲冢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正义】:按:汲冢书,晋咸和五年汲郡汲县发魏襄王冢,得古书册七十五卷。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正义】:即王城也。平王以前号东都,至敬王以後及战国为西周也。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集解】:周礼曰:“九命作伯。”郑众云:“长诸侯为方伯。”

---三家注史记  卷四 周本纪第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